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对我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启示

2015-06-01黄芬

亚太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中职职业高职

黄芬

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对我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启示

黄芬

当前,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一体化及不同层次教育的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高职教育衔接是关注的重点。国外很多国家已经在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问题上进行了多年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而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探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文章对多国中高职教育课程的衔接模式及做法进行了梳理,并总结归纳,提出对我国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启示。

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启示

作为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中高职教育衔接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学者及实践者们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对于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及协调发展十分重视,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意见及政策以引导和促进中高教育衔接较好较快的发展。

在2011和2012年,教育部陆续印发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从以上指导意见就规划纲要可以看出,国家及相关院校对于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十分重视。

一、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意义

(一)一体化教育、终身教育的表现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是一体化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体现。真正的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体化、系统化、终身化的。我国中高职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层次,有不同的功能及特色,如何让它们有效对接,并让学生们有机会进行教育层次提升,追求终身教育正是大家所关注的。

(二)促进教育公平,让中职学生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顺利实施与完善对促进我国教育公平有重大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13093所,占高中阶段总量的48%以上;中职招生人数占到普通高中阶段招生总人数的49%。中高职教育的科学的衔接可以让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毕业生一样,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仅凭人生中的一次抉择和经历就限制了一生的发展,这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

(三)为企业及社会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的围绕下,中职毕业生有一些不足,如学历较低、年纪相对较小、专业能力及文化素养不足等现实情况,这些不足不仅使中职毕业生就业受挫,而且也不利于企业与社会的发展。完善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机制会改变这一现状,让继续追求学业的中职毕业生们踏入高职教育的门槛,并从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成为更满足企业及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

二、课程衔接对于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性

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其中课程衔接是核心,它直接关系到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质量与成效,对于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技能体系、综合素质体系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进行探索与思考有重大现实意义。

三、国外中高职教育衔接及课程衔接方面的优秀经验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衔接方面已经进行了多年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效果,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实施过渡课程(补习课程)

在德国,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必须经过过渡课程的学习。过渡课程是补习性质的,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使中职毕业生达到高中段学历标准,从而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法国与德国的模式较相似,会开设高中毕业会考补习班,目的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能够取得高中毕业会考文凭。不同专业分类分别组织高中会考,使之与不同的高校对口衔接,同时通过采取宽口径、拓展性的职业方案来实现专业对接。

(二)课程单元化、层次化、标准化

英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明确了职业教育各个层次、各个专业在职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应达到的标准和程度,规定了职业资格证书等级与职业能力等级、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关系。这种模式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文凭具有同等价值,在升学与就业方面具有同等效力,因此拥有职业资格也有权利接受各类高等教育。在职业资格考核过程中,实行的是学业认可、累计学分制度。并且英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被分成数以千计的教学单元,课程的逻辑顺序强,以统一培养标准为基础,避免课程学习重复及衔接断档现象,保障了学习的连贯性,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澳大利亚与英国采用的模式类似,也认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文凭等值,采用的是“培训包”模式。“培训包”是国家认可的,用来认定和评价技能的职业标准和资格的体系,它由国家承认的培训、认定和评估技能要素组成。“培训包”是由澳大利亚国家行业咨询委员会研发的,与资格框架层层对应,相邻层级之间的内容都有联系。

瑞士职业完全中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会针对性的开设这些方面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锻炼他们这三大方面的能力,这些关键能力是他们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具备的。

(三)一体化教学大纲、课程及技术准备计划

美国采取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教学大纲或课程的衔接模式。它通过课程或大纲的直接衔接来实现课程对接。通过实施“技术准备计划”,普遍地实现中高职之间的课程对话,以整合中等及中等后职业教育,加强中、高级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对接,有效的减少了课程重复,且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俄罗斯与美国采用的模式类似。该国职业教育大纲、课程体系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且相互衔接,完成了较低层次的职教大纲、课程的学生可直接进入更高一层次学习,并按精简的大纲及课程提前完成学业。初、中、高一体化大纲包括:实施初等与中等一体化职教大纲、实施中等与高等一体化职教大纲。

(四)以学制为中心衔接,其中课程设置遵循的首要原则是逻辑体系

在日本,采用的是对口入学衔接模式。其实质是高等专门学校(类似于国内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实施“五年一贯制”来实现中高职衔接,是一种典型的以学制为中心的衔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在高等专门学校学习五年,前三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后两年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逻辑体系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该模式在中国也普遍采用。

四、国外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一)重视内涵的衔接

目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注重学历的衔接多过于注重内容的衔接,很多中职毕业生选择读中高职衔接教育大多基于能够拿到大学专科文凭,许多学校在开设中高职衔接班的时候只是在形式上做到了衔接,而一些发达国家重视的则是内容的衔接。学历衔接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表面的衔接,而学习内容的衔接才是内涵式的深层衔接,而内容衔接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课程衔接。只有真正重视内容的衔接,才能形成科学的提升体系,使中高职衔接落到实处。

(二)中高职课程要合而不同,体现各自的特色

中高职课程要合而不同是指中职与高职开设的相同名称课程,内容不可以完全一样,应在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教学目标上体现差别;而中职与高职开设的不同课程也不应完全无关或背道而驰,应体现专业整体性及相关性。我国应进一步明确中职、高职的功能,把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进而进行内部资源的整合,在各方面进行详细规定与区别,体现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不同教育层次的不同教育特色,要避免中职和高职开设重复内容课程或重复技能训练等,即避免重复办学和资源浪费。

(三)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体现层次性、递进性、逻辑性、系统性

中高职课程还应在衔接上体现层次性、递进性、逻辑性、系统性。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课程内容及难度设置上一定是由易到难、由少到繁、层层递进并遵从逻辑体系原则,这样的课程设置才是符合人类的普遍认知规律的。中职毕业生进入到高职继续学习后,发现还有更多、更深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习和掌握,而且自己在中职的学习中又奠定了一定基础,他们既自信又有好奇心和积极性,对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应由国家统一制定的课程衔接标准和体系

目前国际上所采用的多为课程大纲模式、“培训包”模式、还有单元模式,都是以课程衔接作为核心。而国内的课程衔接体系还待加强,通常是由中、高职院校共同合作研发与制定课程。不同院校相同专业在进行中高职衔接时,课程体系是不同的,甚至有很大差异,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而这样的标准对于提高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质量及效率都有重要作用。

(五)制度、法律、政策的支持

国外发达国家的丰富经验都说明良好的制度环境、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有力的政策支持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只有提供了保障,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核心模块“课程衔接”及其它方面的衔接,才能规范的去实施。我国已经在这些方面迈出了一些步伐,不过步伐还不够大,应更加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政策,以促进中高职教育在教学大纲、课程体系等多方面的完美衔接。

[1]高原、邓玉、张春梅.论发达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4年6月第3卷第2期.

[2]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职业技术教育[J].2011年第7期第32卷总64l期.

[3]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 (05).

[4]周大农.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设计与思考.职教论坛.2013年3月

[5]中职教育如何突破现实之困[OL].光明教育网.2014年8月16日.

[6]蒋春洋.中高职衔接,国外哪些经验值得借鉴[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15年1月5日.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连锁经营管理研究所)

黄芬(1984-),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硕士研究生,讲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职业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物流管理专业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研究与实践”(编号:ZJGA201315)的成果之一,主持人:黄芬。

猜你喜欢

中职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