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灵性教育之田野课程实施的有效策略
2015-06-02何晓欢
何晓欢
摘要:“田野课程”作为一个与生命、自然相契合的理念已经在很多幼儿园开始实施,它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儿童在此过程中自发的观察、探索、创造成了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当田野课程在运用的过程中有“灵性教育”作为精神背景,我们会很容易跳出“教与被教者”的二元对立,很好地享受成人与儿童的活动。
关键词:灵性教育;田野课程;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27-1
一、灵性教育的特点
1.自然性。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教育的手段,教育场所,整个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人、物都是充满自然气息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没亲近泥土的童年即没有真正的童年。”泥土是万物之始、生命之母,充满着勃勃生机。无论是《田野课程》还是《纲要》《指南》中都曾明确指出:要综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2.真实性。
既然教育是带领我们寻找生命的真相,那么,在儿童的生活中,真实性尤为重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渐渐地把“教”替代了一切。田野课程中的“田野”以儿童与自然充分接触而营造了毫无造作之意的真实情境。《荣格与分析心理学》中就强调了心灵真实性也正是心理分析之积极想象的基础与体现,其中也包含了心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完整性。
3.整体性。
儿童、幼儿园、家长、教师等所有参与儿童生活的事物都形成一个整体的“场”。我们在走路、上课、喝水、孩童如厕,甚至他们睡觉时都能警觉到这是在一个“教育的场”中。只有整体地意识到教育生活是一个整体才会提升教育敏感度,把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当成教育生活的契机。教师能这样的警觉,其自身灵性的成长也会带动孩子灵性的保全。
二、何为田野课程?
田野课程以加强知识整合为特征,强调课程与生活、园所与自然、社会的密切有机的联系。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各种教育经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田野活动的第一追求,这样也就决定了田野活动的开展不能停留在静态的图书、图片等文本资料上。在田野课程中,每一个田野活动的内容是可以不断展开和生长的。
(一)田野课程的理念之“真实”
1.创设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情境参与可以让幼儿更有效地获得知识经验、掌握技巧、发展情绪情感。例如我园举行的爱鸟周活动中,利用“户外放飞”的活动将幼儿与大树、小鸟、家长、同伴等紧密联系起来。
2.关注真实生活。对于田野课程的内容择取上来讲,它的理念与《指南》的精神相契合,最好的教育都是来自于幼儿实际生活需要。
3.拥有真实情感。对于儿童来讲,灵性之体现的最为全然的过程则是他们与自然相生相融的过程。幼儿在田野课程的场域中可以充分体验、表达、激发他们追求真善美的心性。
4.发现真实问题。因为不受传统教育教学的框架束缚,我们在田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充分地发现儿童当下可能存在的问题,事实上田野课程实施的过程就是我们在自然而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5.培养真实的人。由于田野课程实施的环境是开放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知行合一”的儿童。因此,田野课程的终极理念是培养心理、身体均衡发展,知识、情感、行为三者平衡的人。
(二)实施田野课程的有效策略
1.田野是参与的。
a.参与主体是多元的。参与主体是全员共同参与、建构的过程。其中幼儿是学习主体、家长是支持的。社区人员是协作主体。譬如,感恩节活动,幼儿在给社区广场进行“捡垃圾”的活动中,儿童、家长、教师、社区人员都共同协作完成了此项活动。
b.参与过程是有效的。由于田野课程的取材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真实的问题展开,因此,活动的有效性得到了保证。譬如,由于幼儿对于植物知识经验的缺乏这个问题而开展的“种植”活动就很好地在整个过程中对问题进行了解决和提升。
c.参与的通道是开阔的。参与可以多方式组织,例如亲子活动,参观访问活动,开放日活动。参与是制度规范的,参与主体将目的、内容、形式了然于心,然而在具体实施中体现了“教无定法”的随机机智,这样可以让儿童在更为灵活的环境得到滋养。
d.参与是多元文化相互融合的。儿童将脱离“幼儿园”这一个单独的场所,可以在田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得到“园所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民族文化”等多渠道的滋养。
2.田野是现场的。
a.现场中的活动是有特定任务的。儿童指向某个目标,“工作”、“游戏”的精神就贯穿活动始末。
b.现场是感性的。由于环境的宽松,儿童可以在现场充分表达情绪、情感。
c.现场是开放的、可扩展的。活动中不仅仅有“幼儿园现场”,也有“田野式”的家庭现场。
d.现场是动态的。随着活动的进行,可以随时生成新的任务、发现新的问题、随时解决、讨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转变观察的角度和策略。
3.田野是开阔的。
a.心胸是开阔的。教师拥有无私、开放、接受的心胸。体现在与幼儿交流时,遇到困难时,这样的身教要求可以在无形中感染儿童。
b.思维是开阔的。注重观察和分析,富有创造性不断前进。教师注重通过系统获得、项目活动、游戏活动来对整个田野课程进行推动。
c.视野是开阔的。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整合各个领域的资源,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引领儿童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
4.田野是清新的。
a.鲜活的生命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是教师灵性本身的提升、完成生命对生命的教育。
b.和合文化。和睦、合作、协调是此课程中必然会呈现的解决问题的模式。
灵性教育究其本质就是生命对生命的教育。田野课程通过与灵性成长相融合的理念给予幼儿一种自然、完整的活动。“教育是一种神圣的皈依,而非世俗的职业”,其神圣的本质是在追求灵性教育的过程中开启儿童对生命真相的全然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