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童谣游戏的特征与作用
2015-06-01滕林峰
滕林峰
摘 要:童谣游戏将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童谣和操作简单、具有较强实用性与娱乐性的游戏相结合,它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动作与语言的协调性、鲜明的社会性。正因为如此,所以童谣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三促进、一优化”作用,即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及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以及优化幼儿性格。
关键词:童谣游戏;特征;作用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14-03
儿童的身心发展决定了儿童的成长,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在众多的游戏和活动中,童谣游戏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童谣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歌谣,是为儿童做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游戏是指以直接获得快感为主要目的,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娱乐性,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在具体的幼儿游戏活动中,内容丰富、充满童趣的童谣和操作简单、具有较强实用性与娱乐性的游戏往往结合在一起,成为儿童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娱乐方式,所以,本论文中将童谣游戏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研究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童谣游戏的特征
首先,童谣游戏的节奏感十分鲜明。童谣游戏不但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而且幼儿在玩儿的过程中往往会加上一些简单的手部动作或腿部动作等,使得童谣游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例如《马兰开花》就是一个节奏感非常鲜明的童谣游戏。
拖拉机,滴滴滴,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
幼儿在玩这个拍手的游戏时,一边做准备动作,一边便开始念童谣,童谣刚好念完,游戏也就结束了。在这个游戏中,童谣的节奏和发音是有规律的,这些有规律的音节就构成了句子,而句子因为停顿就形成了一定的节拍。因此,幼儿根据这些节拍进行拍手游戏,就给这个童谣游戏赋予了鲜明的节奏感。另外,这首童谣还适合儿童跳橡皮筋时,一边跳、一边唱。舞动的手脚、律动的节奏格外欢快。与此相类似的童谣游戏还有《数数歌》《一二三》等。
其次,童谣游戏的第二个特点是动作与语言的协调性。幼儿在童谣游戏中,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提升游戏的难度,往往会增加身体参与游戏的部位,比如手、口并用,手、脚并用,手、口、脚三者并用等。通常情况下,要保持身体某部分或某方面的协调似乎很容易,但若大部分或多方面要保持协调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游戏中,幼儿将身体多部位并用,在促进自身协调的同时也赋予了童谣游戏以动作与语言相协调的特性。例如《踢毽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动作与语言相协调的游戏。
一颗豆子圆又圆,变成豆腐好价钱,人家讲我生意好,小小生意赚大钱。
幼儿在玩这个踢毽子游戏的时候,一般是采用几个人比赛的形式,在动作一致的条件下,谁一次性保持得最久、踢得最多,谁就算获胜。如果毽子掉在地上,或者只做动作而忘了念童谣,又或者做错了动作等等,那么就算结束换另外一个人踢了。在这个童谣游戏中,幼儿将手、口、脚并用,突显了游戏中动作与语言的协调性,与这相类似的童谣游戏还有《萝卜蹲》,这是一个淘汰式的游戏,如果语言和动作不一致就会被淘汰。
第三,童谣游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随着儿童身心不断地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幼儿要适应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就必须逐步了解社会生活知识,掌握社会行为准则,这些只能在社会交往中实现,而在生活中备受儿童们所喜爱的童谣游戏恰好是他们实现这种社会交往的一个途径。童谣游戏培养了幼儿合群的行为,提高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提高了幼儿遵守准则的能力[1]。而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往,提高了和同伴互相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也锻炼了自身顽强的意志。因此,童谣游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例如《冲绳》。
天上一条绳,地上一条绳,我选谁冲绳,某某来冲绳。
在这个童谣游戏中,“某某”代表了一个人的名字。在玩儿这个游戏时,首先参加的小伙伴必须平均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天绳”,一组代表“地绳”,两大组面对面站好,中间大概间隔10米。组内,所有成员之间必须手拉手连成一条绳。两组都准备好后,各派一位代表,猜拳决定由哪组先来冲绳,一般是输的那组由赢的那组挑人来冲绳。选好冲绳人后,“天绳”成员要一起大声念《冲绳》童谣,同时将拉起来连成线的手前后摇摆,表示绳子已经摇摆起来了,对面的人要做好准备冲了。当念完最后一句“某某来冲绳”时,“地绳”中被挑选出的人就要冲绳了。最后冲绳人冲过来后,如果“天绳”被冲开了,那么冲绳人可以在“天绳”组的所有成员中任挑一位和自己回到“地绳”组,成为“地绳”组的成员。这样循环下去,直到一组的人全被留在了另一组后,游戏就结束了。
在这个童谣游戏中,首先,幼儿学会了与他人团结合作,同时,幼儿也初步懂得了应该如何与同伴进行协商。其次,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增强了意志力。最后,幼儿在该游戏中展现了自我并提高了与他人的交往能力。这些都体现出童谣游戏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像这样具有鲜明社会性的童谣游戏还有《丢手绢》《找朋友》等。
二、童谣游戏的作用
正因为童谣具有如上一些特点,所以童谣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以下作用。
首先,童谣游戏对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开发起着一定的作用。现代科学提出:由于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所以每种学习都存在着年龄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科学、合理地进行学习,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众所周知,一般情况下,每个人在0-6岁期间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时期,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来看,这一时期的孩子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了。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应该用大量的说教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是尽量提供他们运用各种方式练习说话的方式和机会[3]。在童谣游戏中,一方面,童谣本身就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而且充满童趣,读起来朗朗上口,幼儿在游戏中边玩儿边念这些童谣,不仅练习了发音,训练了表达,还加强了词语的积累,扩大了词汇量。另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使他们有机会相互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一定环境下,儿童对于玩的欲望能够激发他们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在自己原有的词汇量的基础上又再创了新的词语或句子,并且能够理解其语意,这些都大大加速了孩子们口语发展的进程。
其次,童谣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及运动能力的发展。童谣游戏既能培养和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并且还能提高运动技能和配合能力。童谣游戏自由、随意、操作简单的特点加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恰好为儿童提供了充分的刺激,这正好符合儿童身体生理发育的要求。正如陈鹤琴先生所指出的,儿童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幼儿的心理的健康和身体的正常发育[4]。童谣游戏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在童谣游戏中,幼儿通过一定量的运动,例如追逐、奔跑、跳绳、踢毽子等,游戏者的身体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各个器官和系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促进儿童大肌肉群的发育,从而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平衡力和协调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童谣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多样性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各种活动方式,可以全面地发展儿童的力量、速度、灵活度等身体素质,比如《开火车》就是一个综合性的童谣游戏,它通过儿童的跑、跳、钻、垮等活动方式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运动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童谣游戏,并在游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随之又根据提高的运动能力选择符合自己发展水平的童谣游戏,因此,幼儿的运动能力便伴随着童谣游戏水平的循序渐进而提高。
再次,童谣游戏能够促进幼儿认知能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对幼儿来说,童谣游戏是一种健康的、有意义的使人快乐的活动,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和所在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并以童谣和不断发展的语言为中介,游戏本身就带有非常丰富的信息,他们在玩游戏和理解游戏内容的过程时,就是丰富和巩固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幼儿对童谣游戏的喜爱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游戏过程中。在游戏时,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关注童谣游戏的内容、形式以及自己的伙伴,并根据游戏规则或自身参与的角色主动积极地去回忆已有的经验或者努力记住必要的知识[5]。与此同时,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为了解决所面临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会积极动脑、勤于动手,这使得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以及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所以,幼儿在童谣游戏中不仅体验了自由、快乐的玩耍,愉悦了身心,还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认知能力,智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另外,童谣游戏具有虚幻性,是充满丰富的想象的,这也就为幼儿提供了想象创造的空间。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天马行空,超越所有限制,尽情地发挥想象。总之,童谣游戏为幼儿提供的这种大胆想象、自由探索与创造的机会,促进了幼儿运用各种思维与活动方式去主动积极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从而给创造性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第四,童谣游戏可以优化幼儿的性格,培养其健康向上的人格。要求独立是幼儿的本性,如果得到教师或家长的支持就信心十足,样样都想自己做。游戏能帮助幼儿学会独立、帮助幼儿增长本领。如:用勺子将沙土放入小桶中会帮助幼儿练习使用勺子;替娃娃更衣能帮助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样样事物都要自己做的幼儿显得十分主动,会收拾自己的东西,还会帮助做家务。反之,处处依赖别人的幼儿对自己没有信心,样样都希望别人帮助。教师或家长要经常鼓励幼儿独立完成事情,哪怕从点滴小事做起都能从中培养幼儿的自信,逐渐养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自小就受家人的宠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很难和他人友好相处。然而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会团结互助,共同去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养成合群性,学会互相包容、谦让、理解、分享、合作与帮助等这些在完整的人格中必不可少的成分,从而优化自己的性格。
最后,童谣游戏还有利于加强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童谣游戏中,可以虚构情景,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社会中各种角色的思想和感情,学习他们的良好行为品质。一般情况下,幼儿在扮演的过程中会根据角色的行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而且游戏中幼儿的行为表现要高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行为表现的水平[6]。例如在童谣游戏中扮演了“医生”“警察”“教师”等角色,幼儿就会以这些角色的行为来要求自己的行为。其次,童谣游戏还培养了幼儿的意志品格。很多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然而在游戏中就要克服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会在游戏过程中受到游戏的自我约束,如果违背了游戏的规则就得不到其他幼儿的认同,就会被排斥,孩子受不了在学校的“寂寞”,就会无意识地改掉很多“独特”的脾气。游戏大多是集体的,有共同的规则。它对幼儿的行为可以起到约束作用,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幼儿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服从游戏规则,并且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幼儿在游戏中锻炼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了自我调节与随意性行为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的道德行为规则,有利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品质,最终达到性格的最优化,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曾经有位教育家指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他们在游戏中怎么样,以后长大了在许多方面的工作中也会怎么样。”[7]童谣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促进了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培养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幼儿更多地参与有意义的童谣游戏,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杨丹丹.促进交流能力发展的儿童娱乐设施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2]鄢辉.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作用[J].学术探讨,2011(9).
[3]蒋英:论游戏对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及运用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6).
[4]芦爱英:略论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3(2).
[5]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陈鹤琴教育思想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6]县亚东:活动性游戏在发展少年儿童身心方面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0(3).
[7]王艾艾等: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电教,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