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社会保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理、现状与对策

2015-06-01庞加兰

关键词:储蓄居民消费新农

庞加兰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农村社会保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机理、现状与对策

庞加兰

(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128)

拉动农村消费是当前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生命周期理论、预防性储蓄理论以及收入分配效应理论的研究都显示了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低、城乡差距大、地区发展不均衡以及管理体系落后是制约农村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投入,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率,缩小城乡社保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同时加强管理体系建设,才是我国当前扩大农村消费支出的必由之路。

农村居民消费;农村社会保障;经济增长;制约因素

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相对于进出口贸易和投资来讲,我国消费对经济的带动较为滞后。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国内外形势的影响,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出现弊端,扩大国内需求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决定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农村的消费水平,我国广大农村消费市场还比较薄弱,国家相继采取了很多措施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但是收效并不理想。农村消费边际倾向有逐年下降趋势,而恩格尔系数占比却较高,表明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是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他诸如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基本不涉及。究其原因,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保障影响居民消费支出的机理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作用是确保社会上各阶层居民收入差距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居民生活的安定,使居民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都能正常平稳的消费,从而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从生命周期假说、居民预防性储蓄以及收入分配效应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的观点,人的一生分为不同阶段,其收入也呈现出规律性的波动,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居民的储蓄和消费水平也不同,每个人追求的是一生效用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当期的效用水平,消费主要取决于人一生的收入,而不是现期收入。在年轻时期收入较少但未来预期收入会增加,会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出现消费大于收入;中年时期收入不断增加,消费在总收入的比例降低,从而消费小于收入,产生储蓄;老年时期,收入下降,此时消费又大于收入。居民会全面考虑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特别考虑年老时收入减少的情况,工作期间会增加储蓄减少消费。[1]

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保证了居民在年老后的稳定收入和基本生活,依据生命周期假说,居民增加储蓄目的主要是为了年老后生活有保障,那么,养老保险会使居民工作期间的储蓄意愿下降,储蓄行为相应减少。因此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会使居民减少现期储蓄、增加消费,产生替代效应;同时由于养老保险存在,会提高居民提前退休的意愿,当个人的退休年限延长时,居民在年轻时就要进行更多的储蓄来应付更长年份的退休支出,这时会引致退休效应。[2]

其次,依据居民预防性储蓄的观点,消费者通常是风险厌恶型的,为了预防将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会倾向于增加储蓄而减少消费。如果未来存在社会动荡、养老、医疗、失业、子女教育等等因素时,消费者为了预防将来的不确定因素而在即期进行理性消费,表现出的是减少消费尽量增加储蓄,这样不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时,就会降低消费者的预防动机,同时还可以提高居民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增加现时消费,减少储蓄。[3]

再次,从收入分配效应的角度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强调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各种收入首先是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由市场价格决定,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结合。而居民所拥有的要素、禀赋是有很大差异的,必然会造成收入差别、贫富差距。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社会救助能够使收入分配转移,使高收入者的储蓄向低收入者的消费转移,不仅使社会上的穷人能够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维护社会公平,同时也有利于缩减收入差距,提升社会消费水平。[4]

二、农村居民消费与农村社会保障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虽然逐步提高,但贫富差距仍在不断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依然较低。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不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也就不能有效启动农村消费。

(一)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现状

将支出而不是收入作为数据分析指标,是因为支出比收入能够更好地衡量农民生活水平。由表1看出,2003~2005年农民边际消费倾向是不断增长的,但在2006~2010年其增长率则出现了逐渐下降趋势,农民人均消费支出总量低,即使在2011年,农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为5000元左右,人均月消费支出才接近435元,可以看出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严重不足,纯收入主要来源于基本的各项劳动,恩格尔系数较高,即纯收入大多用于基本的生活需要,物质文化以及保健等的深层次消费则无从谈起。农村居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预期,导致其将收入除维持基本生活后都用于储蓄,这些都反映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不足制约着农村居民更深层次的消费。

表1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二)农村社会保障现状①本节数据来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数据,民政部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

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自然灾害生活救助制度等构成,初步保障了农村群众基本生活。本文主要从农村救济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方面分析。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截至2011年底,5305.7万人纳入农村低保,共发放低保资金445.0亿元。分析2007~2011年政府救助贫困农民的数量(见图1),从时间上看逐年上升,但面对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其总量十分小,并且增长率在递减。我国目前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需要政府救济来保障基本生活,这就需要政府加大救助资金的投入。

图1 救助贫困农民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2年我国提出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3年开始试点和推广,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情况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见图2),这得益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和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逐年增长,但由于农民观点落后、风险规避意识差以及新农合管理和操作方面存在问题,使新农合不能全面有效地运行下去。

3.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后因客观条件制约而停顿。2009年9月,国务院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政策是继新农合之后实行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将大大改善农村老人养老现状,使农村老人和城镇老人一样都实现老有所养。

图2 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情况

从参加和领取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变动的情况看(图3),参加人数逐年增加,但由于农村养老保险没有强制性,推广力度不够,农民缺乏正确理解,同时政府投入比率低,保障水平不高,以及受银行利率和通胀率的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无法实现增值等原因,农村社会保险整体覆盖率还不理想。

图3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三、农村社会保障对消费支出的制约因素

农村社会保障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势必就会影响经济增长率,可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原因。

(一)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不完善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发展慢,与城镇相比在保障项目、覆盖率以及待遇水平方面均有较大差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2009年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没有完全覆盖到农村居民身上,同时待遇水平较低,据统计2011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8 391万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2 643.5万人,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总覆盖率达到84.7%,月均退休金1511元;农村养老保险总覆盖率60%,月均养老金74元。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率低、保障项目有限、已有的保障项目待遇水平低、保障作用有限,而其他保障项目如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农村还未开展,同时在农村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农村老人的福利事业还未提上议事日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还很局限。

(二)社会保障城乡差距较大

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社会保障存在很大差距。城镇社会保障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广覆盖、多层次、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满足了城镇居民的需求;农村的社会保障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真正开始,与城镇相比,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覆盖率低。2011年城镇人均转移性收入5708.58元,而农村人均转移性收入563.32元,近些年城镇居民获得的转移性收入是农村居民的十几倍,城乡差距较大。农村社会保障远没有满足农村居民发展型的社会保障需求,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

(三)农村社会保障地区间不均衡

不同地区间的农村社会保障存在不均衡发展问题。各地区社会保障在参保人数、财政支出水平、优惠政策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进程快,地方政府财力较强,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农村社会保障的水平还比较低,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2011年东部地区人均转移性收入为858元,西部地区只有123.36元,东部将近西部的7倍,这进一步拉大了地区间的收入差距。

(四)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系落后

农村社会保障由于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和服务存在缺陷,管理信息化滞后,监管不到位。农村社保管理机构比较落后、设施不全、人员素质较低,在审核参保人员资格、发放社保资金等方面不规范,随意性较大,也给一些人违规操作留下空间,出现虚报瞒报挤占挪用现象;同时经办手段比较落后,许多地方还以手工操作为主,各地管理模式也不统一,业务操作流程差别大,这些都造成了农村社会保障管理的高成本、低效率。

四、政策建议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保护农村居民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要让农村居民分享改革成果,真正解除后顾之忧,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步伐。

(一)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政府投入水平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们追求一生效用的最大化,在其工作期间,会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备退休后消费水平不至于降低,这样使其一生消费平滑,而社会保障制度能使人们对未来预期更加乐观,这就会使居民倾向于增加即期消费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推动当期经济增长,因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稳定居民预期,降低储蓄意愿,增强消费信心。[5]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农村消费市场很大,调动农村居民消费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持续稳定增长,完善和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则是前提。这些年国家虽然不断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但与城镇相比明显不足,使得农村居民获得的社保待遇偏低。因此,在国家加速建立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程中,必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着力完善各类保障制度,在更大范围推进当前“新农保”试点,完善新农合,加强农村救济和扶贫工作,发展公共服务项目,而且在增强普惠性的同时,还要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6]

(二)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实现城乡统筹

我国的社会保障城镇先于农村发展,城镇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社会保障,而农村无论是覆盖率、保障项目还是社保待遇方面与城镇差距巨大。[7]如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目前城乡之间的待遇差距为4∶1,即城镇居民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相当于农村的4倍。政府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要、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加大转移性支付、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作用不可替代。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组织管理,推进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改革,加快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福利事业等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实现城乡统筹,消除城乡社保在政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待遇方面分割现象,推进城乡社保政策衔接,制度融合,体制整合,将城乡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城乡居民享受均等化的社会公共服务,从而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8]

(三)减少农村社会保障地区差别,提升农村消费能力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地区间差别较大。这种差距既与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关,也与国家政策有关。2009年新农保开始推广时,就允许各地在中央确立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之上,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这种措施虽然是适应了各地区的客观情况,但也促使新农保在地区间发展不均衡。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优先提高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尽快提高西部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发展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同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提升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信心和能力。

(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管理平台,加强社保资金管理

建设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台是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社会保障的需要。各地政府应在服务场所、人员编制、经费支持及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完善农村基层社会保障管理平台的建设,培养社会保障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推进;同时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社保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实现农村社会管理与新农合、新农保以及农村低保等各类社会保障项目基础信息共享,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以便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社保服务,提高各项社保制度运行效率。

还要做好农村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监督,严格资金使用范围,保护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在完善社保基金预算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研究将新农合、新农保基金纳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范围,使其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并逐步推广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刘慧.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影响[J].江西价格月刊,2009(10):64-66.

[2]吉静.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10.

[3]樊彩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增长[J].宏观经济研究,2000(7):52-56.

[4]陶纪坤.论农村社会保障与扩大内需的关系[J].当代经济管理,2007(6):56-60.

[5]朱雨可.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6(1):69-71.

[6]尹华北,潘明清.社会保障覆盖率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2):24-30.

[7]姜百臣,马少华,孙明华.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32-39.

[8]郑功成.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发展[EB/OL].(2010-12-22)[2013-06-15].http://wenku.baidu.com/view/be09fb10f18583d04964593a.html.

(编辑:程俐萍)

Impact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 on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

PANG Jia-lan
(Economical and Financial Department,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Xi'an Shaanxi 710128,China)

Stimulating rural consumption is the key to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currently.Studies of the life cycle theory,the precautionary savings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show that social security has promoted dweller'consumption,and that low coverage of rural social security,imbalanced area development,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lagged management system are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 of rur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We must improve rural social security system,expand its coverage,increase government investment,narrow the urban and rural gap to realize urban and rural overall planning an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system.

Rural residents'consumption;Rural social security;Economic growth;Restricting factors

F830.2

:A

:1671-816X(2015)03-0217-05

2014-12-03

庞加兰(1972-),女(汉),山西祁县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财政金融、企业投融资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储蓄居民消费新农
爱心储蓄
储蓄方法面面观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新农人时语
试论民国时期外国在华有奖储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