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鼎先生“横三间寸”灸法的解说和临床应用

2015-06-01陈瑞莹张潮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至阳艾炷灸法

陈瑞莹,张潮

李鼎先生“横三间寸”灸法的解说和临床应用

陈瑞莹1,2,张潮1,2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01203;2.李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 201203)

针灸疗法;横三间寸;化脓灸;直接灸;医案

李鼎教授长期从事针灸学的理论教学及临床研究工作,勤求博采,著作不辍。先生对针灸经典文献的研究,于平淡中见新奇,浅显中含深意,颇具特色。笔者有幸跟随李鼎先生,现将其对“横三间寸”灸法的解说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1 横三间寸”灸法的解说

针灸古籍中,常可见 “横三间寸”一语。孙思邈在《千金方》[1]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心输穴在第五节,一云第七节,对心,横三间寸,主心风,腹胀满……”(卷八,诸风),“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灸团冈百壮,灸在小肠输下二寸,横三间寸灸之”(卷十五,脾脏上),“五脏热及身体热,脉弦急者,灸第十四椎与脐相当五十壮……横三间寸灸之”(卷十六,胃腑)。什么叫“横三间寸”?据《千金方》卷二十九“灸例”中载:“凡经云,‘横三间寸’者,则是三灸两间,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三壮之内,即为一寸。”所谓“横三间寸”,得分清两层意思,首先是指用于直接灸的艾炷,其基底要有3分宽,3个艾炷平列相当1寸,这就是说的“一寸有三灸,灸有三分”,后文还引“黄帝曰:灸不三分,是为徒冤——炷务大也。”可以为证;其次是用这3分宽的艾炷去灸穴,选正中一穴、旁边二穴,穴与穴之间约隔开1寸,这就是说的“横三(穴)间(一)寸灸之”。这一说法。《医心方》卷六引《小品方》一条文可作主要参考[2],即灸腰痛法:“又侠两傍各一寸,复灸之,为横三穴间一寸也。”

对这种“横三穴间一寸”灸法的应用得排除几种误解,一是认为,3个艾炷是放在同一穴位上施灸;一是认为,正中穴与两旁穴之间限于1寸而不是1.5寸。其实所说“间寸”是指3个穴位之间空隙1寸,此外还有3穴本身的每穴不小于3分,3穴合为1寸的部位。两者相加共为3寸,正合“夹脊相去三寸”的背俞部位。还有,3穴不是同时施灸,而是先正中后两侧分3次施灸。近代治哮喘的化脓灸法就是如此。

“横三间寸”灸法主要用于背俞穴,还扩展到奇穴。除了前述团冈穴外,还有天瞿旁穴和胃脘下俞穴。天瞿旁穴出现在《千金翼方》[3]卷二十八中“瘿,灸天瞿三百壮,横三间寸灸之。”这里的天瞿,指经穴天突穴,日本原昌克《经穴汇解》[4]因此名之为“天瞿旁穴”。胃管下俞三穴出现在《千金方》[1]卷二十一中“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各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间寸灸之。”第八椎旁,原缺背俞,近人依次补入胃管下俞,因其治消渴,又名为“胰俞”,原用横三间寸灸法,取的是3穴,而作为背俞,则是2穴。

灸法治病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说文解字》[5]:“灸,灼也,从火,久声。”《灵枢•官能》[6]:“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具有温阳起陷、行气活血的作用,多用于阳气衰弱、沉寒痼冷等疾患。《针灸资生经》[7]:“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太平圣惠方》[8]:“灸炷虽然数足,得疮发脓坏,所患即差;如不得疮发脓坏,其疾不愈。”《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9]:“凡灸诸病,火必足气到,始能求愈。”说明古代灸法,就要求达到化脓,即所谓“灸疮”,而且把灸疮的发或不发看成是取得疗效的依据。同时古人也非常推崇应用化脓灸进行身体保健和预防疾病。

2 病例介绍

患者,男,41岁,周身关节酸疼2年。患者因工作需要长期处于低温实验室,日久后周身关节不适,肩背肌肉冷痛,以背部至阳穴附近为剧。平素畏风寒,腰膝酸。曾于风湿科检查,查血液类风湿指标无异常发现。舌淡红体大见齿痕,苔薄白,脉沉细。近1年于曙光医院针灸科就诊给予针刺治疗后症状减轻。值夏季伏天给予“疤痕灸”保健治疗。诊断为痹证。治疗采用横三间寸取穴法,令患者取俯卧位,第1次治疗取至阳穴。取新鲜蒜瓣捣开后涂抹汁液于穴位上,将1分大小艾炷粘附于上,取线香点燃艾炷上端施灸,灸完1壮后,用镊子去除灰烬,重复上述步骤,连续9壮。每当艾柱燃烧至皮肤产生灼热感时,用手轻拍打穴位周围皮肤,减轻患者痛苦。9壮烧完后,外贴太乙灸膏,每日换药1次。期间若起小泡,可将泡内的液体引流出。间隔1星期,第2次治疗取至阳穴两侧旁开1寸,左或右选一侧施灸。同样步骤每穴连续9柱。第3次治疗取至阳穴旁开1寸,对侧同前法施灸。

按 因灸治时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首先要选取平正而舒适的体位。固定体位后,再正确点穴,可用笔在穴位上做好标记。因患者为第1次施灸,故采用1分大小艾炷,避免刺激过大。先备置好足量相同大小艾炷,安放艾炷前先在穴位上涂些大蒜液,可增加对皮肤的粘附作用和刺激作用,同时避免拍打皮肤时艾炷移位。数天后,灸穴部位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反应。如脓液多,膏药应勤换,经30~40 d后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有疤痕。行灸治季节以暑夏三伏天为佳,分头、中、末 3伏,每10 d天为1伏,每伏灸l次。详见图1-2。

图1 操作示意图1

“横三间寸”灸法,借灸火的热力、药物的作用以及灸疮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调和作用来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本法对于临床上痼冷顽疾治疗有一定疗效,不仅能治病,亦可防病,故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沿用。但因患者皮肉疼痛感,或者畏惧疤痕不美观所限制,近年来较少为医家所用。为免失传,特将此传统特色治疗方法结合针灸典籍理论进行示范介绍。

图2 操作示意图2

[1]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161, 277,301,378,518.

[2] (日)丹波康赖编撰.医心方[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56.

[3] 孙思邈.千金翼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1955:335.

[4] (日)原克昌编辑.经学汇解[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29.

[5]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83.

[6] 史崧整理.灵枢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659.

[7]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3.

[8] 王怀隐.太平圣惠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3205.

[9] 吴谦等.医宗金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29.

R245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1.0073

2014-09-14

1005-0957(2015)01-0073-02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研究工程;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ZYSNXD-CC-MZY021);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2014LP082A)

陈瑞莹(1972 - ),女,主治医师

作者简介:张潮(1979 - ),男,讲师

猜你喜欢

至阳艾炷灸法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Chinese Acupuncture
突然胃痛不用慌 按压至阳来帮忙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至阳穴适宜的人群
至阳穴
巧用硬币或能缓解心绞痛
隔姜灸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