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2015-06-02赵国华
赵国华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关于教学方法改进的探索日益深化。我们要从小学数学特点出发,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换教学方式打造现代化课堂,并开展第二课堂,促进课堂学习与数学实践的联系,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4(c)-0138-0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自然科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并能够主动从生活现象和生活运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将之与课本学习联系起来,实现数学学习来源于生活、又反過来服务生活的目标。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而是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对数学的探究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灵活而又高效。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 转变教学理念,实现师生角色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效果。一位农村小学校长对教学效果这样进行阐述:“取得成绩还不容易吗?多订几套试题马上见高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题海战术是提高成绩的最简单途径。但是,教师一旦被这种观点控制,便难以真正实行教学改革,难以进行教学创新。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善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不断以新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教学实践。
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提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师生观,这是对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新定位,也是对传统教师“独霸课堂”的否定。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程的这个观点,并思考如何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要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出发,既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操作、合作、探究的时间和展示空间,又要确保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促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结合生活现象设计一个能体现某个口诀的算式。学生采用的生活载体可以各种各样,但是,教师一定要引导、监督学生围绕“体现某个口诀的算式”这个中心进行,确保课堂活动围绕学习主体展开,以提高和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2 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大的求知动力,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课程标准也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大纲注重对知识点的强化和凸显,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指引,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现实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让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促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得到优化,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较高的热情。比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缩短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思维提供依托;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引导学生操作体验,感悟数学知识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加强“说”的练习,借助语言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赏识激励策略,让学生感受学有所获带了的愉悦感。学习兴趣的激发,能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3 教学方式多样,打造现代数学课堂
在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的偏差,很多学校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刻板的要求,比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按照学校规定的环节进行,每个环节几分钟也必须认真遵守。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过程,教学实践不可能与教学预设完全一致,更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的意志发展。以一成不变的课堂模式去应对千变万化的知识和个性迥异的学习群体,其荒诞性不言而喻。教育工作者对课堂教学改革应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识,其核心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不是让课堂陷入“新八股”的僵化模式。
课堂教学要力求形式多样,确保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一致,比如,在学习“小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超市的商品定价入手了解小数的意义和应用,遵循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学习的原则,以降低学习难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习“除法的意义”时,教师应该通过操作实践让学生感悟、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进而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学习应用题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题型,引导学生进行简图表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或采用多媒体实现动态的演示,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总之,要让教学形式为内容服务,起到激发思维、辅助理解、提高效果的作用。
4 突出学科特点,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知、思维和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课堂语言要从学科特点出发,尽可能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来解释、分析数学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遵循科学性和严密性的特征,做到表述简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自然科学。
数学是一门思维密度高、操作性强的学科。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学习而20内的加减法开始,不再让学生借助“小棒、珠子”等教具进行直观的数目加减,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拆十法”和“凑十法”,逐渐形成抽象思维;学习应用题时,除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引导学生学习将自己的解题结果进行验证,自己检验自己的做题正确与否;鼓励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服务生活、提高做事效率。数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数学素质的具体表现,也是提高教学效率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学原则。
5 开展第二课堂,拓展数学学习空间
数学与生活、生产有紧密的练习,拓展第二课堂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素质。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去发现、学习、探索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成立数学课外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数学课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在学习了“储蓄”的相关知识后,兴趣小组的成员们决定对各个银行三个月、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的存款利率进行调查统计,对比哪个银行的利率最高,哪种储蓄方法收益最高。还有一个学习小组对其中一个成员家购买的商品房面积进行了精确的测量、计算,发现房屋的实际面积与购房合同上的面积相差20多平方米,并对面积差的形成进行探究。有一个兴趣小组的学生对传统的计量单位和课本上的计量单位进行了对比换算,将米与尺、丈进行换算,将千米与公里、里进行换算,将千克与公斤、斤、两进行换算。这些数学探究活动,都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联系生活运用,促使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数学实践结合起来,对激活思维、促进探究、提高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教学活动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变化。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领会其精神實质,将课程改革的措施落到实处,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探究权归还给学生,让数学学习成为教师带领、指导学生学习探究的过程,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韦俊,马涛.对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3):100-102.
[2] 韦俊,鲁云霞.中学数学教学的资源[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3):95-97.
[3] 范莹蔷.中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变迁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5(21):81-82.
[4] 林绍隆.中学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例谈[J].教学与管理,2005(30):83-84.
[5] 李兆平,李瑞梅.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方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3):96.
[6] 王怀忠.关于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6(2):176.
[7] 李景琴.逻辑与中学数学教学的关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