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知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2015-06-02邓荣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司马官员高中语文

邓荣宽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许多经典著作都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语文知识,在理解这些课文时,距离学生遥远的写作时代背景成了学生理解文本的障碍之一。如果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将会更加准确和澄澈。尤其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如果学生熟悉古代名篇中常见的历史地名、历史战役、历史典故等,在阅读文言文时就能更充分地解读文本,学生的语文学习就会更加高效,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语文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多样的,涉及政、史、地、数、理、化、生等诸多领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要加强学习,广泛涉猎,有人强调语文教师要成一个“杂”家,这是很有道理的。诚然,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智活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独具风格的语文教师,在知识的积蓄上,需要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只有这样,在授课时,才会显得从容有底气,具有更强的教学能力,才不会出现捉襟见肘的窘态,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一课的教学中,对于诗歌的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这两句诗的理解,是掌握本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关键。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贬谪江州之后的凄凉心境,颇含有愤激和自嘲之意。何以见得?教师如何才能给学生把这个问题讲透彻,这就首先要求教师要对诗句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有所把握。比如关于“司马”一词的含义,“青衫”的寓意,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司马”原本是一个专门掌管军事事务的官职,“江州司马”就是负责江州这个地方军务的长官。在唐中叶以前,这“司马”一职还是一州的重要职务,任职的官员掌握着一州的军政实权,但是,唐中叶后,随着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司马”一职逐渐蜕变为一种虚职,通常安排因获罪而被贬斥的官员担任,担任这个职务的官员只是一种虚名,他在权力上是被架空的。中晚唐时期,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党争不断,为官者稍不留神,容易得罪权贵。当时,大诗人白居易正是因为由于自己为官清正,看不惯当朝权贵的胡作非为,于是他不畏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议政。又因为他的上书陈词激烈,因此受到反对派的沉重打击和诬陷,被迫由朝廷的赞善大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诗人仕途失意,所以其内心的愤懑是可想而知的。至于说到“青衫,”顾名思义,就是指青色的袍衫,在我国封建时代,尊卑有度、上下有别、长幼有序和社会等级极其森严,统治者巧妙地借助服饰色彩来划分社会等级,这一标识封建等级观念的手段被后世所沿用。原因是在我国古代社会,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思想在中国逐渐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的主流,渐渐地也形成了以儒家礼教为核心的文化规范。按唐朝的职官制度,不同等级的官员,他们的服饰颜色相差很大,具体是高级官员即三品以上官员的服饰为紫色;四品至五品以上的官员服饰颜色为绯;六品七品以上的低级官员服饰降为绿色;而最低级的官员即八品九品以上的官员才穿青色的朝服。因此,从“青衫”一词可以看出,当时大诗人白居易当时所任的“州司马”一职官阶品级地下,只是八品九品以上的低级官员,而且有职无权。所以诗人愤懑地称自己“江州司马青衫湿”,饱含愤激和自嘲的意味。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对上述历史文化知识不了解,就无法给学生讲透课文,这会使教师在学生面前威信扫地,因为他们认为老师应该学识渊博,学高为师。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作为一名新型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必须要具备专业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深厚的基础性素养,而这一素养的具体表现就是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热爱阅读,培养自己超越直接服务于专业范围的广泛的兴趣与阅读习惯,而将历史文化知识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必然会促使高中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从不同学科内容中获得营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在当今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各种大众传媒的信息更新速之快前所未有,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众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电影、图书室、社区文化等获得知识。另外,高中阶段是学习学习的黄金时期,学生的求知欲十分强烈,他们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向语文老师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有的学生的阅读量相当大,文、史、哲无所不读,高中语文教师如果知识面不宽,对问题的认识深入,就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对语文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人类文化知识,才能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才能把学生引领到人类创造的灿烂的精神文明之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更多的是挑战,它要求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更透彻地把握教材,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教师本身才能适应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换言之,才能适应新课改。此外,在高中语文新课改大背景下,如今的高中语文课程加大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广博地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政治、历史、天文、民俗、礼俗等历史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这些能使拥有者读懂人生与世界,能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能保持精神生活的活跃与更新,能学、能做和能学好、能做好他想做的有意义的事,能冲破直接生活在其中的生活世界对时空、对个体经验的束缚,能克服由专业生活不可避免地带来的智力发展的局限和视界的窄化。”

当然,教师并不需要成为上述人文科学的专家,但是作为常识了解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无疑有帮助的。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观念,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在当今的社会中,文化素养的养成不是一劳永逸之事,也不是通过阶段性的努力就能完成,而是在修身、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丰富和完善。”endprint

猜你喜欢

司马官员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司马”原来是官名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官员在线
司马云烟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