APP下载

如何有效的进行习题纠错教学探究

2015-06-02王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施力支持力斜面

王健

笔者在处理学生作业时,经常发现一些不该错的地方却出错,有的经过多次讲评,强调仍然犯同样的错误,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概念、规律、公式的理解不全面,知识理解不透彻,审题不清,对题中的关键词、隐含条件、临界条件不能充分分析,物理过程分析不清,乱套物理公式,缺乏对生活中信息题的综合分析,面对学生出现的种种错误,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对待呢?许多教师都习惯将正确的解法呈现给学生,常常以自己的处理与想像代替学生真实的学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以自己的一知半解而放弃了对错误的追根究底,这样的授课效率是很低的,有效的做法是对出错较普遍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类,找出恰当的突破方法,换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析、思辨,找出致错原因,进而加深理解,达到真正纠错的目的。

案例1: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A受到一个瞬时冲击后,沿固定的粗糙斜面向上滑动,则物体A向上滑动过程中,物体A受到的力是

(A)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压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B)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和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

(C)重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沿斜面向上的冲力,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错解:选(A)或(B)或(D)

究其原因:选项(A)混淆受力分析的对象,其中“压力”的施力物体是A,受力物体是斜面,它是斜向下垂直于斜面方向的作用在斜面上的弹力,选项(A)还犯了“漏力”的错误。选择(B)根据物体A向上运动,臆断A受到向上的冲力,其原因是不理解力的物体性,即任何一个力即存在受力物体也存在施力物体。

为了彻底解决学生受力分析的误区,可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找出受力物体是谁?

(2)存在接触的施力物体有哪些?

(3)阻碍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是什么方向?

通过换角度提问,不但分解了难点,而且避免了学生混淆受力分析的对象,也防止了“漏力”和“多力“的现象,也培养了学生进行正确受力分析的思路。

从而得正确解法:物体A受重力,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斜面对它产生的接触力有支持力及滑动摩擦力。其中支持力与接触斜面垂直向上,摩擦力与A相对斜面的运动方向相反,即沿斜面向上,所以选项(C)正确。

案例2: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应故司机以5m/s2的加速度刹车,问刹车后5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猜你喜欢

施力支持力斜面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巧用“相对”求解光滑斜面体问题
对下滑物块的给力分析
人的内力做功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2010年高考海南卷物理第5题答案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