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导向“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研究

2015-06-01杨庆国詹向红

池州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闻采写模块化课程体系

杨庆国,詹向红

(合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新闻采写”(全称“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新闻采写能力也是该专业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归结点之一。由于新时期媒体发展变化及其对技术化、市场化、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地方本科院校新办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现行的“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树立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新型教学理念[1],形成基于能力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新模式。

1 “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现实动因

模块化教育改革源自于“MES”和“CBE”两大理论流派:(1)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 任 务 模 块 ”; (2)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2]。进入新世纪以后,这两大流派传入我国,并被迅速受到诸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青睐,并将“任务模块”和“能力模块”进行了有机融合,即将能力培养融入任务模块之中,改革传统“知识传授”导向为“能力培养”导向,培养全新的应用型人才。“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现实动因主要包括新媒体应用型人才需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变化,具体如下:

首先,新媒体兴起及其应用型人才需求。现代传媒业的突出特征就是网络等新媒体异军突起。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媒介融合的时代,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之下,传媒业的发展将越来越依靠技术规律、行业规律、市场规律和资本规律等内生力量,也将推动媒体用人标准的 “技术化”、“市场化”、“专业化”及“复合型”[3]。也就是说新媒体时代下对新型传媒人才的需求是基于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而传统的新闻学专业课程设计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的人才需求。因此,必须进行以“能力导向”为核心的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

其次,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新闻采写”课程教学理念实施的是以教师为主体,并以“教师教,学生学”自上而下的模式组织教学,损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2010年,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课程教学理念[1]。这就意味着对学生主体地位及其能力本位的凸显,从而实现“新闻采写”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为中心。

第三,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变化。传统“新闻采写”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是先“知识”后“技能”,形成知识与技能培养两条线模式且相互割裂[4],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弱化了学生采写技能的提升。“新闻采写”模块化教学改革形成的是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一条线模式,知识传授是为学生能力提升服务的,彻底扭转了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的重心和方向。

第四,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传统“新闻采写”教学主要以讲授法为主,围绕一定的教材进行板书式教学,已完全不能适应网络时代所需要的超文本和多媒体新闻采写形式。因此,“新闻采写”模块化教学必须综合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实验法、案例教学法、情景与仿真教学法、互动性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并借助多媒体的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带有新技术特征的采写能力。

第五,课程体系衔接与贯通。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实行的是单个课程负责制,“新闻采写”与新闻学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是割裂的,甚至“新闻采写”都被分成“新闻采访学”和“新闻写作学”两门课程进行教学,经常会出现有学生在“新闻写作”课学习中不会采访,导致写不出新闻;到了“电视编辑与制作”课上仍然不会采访提问或者不会叙事,从而无法完成规范的电视新闻片采制。“新闻采写”模块化教学改革就是要转变传统课程体系下课程群分散状况,设定新办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文学审美、新闻专业基础、新闻采写、编辑设计等几大核心能力目标,进行课程群组的组合和有效搭配,以及单个课程模块化规划下的课程内容、教学任务和能力培养的重组和整合。如对“新闻采写”课程大纲和计划进行模块化设计,设置课程内模块体系,加强模块间及其与其它课程模块的联系,设计各模块相对应的能力培养目标,实现课程体系的衔接与贯通,综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

最后,应该要提的就是“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新闻采写”日常教学中已采取了的分体系教学模式,课程内知识体系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可以较好地构建多个任务模块,从而具备了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并且“新闻采写”课程的模块构建倾向于以任务模块为主,将能力模块分散在任务模块下进行有效整合和搭配。

2 “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是”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建设的依托,它主要包括:专业试验条件(设施)、课程实习平台、双师型教师团队和学生专业基础素养,具体见图1。

图1 “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专业基础依托

首先,专业试验条件(设施)的依托。试验条件是课程模块化得以开展的重要硬件设施。“新闻采写”课程试验条件主要为摄影摄像器材、报编系统、模拟演播厅、校企合作的嵌入式实验室/工作室等,必须能满足摄影摄像、报纸采编、创意设计等试验要求。

其次,多层次课程实习平台。课程实习平台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基石,是课程模块化建设成效的重要的衡量标尺。“新闻采写”课程实习平台主要包括地方门户网站、报社、电视台等校外媒体实习平台,以及学院网站、广播台、校报、管理部门的活动新闻采制等校内课程实习平台,以及院系开设的校企合作嵌入式实验室/工作室。

第三,“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课程模块化建设所依托的重要软件,是课程模块化建设与实施的主导者。一方面,授课教师必须具有能开展理论和实践(试验)教学的双能力;另一方面,要构建校内教师与校外媒体外聘导师相互结合的教师团队。

最后,学生专业基础素养。学生是“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其通过相关课程模块学习所具备的新闻摄影摄像、基础写作、报刊作品鉴赏、新闻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基础、报纸编辑与制作及计算机操作等基础知识与技能,对本课程模块化建设及能力目标实现起到重要铺垫。因此,我们不仅只强调“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而且更应重视其与“新闻摄影摄像”、“基础写作”、“报刊作品鉴赏”、“新闻理论基础”、“传播理论基础”、“报纸编辑与制作”等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相关课程模块之间的衔接、贯通与配合。

3 “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实施与设计

3.1 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是单个课程模块化的有效重组与整合,是模块化教学的依据和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保障,也是“新闻采写”课程模块与其他模块纵横联系、融会贯通的参照和依据。结合模块化教学改革思路,在先前的研究中我们已将地方本科院校新办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列为审美能力、专业基础能力、新闻采写能力、编辑设计能力等九大能力目标,并由此确立了九大模块组和对应的课程组,具体设置及三者关系如图2。

图2 新闻学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设置:模块组、课程组及能力组关系

如图2,一方面,课程模块和能力培养呈正比,其函数关系为Y=kX。模块组、课程组与能力组三者之间是相互匹配、对应贯通,并以能力实现为最终目标[5];另一方面,九大模块和对应能力的结构安排和层级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新闻采制流程、传播规律和专业新闻机构运行模式,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2 课程模块化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课程模块化教学实施的主导,也是实现模块化课程教学之间相互衔接的桥梁。模块化教学团队建设主要围绕课程模块化监控与评价、课程实验平台建设和课程内容模块化建设等三大块进行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和任务分解,其中课程内容模块化包括前置模块、新闻采写模块和实践延伸模块,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项目团队建设

3.3 “新闻采写”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

3.3.1 三级模块与能力目标设置:设计理念与结构安排 结合上述图1和表1研究设计,“新闻采写”课程内容模块化建设主要从前置模块、新闻采写模块、实践延伸模块三个方面来设定课程模块、课程群组、课程内容调整和整合(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模块建设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教学方法与手段选用、学时分配等。这样的设计理念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一是找到新闻采写模块的理论依附,强化学生“新闻采写”的理论思考与积累;二是实现新闻采写模块与新闻专业基础模块、数字新闻采集模块、数字编辑与设计模块的衔接和贯通,从增强各模块间的协作;三是加大课程实践延伸模块,借助院系网站、校报、广播台、校企合作嵌入实验室/工作室等平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其课程外的新闻采写实战能力。具体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新闻采写”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

如图3,“新闻采写”课程内容模块化的结构安排是:首先,“新闻采写”课程模块设计为理论基础模块、课程核心模块和实践延伸模块3个一级模块并细化每一块的课程群组、内容设置、能力目标等;其次,课程核心模块主要分为“新闻采访”模块和“新闻写作”模块2个二级模块,这两大模块构成了“新闻采写”要实现的“采”与“写(制)”两大课程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与设计理念;第三,在二级模块的基础上对其课程内容进行模块细化,共分出9个三级模块,亦即课程模块化教学的核心任务。其中,“新闻采访”5个模块及“新闻写作”4个模块又是按照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各自的操作流程和运行规律进行设计:

(1)“新闻采访”模块是按照新闻采访活动中“线索(信息)搜寻与选择→提纲设计与采访策划→访谈执行→后续材料整理与分析”这一流程进行设计。

(2)“新闻写作”模块是按照新闻写作活动中“写作材料(实质是采访材料)选择与加工→新闻作品制作→新闻作品传播→作品评价与反馈”流程设计的。

3.3.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课程模块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突破传统教学中以讲授法为主,综合运用理论讲解、实验法、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情景与仿真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等。尤其是项目驱动式教学可以有机地融入案例教学、情境与仿真教学、现场演示、学生试验等多种样式,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融合创新,满足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方法需求,并有利于贯彻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这种方法在“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教学中,可以以课程实习平台上比如院系网站、校园广播站、校报、校园模拟电视节目、校企合作嵌入式实验室/工作室中的新闻采写或者是教师指定的采写实践等为项目,将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组织进行:项目建立、项目执行和项目评价,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基于”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3.3.3 实践教学与凸显自主学习能力的学时分布“新闻采写”课程教学一般分为“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两个二级模块分两个学期完成,单学期的模块教学学时分配包括40个理论学时、24个实验学时、36个自主学习学时,共计100个学时学习总量。24个实验学时和36个自主学习学时增大是为了加大学生实践次数,提高学生的新闻采写能力。这里有个关键点就是36个自主学习的内容设置:首先,这36学时是主要放置在图3所设计的实践延伸模块里面;其次,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第二课堂学习的对接、课程实习、校企合作嵌入式实验室项目作品采制等;第三,主要任务目标是完成网站新闻、校报新闻采写、模拟电视新闻报道、广播站新闻报道、嵌入式实验室/工作室合作项目作品采制等课程外实习与拓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采写能力。

3.3.4 面向学生实践操作的考核比例调整和模式改革 模块化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或者素养为中心,那么必然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机会和自主学习,因此,课程模块化改革最后的落点是在考核比例的调整和模式转变,即增大对学生实践考核的比例,以此来推动学生实践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已经结合教学实际设计“新闻采写”模块的“N+2”考核模式[5]:

“N”:平时成绩 (50%),主要包括期中考试(10%)+实验成绩(20%)+课程论文(10%)+出勤、提问、讨论等(10%)

“2”:期末考试(40%)+课堂笔记(10%)

这一考核模式匹配了“新闻采写”由“知识传授”变为“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化建设理念,吻合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实施模式,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平时积累,并有效地提高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4 结语

新媒体的冲击及其人才需求特征导致了地方本科院校新办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转型,促使了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的教学与理念转变,执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研究以“新闻采写”课程模块化建设为例,探讨了基于能力导向课程模块化在新媒体人才需求、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体系教学等方面变革的现实动因和课程模块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了课程模块化建设所依托的专业试验条件(设施)、课程实习平台、双师型教师团队和学生专业基础素养等四大专业基础,并从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内容模块化设计和考核模式匹配等四个方面设计了课程模块化建设路径,以此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新办新闻学相关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8-0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 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

[2]李强.职业教育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模块化教学初探[J].考试周刊,2010(47):207-208.

[3]童兵,黄奇萃.中国新闻教育创新的压力和动力[J].中国记者,2010(9):25-27.

[4]李海涛.模块化教学条件下课程体系的构建[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82-83.

[5]杨庆国,陈敬良,詹向红.新办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117-120.

猜你喜欢

新闻采写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模块化住宅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浅析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
新媒体视阈下新闻采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采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