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5-06-01杨颖娇
杨颖娇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理念的体现,彻底改善传统的教学状态,提高职高数学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与运用进行阐述,说明分层教学法在我国职高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学生分层;备课分层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国的教学方式向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并已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分层教学法正是对这一理论的体现,提高职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层教学法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法主要是指老师根据学生的智力、知识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不仅有利于实现多个层次的目标,而且能够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均获得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改善师生关系,同时为高层次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不同层次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理想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主被动地位。分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一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大大提高了职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分层教学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1.学生分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分层,以保障职高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不仅为教学实施提供方便,还增强了教育力量,促使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学习,诱发共生效应,因此老师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数学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水平等,把学生根据2:5:3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分别是:A组:优等生,对于教科书内容熟练掌握,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于B、C两组的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时给予解决,且和C组构成学习小组;B组:中等生,能够掌握课本内容与独立做作业,习题须在老师或是A组同学的辅助下才能完成,解答疑难问题的积极性较高;C组:困难生,在老师与A组学生的辅助下掌握课本内容,能够解决较为简单的习题。组成学习小组,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2.备课分层
教师在认清学生层次后,本着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理念,根据考试说明、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简单可分为5种:识记、领会、综合应用、应用以及复杂综合应用,A组学生需要全部完成以上5种目标,B组学生除了复杂综合应用外,需完成4种目标,C组学生除了综合应用与复杂综合应用外,需完成3种中教学目标。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前n项和的解答,A组学生会进行等比数列的推导,继而计算出公式,熟练掌握应用等比数列;B组学生能够理解推导公式,能够计算出前n项和的计算;C组学生对于公式能够牢记,只能简单地套用等比数列求和。
3.分层预习
根据学生的分层不同,他们所对应的预习目标也各不相同,老师根据制定的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学生预习进行指导,从而获取良好的预习效果。在预习过程中,A组学生需要掌握与理解较为复杂的预习内容,先行利用公式、推导定理进行例题的解答,独立完成习题,完美消化预习内容,自觉主动地帮助B、C两组学生学习;B组学生能够掌握与理解初步预习内容,并根据公式、定理与例题进行演示,按照演示步骤,完成习题,遇到不懂的地方,积极主动地询问,帮助C组学生学习;C组学生对于旧知识的复习积极主动,能够理解预习内容,但遇到不会问题,不主动进行询问。
4.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属于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完成职高数学教学的目标,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均有所提高。因此在课堂安排过程中,老师以B组学生为指标,同时照顾A、C两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高数学教学中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易层次差异较大,以防阻碍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产生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完全打破我国一刀切的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为我国职高数学教学创造了新的教学途径,为职高教学提供方便,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分层教学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武杰.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36.
[2]米玛卓玛.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09):50-51.
[3]王天国.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2):8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