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解读教材 回归教学原点

2015-06-01荀洁

新课程·中旬 2015年2期
关键词:呼兰河园子祖父

荀洁

在江苏师范大学国培学习期间,我们来自全国各地一百余位老师分小组通过集体备课,微格教学,听名师的示范课,观学员老师的研讨课,对《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经典课文有了更为精准的解读,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思考。

一、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虽然这篇课文是五年级的一篇课文,但是字词教学必须过关,特别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每天的语文课安排10分钟的写字时间,做到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每节语文课堂上都必须落实写字。在本课出现的“帽”字在书写上有难点,“帽”的右边下半部分一定不要写成“日”,要提醒大家两横的位置,否则大部分学生一定会出现书写错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并书写了“帽”。

二、一进园子,赏一幅画,悟景物之自由

在导入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概括出:这是一个

的园子,感受园子的五彩缤纷、丰富多彩、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然后指导学生朗读,透过语言文字,学生会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学生在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欣赏一幅画,感悟景物之自由。

三、二进园子,诵一首诗,悟生命之自由

在下一个教学流程,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感悟园子里各种生命的自由,先悟“自由”,再指导读句,发现句子的特点,学习运用语言文字,仿说句子,感受“自由”。作者的心灵流淌着自由的气息,所以她的眼中和笔下的园中一切景物都是自由快活的,作者写昆虫、农作物的自由,其实就是在抒发自己的童年生活自由的情怀。让学生初步了解这种“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四、三进园子,悟一个故事,悟祖父之爱

在这一教学流程中,让孩子们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在园子里与祖父之间发生的几件愉快、有趣的事情(祖父干农活,自己瞎闹,闹够了,又去玩,玩腻了,又跟祖父闹),通过这些特写的镜头,感悟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快乐及祖父对自己的爱。

如果说前面“景物自由、生命自由”两个板块的设计是“果”,那么“悟祖父之爱”就是“因”。没有一个宽容、慈祥、疼爱她的祖父,就根本不会有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文中没有太多的笔墨直接写一个怎样的祖父,教學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爷孙俩的对话,抓住祖父的“笑”,来体会祖父的和蔼可亲、宽容慈爱。

五、总结课堂,延伸课外

作者萧红命运悲苦,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一部有影响的代表作。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我和祖父的园子》就节选于《呼兰河传》第三章。在课堂结尾推荐阅读《呼兰河传》,目的是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作者,读读她的名著,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任何一篇简单、有效的教学设计的实施都源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我们从各位名家的经典课例中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希望我们每位教师也能在不断的历练中练就这种准确把握文本、大胆取舍的教学本领,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原点!

编辑 杨兆东

猜你喜欢

呼兰河园子祖父
祖父瓷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梦游呼兰河(组诗)
我和祖母的园子
读《呼兰河传》有感
祖父的一封信
园子匠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概念整合视阈下文学翻译创造性叛逆解读——以萧红《呼兰河传》英译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