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特色美术在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渗透途径
2015-06-02陈燕林王建英
陈燕林 王建英
【摘 要】民间特色美术在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渗透,促进了游戏本体的发展, 提高了游戏主体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探讨民间特色美术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有效渗透的途径,即在表演游戏本体、表演环境和表演游戏材料当中渗透,旨在将民间美术更自然地渗透到表演游戏当中,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让幼儿表演游戏的“表演性”“文化性”“游戏性”更完美地呈现出来。
【关键词】民间特色美术 幼儿 表演游戏 渗透 途径
民间美术是指美术分类的一种特殊范畴,特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由身处社会下层的普通劳动群众根据自身生活需要而创造、应用、欣赏,并和生活完全融合的美术形式,是包括了民间绘画、民间雕塑、民间建筑、民间工艺美术在内的一个相当宽泛的艺术范畴。民间美术具有鲜艳的色彩、变化的形式等鲜明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实验证明,幼儿在婴儿期就会注意和喜欢这种色彩与形式上的感官刺激,所以民间美术与幼儿认知的特点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可以培养幼儿对美的最初印象。同时,民间美术具有质朴纯真、不拘一格的特性,表现出独特的审美情感, 它与儿童在表演游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有相同之处。因此,民间美术在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渗透,更容易培养幼儿对审美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在审美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一、民间特色美术在表演游戏本体中的渗透
表演游戏按照《纲要》的分类,属于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表演的游戏,能充分发挥幼儿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而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目前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由分类情况我们就可以感知到这样一个事实:民间特色美术非常适合在这类游戏当中进行渗透。例如,幼儿表演游戏与民间美术中的玩偶相结合,就形成了适合幼儿表演的提线木偶表演、毛线手偶表演、指偶表演;民间美术中的皮影与幼儿的表演游戏相碰撞,就产生了幼儿喜闻乐见的影子戏等等。当然,就民间特色美术在幼儿表演游戏本体当中的渗透,幼儿教师起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的学识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教师要熟悉有哪些类型的民间美术是适合在幼儿表演游戏当中渗透的,因为游戏本身不能自我渗透,而是教师有意识地让民间美术有目的地在幼儿游戏当中进行渗透。民间特色美术在幼儿表演游戏本体当中渗透的深度与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因此,将民间特色美术引入到幼儿表演游戏的领域中来,不仅对于民间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大意义,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提升,而且对于幼儿表演游戏本体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间特色美术为幼儿表演游戏带来了清新的文化气息,使得幼儿表演游戏增加了新的活力和表演形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表演游戏的内容与形式。
二、民间特色美术在表演环境中的渗透
为了使幼儿能够顺利地开展表演游戏,创设必要的游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表演环境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表演的兴趣,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民间特色美术的感染与熏陶。民间特色美术在表演环境当中的渗透,广义上是指对幼儿日常所处的大环境的渗透,包括教室环境与园所环境;狭义上是指对表演小舞台布置的渗透。民间特色美术的内涵是相当宽泛的,它不但包括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也包括具有民间文化特色的美术形式与美术作品。教师可根据具体的表演游戏的内容,在园所环境、教室环境与小舞台的布置上,有目的有条件地选择利用。当然,利用过程中,可以做一些变通与调整。比如:我们在营造节日表演的园所环境时,灯笼、剪纸、彩灯都是不错的选择,喜庆快乐,充满着浓浓的传统节日的气氛。布置教室的表演环境时,彩绘图案、传统纹样的恰当运用,都会增光添彩;可以作玻璃窗画,这也是非常好的一种营造环境的方法,比画在教室墙壁的画更富于变化,且容易清除。但要思考使用何种绘画材料、工具、纹样,以及线条与颜色的搭配,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结构等等。便于表现的绘画工具我们可以选择,而不必一定是传统的毛笔,纹样也可以作简化处理,保留其精髓即可。对于表演小舞台的渗透,方法更多,也更灵活。可以将幼儿收集到的与表演游戏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陈列出来作为游戏的表演前景,也可将幼儿的一些具有民间美术特色的绘画作品、泥塑作品当作表演的背景等等,旨在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可视、审美的物理环境和一个开放、包容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这样充满民间美术特色的表演环境中乐于参与,积极表现。
三、民间特色美术在表演游戏材料中的渗透
民间特色美术在表演游戏材料中的渗透,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材料的投放,其二是材料的制作。道具是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不可或缺的物质材料,将民间特色美术渗透到表演道具当中,是因为民间美术本身就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是独特的艺术品、工艺品及实物。游戏材料的具体投放,可按照表演游戏的分类与民间特色美术的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匹配。如具有民间特色的服饰、头饰、面具这类,可用于幼儿自己作为演员表演的歌舞剧、童话神话剧、故事表演剧当中;而各类玩偶类表演,即以玩偶来表演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以幼儿玩具操纵玩偶并运用口头语言再现文艺作品内容的游戏,在这一类型的表演游戏中,民间特色美术当中的布偶、木偶,形象夸张,生动有趣,造型独特,既是艺术品,深受幼儿的喜爱;各类影子游戏(皮影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其生动夸张的形象,变化多端的动态,丰富多彩的情节,幼儿非常喜爱。与此同时,除了材料的投放,幼儿还可以参与到游戏材料的制作当中。剪纸、扎染、编织、服饰、玩偶、皮影等具有民间特色美术的道具的制作过程也正是促进幼儿手、眼、脑并用的协调发展过程,是一个自在的灵活的创造思维过程,幼儿可以体验到制作过程的快乐有趣。他们的身体机能可以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发展,手指的控制力、灵活性和精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手指的精细动作与肢体的大动作都得到锻炼,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参与表演游戏,在与材料和同伴的多向互动过程中,获得一定的促进自身发展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民间美术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独特性,面对纷繁复杂的民间美术资源时,教师要做有目的有意义的筛选,深入挖掘民间美术内隐的教育价值,将民间美术更自然地渗透到表演游戏当中,让表演游戏的表演性、文化性、游戏性更完美地呈现。
【参考文献】
[1]周旭.中国民间美术概要[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4-20.
[2]蔡迎旗.重视幼儿的民族文化教育[J].幼儿教育, 2001(8).
[3]刘焱,朱丽梅,李霞.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指导原则与教学潜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3(06).
[4]裴晓清. 在童话剧课程中渗透民间美术[J]. 广西教育,2012(05).
[5]赵泓冰.民间艺术教育研究中的资源利用[J].教育导刊, 2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