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2015-06-01宋震宇张刘璐刘勇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样癌囊性浸润性

宋震宇,张刘璐,刘勇

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宋震宇,张刘璐,刘勇

(四川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磁共振室,四川泸州646000)

目的:探究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48病例,通过后处理得到ADC图并测量ADC值,做出统计分析。结果:52个病灶中良性肿瘤23例,恶性肿瘤29例。良性病变的ADC值为(1.326±0.526)×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1.202±0.060)×10-3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病变中,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的ADC值(1.292±0.136)×10-3mm2/s,纤维腺瘤的ADC值(1.347±0.292)×10-3mm2/s;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1.192±0.320)×10-3mm2/s,髓样癌的ADC值(1.226±0.265)×10-3mm2/s。纤维囊性增生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与髓样癌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ADC值具有统计学差异,表观弥散系数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乳腺;良恶性肿块;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乳腺癌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一并被称为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三大杀手,其中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1]。我国乳腺癌流行病学的特点有:小于45岁女性乳腺癌病死率持续上升,大城市发病率高而中小城市或农村发病率增长快,乳腺癌高发地区和低发地区有明显的差异等[2]。

随着磁共振成像(Mas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问世,其高分辨率、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将影像诊断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已有学者研究表明,MRI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识别率较高,能够有效发现早期病灶[3]。扩散加权成像是目前唯一能观察活体细胞水分子运动情况的检查方法,其在肿瘤影像诊断中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已有学者就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 imaging,DWI)对乳腺癌诊断价值做了研究,但鲜有学者利用DWI研究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因此,笔者就利用DWI研究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至2014年3月临床触诊发现乳腺包块癌患者48例,共52个病灶。所有患者均于MRI检查后行手术肿瘤切除或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组织均经病理学诊断。其中良性肿瘤或病变23例(纤维囊性增生12例、纤维腺瘤11例),恶性肿瘤29例(浸润性导管癌18例、髓样癌11例)。患者年龄31~58岁,平均(41±3.2)岁。

1.2 检查方法

MRI仪器为Phillips Intr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使用体部线圈,患者取俯卧位,自然下垂双乳。MRI扫描序列为双乳横断面T1WI、T2WI、SPAIR、DWI及T1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参数如下:T1WI TE=10 ms,TR=497 ms;T2WI TE=120 ms,TR= 2900 ms;SPAIR TE=70 ms,TR=2 800 s;所有序列行横轴位扫描,扫描层厚为4.5 mm,层间距为0.3 mm。

DWI序列扫描参数:使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取0和800 s/mm2,TE=77 ms,TR=4 100 ms,FOV 32 cm×32 cm,NSA 4。

1.3 图像处理及数据测量

将肿块定义为在三维空间上具有占位效应,其内不会夹杂脂肪或腺体组织的病灶。

利用Functool软件对DWI图像进行分析,重建出ADC图,于病灶最大层面相应区域选取感兴趣区,避开坏死、囊变及出血区域,进行ADC值测量。为了减少误差,ROI面积均大于0.3 mm2,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正态及方差齐性检验,采用t检验(双侧检验);分类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52个病灶中,良性肿瘤23例(纤维囊性增生12例、纤维腺瘤11例),其中纤维囊性增生(图1C、图1D)的ADC值为(1.292±0.136)×10-3mm2/s,纤维腺瘤的ADC值为(1.347±0.292)×10-3mm2/s。恶性肿瘤29例(浸润性导管癌18例、髓样癌11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图1A)的ADC值为(1.192± 0.320)×10-3mm2/s,髓样癌(图1B)ADC值为(1.226± 0.265)×10-3mm2/s。良性肿瘤组的ADC值为(1.326 ±0.526)×10-3mm2/s,恶性肿瘤组的ADC值(1.202± 0.060)×10-3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良恶性病变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纤维囊性增生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与髓样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囊性增生与纤维腺瘤、纤维囊性增生与髓样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详见表1-3)。

图1 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T2WI及DWI图

表1 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DC值(×10-3mm2/s)比较

表2 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ADC值(×10-3mm2/s)比较

表3 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ADC值的统计表

3 讨论

3.1 弥散加权成像原理及ADC值的测量

弥散运动即水分子的随机自由运动,又称为布朗运动。水分子所在的组织及微环境不同,其扩散能力也不同。在常规MRI的常规序列中施加一对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射频脉冲,组成的新序列称为弥散加权成像(DWI)。DWI是目前唯一能够观察活体水分子运动情况的方法,是近年来磁共振功能成像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学中应用尤为深入。

在DWI图像中,如果水分子弥散不受限,则会出现相位分散,不能重聚,表现为信号下降。信号衰减(SD)的数值可以用公式SD=exp-b.D表示,D为扩散系数,b值为扩散梯度因子。在正常人体组织中,扩散运动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D值不能完全反映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运动的情况。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是量化分析病灶在DWI图像上信号强弱的一个数量指标,能够客观的反映组织水分子的扩散能力。ADC值广泛应用于肿瘤学的研究中,其在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区分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尤以对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肿瘤研究中应用最多。

3.2 DWI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肿块的价值

已有学者对照研究发现,不同组织的ADC值不尽相同,因为在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扩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密度、细胞外间隙大小、大分子蛋白含量等。恶性肿瘤因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密度高,细胞外间隙小,细胞膜的限制和大分子物质的吸附作用增强,使肿瘤内水分子活动受限,ADC值减低,而良性肿瘤则相反[4-7]。路红等[8]研究结果显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DC界值1.11×10-3mm2/s。娄路馨[9]等研究推荐以恶性病变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1.4276×10-3mm2/s为界诊断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6%,特异性为84.6%,准确性为87.9%。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的ADC值为(1.326±0.526)×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1.202±0.060)×10-3mm2/s,两者的ADC值与文献报道虽有差异,但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众多学者已就DWI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10],但未就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肿块进行研究。本组病例研究发现,纤维囊性增生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与髓样癌、浸润性导管癌与髓样癌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推测对于不同的病变,虽都同属良性或恶性病变,但其病理组成各不相同。纤维囊性增生由末梢导管和腺泡的扩张伴间质细胞和上皮不同程度的增生组成;纤维腺瘤由增生的纤维间质和腺体混合、增生组成;浸润性导管癌由导管上皮细胞癌向基底部浸润而成;髓样癌则是低分化瘤细胞组成的边界清楚的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细胞成大片状分布[11]。对于不同病变,虽可能同属良性或恶性病变,但其细胞的来源、异型性、核浆比以及细胞间质各不相同,故其ADC值也不同。而纤维囊性增生与纤维腺瘤、纤维囊性增生与髓样癌的ADC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笔者推测可能是受病变分化程度高、样本量小以及测量误差等因素影响统计结果。

4 不足与总结

本组病例样本量不够大、不能完全排除抽样误差及随机效应带来的影响,对于病例中的恶性肿瘤没有对其分化程度进行分别统计,因此所得出的结论还需大宗样本病例的分析支持。

ADC值不仅对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还对区分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肿块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MRI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参数及手段。本组病例研究发现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肿块ADC值存在差异,这更加细化、规范了利用ADC值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应用。

1.汪晓红,彭卫军,谭红娜,等.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监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0,32(5):377-381.

2.郑莹,吴春晓,鲍萍萍,等.上海市恶性肿瘤登记资料的病理学诊断现状、回顾与比较研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281-286.

3.唐建华,严福华,周梅玲,等.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动态增强检测小乳腺癌的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2):152-156.

4.叶芳,曾蒙苏,严福华,等.乳腺病灶不同强化形态及大小的MR扩散加权成像研究和参数选择[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459-464.

5.Sinha S,Lucas Quesada FA,Sinha U,etal.In vivo diffusion weighted MRI of the breast:portential for lesion characterization[J].JMagn Reson Imaging,2002,15:693.

6.郭勇,王辅林,蔡幼铨,等.乳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与组织细胞密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10:241-243.

7.DeganiH,Gusis V,Weinstein D,etal.Mapping Pathophysiologicalfeatures of breast tumors by MRI at high spatial resolution[J].Nat Med,1997,3:780.

8.路红,刘佩芳,叶兆祥,等.扩散加权成像中不同扩散敏感系数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29:892-896.

9.娄路馨,彰俊杰,时高峰.MR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 350-353.

10.曹新山,赵建农.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30(2):93-95.

11.陈杰,李甘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1-380.

(2015-03-16收稿)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breast masses

Song Zhenyu,Zhang Liulu,Liu Yong
Departmentof MRI,the Affiliated TCM Hospitalof Sichuan Medical University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in differential diagnose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breast lumps.Methods:Collect breast lumps(48 cases)which confirmed by surgery or biopsy,the ADC value of lesions was measur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In 52 lesions(23 benign,29 malignant),ADC value ofbenign lesions.(1.326±0.526)×10-3mm2/s,of malignant tumor was(1.202 ±0.060)×10-3mm2/s,and the differenc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 benign lesion groups,the ADC value of cystic hyperplasia of mammary gland fiber was(1.292±0.136)×10-3mm2/s,fibroadenoma was(1.347±0.292)×10-3mm2/s;in malignant lesions groups,the ADC value of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was(1.192±0.320)× 10-3mm2/s,medullary carcinoma was(1.226±0.265)×10-3mm2/s.Between.Fiber cystic hyperplasia and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fibroadenoma and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fibroadenoma and medullary carcinoma,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and medullary carcinoma four groups ADC valu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Conclusion:ADC vue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MRI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has important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different pathological types of breast lump.

Breast;Benign and malignantlumps;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R699.8

A

10.3969/j.issn.1000-2669.2015.04.025

宋震宇(1987-),男,硕士研究生,E-mail:szheny211@163.com

猜你喜欢

样癌囊性浸润性
基于SEER数据库的甲状腺髓样癌预后分析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乙肝合并肝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囊性肾癌组织p73、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E-C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肺肉瘤样癌误诊肺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