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普惠性发展分析
2015-06-01张二凤
张二凤
民办幼儿园是指包括民营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人举办的幼儿园,也就是纯私立的幼儿园;也包括少数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政府机构所属的社会团体组织(如妇联、共青团、儿基会)占有少部分产权,但创办幼儿园费用一半及以上来自民间而不是国家的财政性拨款的幼儿园。这种幼儿园规模小,灵活性大,但办园质量较差。为保障更多幼儿入合格园,国家提出在当前提供的普惠性幼儿园主要是公办园的前提下,积极扶持民办园朝着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方向发展。若政府积极引导小规模民办园向公益性、普惠性方向发展,不仅有利于小规模民办园的长远发展,也有助于规范我国幼教市场,保证幼儿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一、小规模民办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小规模民办园多为私人经营,园所各种软、硬件设施与公办园差距较大,和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要求也有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
(一)市场化办园,规范性偏低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学前教育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影响下呈现市场化趋势,小规模民办园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它们的诞生有利于提高我国幼儿入园率,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但当前学前教育市场又是一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一个层级分化的市场,处于市场高端的幼儿园掌握着优质资源,生源不断,而处于市场低端的幼儿园则面临着生源枯竭的压力,只有通过减少办园经费来维持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和获取经济利益。市场导向下的畸形发展,是造成小规模民办园规范性差的重要原因,如很多小规模民办园的内外环境及布局不合理,购买不合标准的软硬件设备,各项安全措施不到位等,这些都与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目标相去甚远。
(二)教师待遇差,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一直是制约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瓶颈。《教师法》规定社会力量所办学校的教师待遇,由举办者自行确定并予以保障。由于民办园经费自收自支,教师的各项待遇只能依靠幼儿园的经营效益,而小规模民办园在规模效益上的劣势地位致使教师的各项待遇普遍低于公办园。教师待遇差,身份不明确是造成小规模民办园师资素质低、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即使暂时合格幼儿教师,也终将流失。另外当前在园教师往往都是初中或者高中毕业,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的只占极少的一部分,师资力量极为薄弱,多数教师不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三)小学化严重,保教质量堪忧
普惠性民办园提供的是一种有质量的教育,而当前小规模民办园的保教质量亟需提高。表现在:首先,为吸引生源,民办园片面迎合家长需求,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把本该小学学习的内容下放到幼儿园,甚至违背幼儿学习规律开设一些所谓的“特色课”;其次,幼儿园教育形式也存在一定的小学化倾向,如老师在教幼儿识数时只是单调地重复数数,缺乏趣味性和游戏性。有的幼儿园有专门的教材,但这种教材只需教师将其导入多媒体,然后直接跟着多媒体播放的内容进行讲授,虽有师幼互动的成分,但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幼儿主体性和课程的生成性部分受到限制。另外,很多小规模民办园为了节省开支,直接让家族成员担任保教人员或者聘用一些未接受过任何幼儿保教方面培训的人员入职,这些都降低了幼儿园保教质量。
(四)外在管理缺失,内在管理不善
第一,我国幼儿园实行分级管理,各地教育、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分别负责幼儿园办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对幼儿园实行监管并提供帮助。但是当前公办园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向着更加正规化方向发展,而对民办园的监管力度明显放松,实际上小规模民办园更需要政府的监管,因为其举办者往往就是投资人,缺乏政府管理就意味着放任民办园向着“市场化”、“盈利化”趋势发展。第二,很多小规模幼儿园由举办者出资办园,实行家族式管理,表现为幼儿园教学、财物到后勤均由园长及其亲属负责,有管理制度但落实程度低;教师缺乏专业发展规划;重保轻教,缺乏正规化教育教学评估体系等。
二、小规模民办园的发展对策
尽管小规模民办园存在诸多问题,但要彻底取缔这种小规模民办园并不现实,需要做的是如何改善小规模民办园办园质量,使其朝向普惠性方向发展,保证幼儿获得平价优质的教育。
(一)加大政府的监管和投入力度,规范办园行为
学前教育事业兼具教育性和福利性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支配,在推进学前教育公平特别是弱势群体入园问题上,在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上,在诸如此类关系学前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上,政府必须“出手”。
首先,财政支持是小规模民办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继续以“以奖代补”的形式,地方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教育专项经费奖补那些在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等级等方面做出贡献的幼儿园,鼓励其向普惠性民办园发展,但财政扶持必须建立在“非营利性”基础上;其次,明确责任监管单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督促民办园规范自身办园行为,保证受教育者和办园者双方的合法利益;再次,师资力量匮乏是民办园发展的瓶颈,要吸引优秀教师,稳定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政府可提供一些优惠条件鼓励优秀幼师进入薄弱民办园,对已有合格教师发放“长期从教津贴”,以稳定教师队伍;派遣公办园幼儿教师,以协同发展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小规模民办园提供有质量的普惠性服务。只有多方协作才能为小规模民办园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促使其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二)规范幼儿园自身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
科学化管理幼儿园是凝聚人心的重要措施,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现科学化管理的前提,科学化管理应该从幼儿园的整体目标出发,充分协调管理中人、财、物、事、信息、时空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最佳的整体效益。小规模民办园虽规模小,但要正常运作,不能缺少一个完整规范的管理体制和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现有效管理,首先要在总结本园和借鉴它园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幼儿园管理体系;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让教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实现管理的民主化;同时管理体系应该科学化和透明化,确保幼儿园管理和运作的公平性,教师也会在透明的管理体制下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
(三)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幼儿园的长远发展,普惠性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建设应该质量和待遇一起抓。因而,政府应加强对民办园教师的培训,在缺乏优秀教师进入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及幼儿园对现有幼儿教师提供在职进修和各级培训机会,以学习专业知识取得入职资格;建立教师群体合作交流平台相互分享工作与学习经验,或让教师去名园观摩并分享学习心得,还可邀请专家来园进行专门指导。幼儿园管理者也应帮助教师规划专业发展前景,让教师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41.
[2]曾晓东.供需现状与中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对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经济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3]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06.
[4]宋文珍.幼儿园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长沙:学前教育研究,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