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新辉煌 勇攀新高峰:记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2015-06-01李乃适邢小平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内分泌科

袁 涛,李乃适,邢小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创造新辉煌 勇攀新高峰:记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袁 涛,李乃适,邢小平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内分泌科;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是伴随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历史脚步而发展前行的。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落成。20世纪20年代中叶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仿照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成立代谢病房,进行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研究。1958年刘士豪等创建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这是我国第一个内分泌专科。1981年协和内分泌专业获博士点资格;1988年协和内分泌实验室经评审成为卫生部内分泌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内分泌学界第一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010年协和内分泌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协和内分泌科在历届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历经近百年的艰辛拼搏,在医、教、研各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内分泌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悠久的科研历史

协和内分泌科有着重视临床科研的悠久历史,多年来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着临床-实验室-临床的转化医学精髓,如钙、磷代谢领域研究一直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在内分泌学科其他各个领域也均有十分深入的研究。早在1924年,学生时代的刘士豪就在《中华医学杂志》(Chin Med J)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鱼肝油对搐搦症钙磷代谢的影响”。1925年刘士豪与张孝骞合作发表了我国低血糖症第一例病例报告。1927年刘士豪发表的“渗透与非渗透性血清钙”论文,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在代谢中起直接作用的是渗透性钙,当时影响深远。最杰出的成果之一为1942年刘士豪、朱宪彝在《科学》(Science)发表的“Treatment of Renal Osteodystrophy with Dihydrotachysterol(A.T.10)and Iron”一文,提出了“肾性骨营养不良”的命名,被国际医学界广为接受并沿用至今,并证实该病用A.T.10治疗有效。高水平的临床研究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持:1962年刘士豪指导研究生陈智周开始放射免疫法测定激素的研究;1965年成功建立了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法,距国际上Berson和Yalow发明该方法仅5年时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放射免疫测定法。此后协和内分泌科又陆续在国内创建了多种内分泌激素检测方法,获得国内同行的认可,并在其他实验室得到推广,获得多项国家及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充沛的临床资源

协和内分泌科一直是国内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中心,诸多病例均为国内首次报道。美国代谢骨病专家Parffit教授称:“30、40年代全世界关于钙磷代谢的研究大部分出之北平的协和医院。”1936年刘士豪等报告了我国第一例胰岛素瘤病例,成功手术切除肿瘤后患者痊愈。1956年刘士豪等于《中华医学杂志》发表“甘草对阿狄森氏病的疗效”,总结了4例阿狄森氏病患者用甘草流浸膏治疗的效果。1977年张孝骞等明确诊断并成功治疗了我国首例肿瘤诱发的低磷骨软化症。2003年由曾正陪教授牵头,协和内分泌科与心外科、心内科、泌尿外科、麻醉科、ICU合作,成功诊治了国内首例心脏嗜铬细胞瘤。目前,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作为全国内分泌和代谢病疑难重症的诊治中心,开设有独具协和特色的糖尿病、甲状腺、垂体、肾上腺、骨代谢、内分泌性高血压、性腺、肥胖、矮小等多种专病门诊,年门诊量高达176 000余人次,许多疑难重症患者就诊于协和内分泌科均得到了正确诊治。1993年国际内分泌著名期刊《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JCEM)主编Wilson撰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Wilson JD.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a palace of endocrine treasures.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3,76:815-816),这是JCEM迄今介绍的唯一中国医院内分泌科。

丰富的教学经验

人才培养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协和内分泌科一直致力于医学生、研究生、进修生的培养工作。1962年首次开设的内分泌高级研修班的一些学员已成为我国内分泌学界的著名学者。近15年来,协和内分泌科坚持每年举办一次内分泌与代谢学进展学习班,接收、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迄今已毕业近千人,其中很多人学成返院后成为当地内分泌科的创立人、带头人与学科骨干。协和内分泌科现有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余人,在繁重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致力于教学工作,已培养了大量的内分泌专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可谓桃李满天下;近年来更有年轻教师在全国教师授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殊荣。临床经验的积累和传播离不开好的媒介,书籍是获取知识最好的老师之一。几十年来协和内分泌科的前辈们呕心沥血,将他们毕生的知识汇聚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先后出版了《生物化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塞里应激学说概要》、《糖尿病学》、《糖尿病的防治》、《内分泌学基础与临床》、《糖尿病的防治和自我管理》、《甲状腺病学-基础与临床》、《糖尿病现代治疗学》等多部专著,其中1999年由史轶蘩教授主编的《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是集内分泌代谢病基础与临床、普遍规律和协和经验于一体的经典之作,已成为国内许多内分泌专科医生的案头必备参考书。

引领学科发展

协和内分泌科在注重自我学科发展的同时,多位前辈为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创建了内分泌学科多个学会并曾担任主任委员。1982年北京医学会内分泌学会成立,1991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成立,2001年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学分会成立,白耀、池芝盛、孟迅吾分别任第一任主任委员。史轶蘩、曾正陪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2008年由协和内分泌科创办的《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创刊。2009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协和临床内分泌与代谢论坛”,该论坛已经成为我国内分泌同道获取临床实践知识的饕餮盛宴,是协和医院的精品继续教育课程。

医、教、研全面发展

几十年来,协和内分泌科以科研方向为基础先后成立了各专病门诊及课题研究组,成为国内最全面的内分泌代谢病综合学科。随着医院基础设施的改进,诊治流程的优化,协和内分泌科开创性地建立了门诊高年资医生医疗负责制 (负责多个低年资医生的诊治咨询),专病专治转诊制度,近年来年门诊量不断增多,由2010年的13万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17万余人次。科研领域涉及内分泌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各个层面。1981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其中1992年“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我国内分泌学界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表1)。1996年史轶蘩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临床内分泌学界第一位院士。在学术梯队和人才建设方面,协和内分泌科不仅拥有一批学术水平高、在本领域有影响的资深专家,近年来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理学和医学双博士学位、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的中、青年骨干,目前全科有在职医生40人,主任医师10人,副主任医师14人,主治医师11人,拥有很强的研究实力和充足的后备军 (图1)。2010年以来,协和内分泌科每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70~80篇,每年有多篇学术论文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并与一些国际著名内分泌和代谢病中心建立了协作关系,进行互访和交流,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协和内分泌科拥有辉煌的历史,前辈打下的坚实基础对科室未来的发展是强大的动力,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积极进取的团队,也是一个开放的、协作精神良好的科室。在新时期面临新的挑战,协和内分泌人的目标是将内分泌科打造成国际一流的内分泌和代谢病诊疗研究中心,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表1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

图1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在职医生构成比

邢小平 电话:010-69155084,E-mail:xingxp2006@126.com

R58

A

1674-9081(2015)05-0321-03

10.3969/j.issn.1674-9081.2015.05.001

2015-07-20)

猜你喜欢

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内分泌科
我们班的“运动健将”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住院医师分层培养小组模式运行情况的评估与分析
《内分泌科护理手册》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协和学子“爱星”献爱心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协和-霍普金斯老年医学论坛
预见性护理指引模式在内分泌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招收进修医师通知
组建“协和队” 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