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椎病应用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5-06-01刘根廷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1期
关键词:前路节段颈椎病

刘根廷

颈椎病应用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刘根廷

目的 分析颈椎病应用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颈椎病患者75例, 患者均予以常规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 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与疼痛标准数字评分(VAS), 并分析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NDI指数与VAS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 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 患者术后节段高度与节段弧度均得到有效改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术后的融合率较高。本组术后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3%, 且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椎病应用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与疼痛情况, 且能有效避免术后常见并发症。

颈椎病;钩椎关节减压;改良植骨术;疗效

临床多应用常规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进行颈椎病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 为探求治疗颈椎病的良好方案, 本研究选取75例患者予以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并分析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75例, 均为退行性颈椎病或于颈椎病基础上合并其他外伤患者。其中男40例, 女35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9.17±3.80)岁;手术节段:3例C3, 27例C4, 31例C5, 14例C6。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取仰卧位, 于颈前右侧横行切口, 行内脏内脏鞘与血管鞘间自然间隙的钝性分离以露出椎前筋膜, 进行前纵韧带切开与手术节段确认。行手术节段颈椎间盘的摘除, 磨除椎体后缘增生骨刺并除去后纵韧带, 摘除椎间盘碎片以缓解脊髓受压, 刮除椎体终板至显露骨质。于椎间隙的水平向减压至钩椎关节, 对存在神经根性状者予以钩椎关节去除, 对无此性状者予以钩椎关节外侧壁的适当保留, 进行钩椎关节的内侧与上下终板打磨以准备植骨床, 完毕后行椎体次全切除。将异体腓骨骨笼填入髓腔, 预留自体骨置于钩椎关节的内侧空隙, 颈前路以钢板固定, 术后置引流管并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疼痛评分, 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 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量表评价颈椎功能, 采用VAS量表评价疼痛情况。术前、术后24 h与6个月进行X线、CT检查, 以两名资深骨科医师进行影像学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的NDI指数与VAS评分 患者术后NDI指数与VAS评分明显优于手术前, 手术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患者手术前后的NDI指数与VAS评分( x-±s, 分)

2.2 手术前后的影像学结果 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节段高度与节段弧度均得到有效改善,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6个月随访显示, 75例患者共实现融合71例, 融合率达到94.67%, 见表2。

表2 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结果( x-±s)

2.3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报告3例吞咽困难与1例声音嘶哑, 并发症发生率为5.33%, 经对症治疗均得到有效改善, 且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颈椎病应用非融合手段治疗的效果已得到临床肯定, 但因其适应证比较窄, 因而融合手段仍属于颈椎病治疗的有效术式。自体髂骨的移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与疼痛, 不利于术后恢复, 异体骨的移植虽能避免部分并发症, 但存在疾病传播、排异反应等问题[1]。为寻求治疗颈椎病的良好术式, 本次选取75例患者予以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并分析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

颈前路钩椎关节的减压能有效松解受压脊髓与神经根,其通过填碎小骨块于异体腓骨骨笼中达到支撑维持力线的目的, 从而确保颈椎的生理曲度;并以预留骨块植入钩椎关节空隙处, 以减少取骨术时间与出血量, 从而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2]。此外自体骨填于异体腓骨骨笼周围能起到骨传导与骨诱导的作用, 既能增加愈合界面的接触面积, 从而在减少骨融合时间的同时有效提升植骨的融合率。本研究对常规颈椎前路椎体融合术中减压植骨的方式进行改良,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后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与疼痛评分明显优于术前, 表明联合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与疼痛状况, 同时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即刻与6个月后复查的影像学结果, 患者的节段高度与节段弧度均得到有效改善, 且6个月骨融合率高达94.67%, 表明该手术的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是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7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33%, 表明改良术能有效避免并发症。原因在于本组手术均由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医师完成,于术中避免损伤患者椎动脉与神经根, 并在减压同时避免骨块掉进椎管;同时在易损伤神经根的植骨中以骨钳进行椎体咬合, 从而有效避免因骨块移位导致的神经系统压迫等症状[3]。关于颈椎病应用颈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的远期疗效, 还待临床进一步随访补充。

综上所述, 前路钩椎关节减压联合改良植骨术治疗颈椎病可获得较好疗效与骨融合率, 从而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与颈椎功能。

[1] 李健.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徽医学, 2014, 35(4):497-498.

[2] 张帆.颈椎路钩椎关节减压金和改良植骨术.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1):4-5.

[3] 邓雄伟.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结合切除后纵韧带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9):814-81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1.064

2014-12-03]

461000 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前路节段颈椎病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前路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逐梦记·马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