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构建
2015-06-01赵骞席芳
赵骞 席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各行各业对外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因此各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翻译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007年修订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此后,2013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委员会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题型做出了一些调整,其中翻译部分调整较大,将原单句汉译英题型调整为段落汉译英翻译,分值由原来的5分增加到15分。翻译的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根据大学生的专业属性,清华大学的罗选民教授把翻译的教学分为专业翻译教学和大学翻译教学两类。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对翻译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翻译教学方面,对大学英语翻译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专门针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研究则更加匮乏,笔者拟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艺体生”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构建做一些研究和探索。
一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Educational Ecology)是一门交叉的边缘科学,这一术语是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克雷鸣(Lawrence Cremin)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并且用了一章篇幅来论述[1]。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概括地说,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学科[2]。教育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视角去看待和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同自然界的事物一样,教育教学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与各种教育生态环境之间,以及其内部的各种因子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种环境和因子必须要和谐共存和发展。在生态学的视角下,理想的“艺体生”大学英语课堂应该是由课堂生态主体(教师与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难点之一。运用教育生态学的原理及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可以为“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
二 生态化“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的构建
目前在大学英语的翻译课堂教学这一生态系统中,其内部的各种因子之间并不和谐,而是普遍存在着失衡的现象。首先,生态主体即学生和教师与课堂生态环境不和谐,主要体现在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班额过大,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其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和效果的不和谐也是显而易见的,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然而从目前几本常用的大学英语教材来看,没有讲授基本翻译理论和方法的部分,只是在练习部分设置几道翻译题而已,这样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作为一门需要很多实践经验的科目,翻译的课堂教学与外部生态环境也存在失衡,学生缺少真实环境下的学习机会,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中有一群特殊且常被忽略的群体,艺术专业和体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经过了术科考试,文化课分数较低,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学生普遍活泼外向,如果有合适的课堂活动参与度是很高的。针对以上这些特点,结合教育生态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艺体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1 提高生态主体——教师的翻译教学水平
教师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之一,穆雷曾指出,“虽然目前翻译教师的职称结构等较之十年前以及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已经渐趋于合理,但是多数翻译教师还是缺乏严格的职业训练和学术训练” [3]。不是所有大学英语教师都是翻译专业毕业的,这就要求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具体来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主要分为英译中教学和中译英教学。英译中要求首先要理解英文原文的意思,再用准确、优美的中文表述出来。而中译英则相对难度更大,看懂中文原文轻而易举,但是把意思用相对应的英文表达出来则不容易。对于基础薄弱、词汇量不够、语法知识不扎实的“艺体生”来说,翻译一直是他们的软肋。为了构建和谐的教学生态系统,作为主体的教师在掌握了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之上,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要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精心制作一些颜色精美、富有动感、内容充实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习兴致不高的“艺体生”。学生们有了兴趣,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在教学内容上多花些心思。教授了基本的翻译技巧后,练习的句子要找与学生的专业相关的材料,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当注意所选材料的难易度要比普通的大学英语学生简单一些。根据生态因子的耐度定律和最适度原则,只有任务的难易度适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学内容过难或者进度过快,“艺体生”便会丧失信心,干脆放弃学习或者抵制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注意观察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力争使课堂充实而有趣。
2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化翻译课堂
大学英语翻译课堂生态系统中的另外一个生态主体是学生。自然界中存在生物节律,又称为生物钟,比如老鼠的生物节律是白天休息,晚上出来活动。而人的生态节律就复杂得多,因为要受到内外部生态因子的影响。在教育生态学中,教育教学同样存在着教育节律,例如我们都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究其原因是与人的节律相关,早晨起床大脑的细胞比较活跃,可以思考很多问题并且效率较高。为了构建生态化的“艺体生”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师要充分理解并善于运用教育节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艺体生”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很难在同一活动上维持长时间的注意。教师应尽量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讲解有关翻译理论和技巧等需要要高度注意力的内容以保证学习效果。在练习的部分要尽量营造和谐的教学生态环境,不要给学生一种单向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信息的感觉。以笔者所教授的班级为例,全班57人,以学生自愿为原则分成6~8人一组的8个学习小组,在做翻译练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给一段时间让学生们翻译一小段与课文或者本专业相关的内容,每小组选派一名学生给出小组译文,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译文中的亮点和不足,学生们在分析别人译文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教育的生态节律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并按照教育节律来安排教学活动才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协调各种生态因子构建生态化翻译课堂
要构建生态化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还应协调各种生态因子,使它们和谐运作为课堂服务。市面上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多,但是专门为“艺体生”编写的却很少,而专门为“艺体生”编写的翻译教材更是几乎没有。教师应尽量找到适合的教材去讲授,如果直接使用为其他大学英语学生编写的教材,很容易因难度太大超过“艺体生”的耐受度而导致厌学。以我校“艺体生”使用的教材为例,《新起点大学英语》是一套专门为他们编写的教材,难度适中,学生们能够接受,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教材全部是黑白印刷,全书没有一张图片,有时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没有翻译基本理论的讲解,因此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除了增加基本的翻译理论外,还应着力寻找一些新颖、实用的与他们专业相关翻译素材作为补充。翻译是一门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学科,因此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是花盆式的,生态主体的教与学都被限制在教室里,再加上书本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往往导致与现实生活的真实语境脱节。对于“艺体生”来说,由于他们的专业属性容易获得与外界交往和接触真实语境的机会,这时如果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有教师在旁指导,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和翻译水平会有很大提升。即使没有这样的机会,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能使我们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大量真实的语料。慕课、TED演讲的资源网络上面很多且更新速度很快,教师可以根据“艺体生”的专业在其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并且这种声、图、文、像多维感官刺激的真实语料能够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并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教育生态学关注的是教育教学体系内部生态主体和各生态因子之间的和谐发展,为“艺体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方法和理论指导。在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提高教师的翻译教学水平,协调各种生态因子,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生态化大学英语翻译课堂,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课堂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2]吴鼎福, 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穆雷.翻译教学发展的途径[J].中国翻译,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