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因素视角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问题
2015-06-02于丽坤
于丽坤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教师这一职业热度的提高,农村教师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社会对农村教师激励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文将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基础,从保健因素出发,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等进行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保健因素 农村中小学教师 激励
教师资源是学校中最主要的资源,尤其是在农村的中小学课堂,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更是无法比拟的。因此,如何最优利用教师资源,已经成为当今很多学校探究的重要问题。本文将以保健因素为基础,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关于保健因素的论述
谈及保健因素,我们要先了解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有时也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ion-hygiene theory)”。双因素理论与传统的激励理论不同,它否定了关于满意与不满意的传统观点。赫茨伯格在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大多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有关,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预防或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他称之为保健因素。
二、从保健因素出发谈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农村教育在不同程度上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便留住人才。目前我国农村教师激励机制并不健全,得不到国家及社会的有效重视。下面我们将从保健因素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城镇地区,不少学校给教师发放的工资就是国家规定的基本工资部分,既无补贴也无奖金,不能够体现出优秀人才的知识、才能和自身价值;再加上如今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较低的工资待遇满足不了人们基本的生活开支,更无法谈及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从而导致很多农村优秀教师背井离乡,到城市谋求更高的收入。
(二)工作条件较差
与体力劳动者不同,教师的教学活动属于脑力劳动,因而对工作条件与工作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其工作条件的差距是巨大的,农村教师面临的通常是陈旧的桌椅,用砖瓦围成的教室,低矮的房屋,简陋的门窗……试问,这样的环境下人们的工作热情怎么能提高?教师们怎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中?
(三)社会地位有待提高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得不到大部分人的重视与认可的。尤其是农村教师,他们的社会地位更加令人担忧,很多人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乡做乡村教师。缺少了外界环境有效的鼓励与支持,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
(四)教师与教师之间关系紧张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局面,学校亦是如此。教师之间不仅是同事的关系,他们还面临着工作职位、职称、进修等方面的竞争。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当教师们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一些利益与名誉的争夺上的时候,他们投入到教学中的时间与热情自然会受到影响。
三、依据保健因素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工资水平与福利待遇
首先必须要保障教师最基本的薪酬待遇,为教师的日常生活提供一个保障。另外可以根据教师个人的表现给予一些适当的物质上的奖励。对教师进行适当奖励不仅可以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从而更有利于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地展开。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师,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个人的生活保障都很难得到满足,更别说是照顾家里的老小。所以解决教师的薪资问题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二)改善教师工作环境
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教学,这也是能够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切实把国家教育财政拨款用到实处,对于学校中学生们经常聚集的地方,如教学楼等,要及时地检查翻修,争取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教师的工作环境改变了,工作状态自然会随之改变。
(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风气,正确对待教师这个职业。“孩子王”这样的称谓早已经不适合当代教师,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培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栋梁之材。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今社会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教师正是这一切的耕耘者。因而,我们要正确地认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社会对教师的正确认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唤起社会对教师工作的重视,不断地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热情。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有关教职工的集体活动,缓解教师之间紧张的人际关系。例如,我们可以鼓励教师之间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授课内容,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另一方面各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我们可以为教师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供教师在闲暇时间放松心情,例如我们可以举办教职工运动会等,通过游戏和活动的方式来增进大家的友谊,改善工作气氛。
【参考文献】
[1]吴明海.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游戏及其文化教育功能[J].民族教育研究,2006(5).
[2]李瑞芳,吴小平.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应用[J].法制与社会,2008,10(上).
[3]李爱霞.基于双因素理论的我国民办高校教师激励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