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06-01范晓芳
范晓芳
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应用价值分析
范晓芳
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 分别对其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房性早搏(房早)起源部分均主要出现于左房上部, 其次为左房下部、再次为右房上部, 最少为右房下部,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纤颤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不但能够判断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存在, 监测心室率, 还能初步判断心房纤颤起源, 评价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动态心电图;阵发性心房纤颤;应用价值
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阵发性的经过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持久性的[1], 因此对阵发性心房纤颤进行早期预防与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常应用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预防与治疗中。本文选取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46例, 对其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并分析其监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 均经临床确诊为阵发性心房纤颤, 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男25例, 女21例, 年龄23~67岁, 平均年龄(44.1±5.7)岁;发作时间在1~120 min, 发作时患者的心房纤颤心室频率为70~150 次/min;对照组中男23例,女23例, 年龄21~69岁, 平均年龄(39.1±6.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监测仪器为世纪3000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仪, 两组患者均接受十二导联24 h动态监测。其中观察组观察测量房颤发作前的3个连续性窦性周期, 测定每个心动周
期的P波的最小时限和最大时限, 并取平均值。对照组则选取3个具有连续完整的P波形态的心动周期进行观察, 测定P波的最小时限和最大时限, 取平均值, 并分别计算两组的P波离散度, 其中P波离散度=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监测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房早起源部分分布和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房早起源部分分布对比 两组患者的房早起源部分均主要出现于左房上部, 其次为左房下部、再次为右房上部, 最少为右房下部, 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对比(-x±s)
表2 两组患者房早起源部分分布对比[n(%)]
2.3 两组患者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0198, 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对比( x-±s)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纤颤多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身上,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最为常见。亦可见于原发性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其他病因的心脏病。部份长时间阵发或持久性房颤患者, 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又称为特发性心房颤动[2]。其主要症状为心悸、胸闷和心慌。近年来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已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诊断阵发性心房纤颤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①其能准确的判断阵发性心房纤颤是否存在, 并监测心室率;②P波离散度能有效地预测阵发性房颤并提高P波最大时限指标预测房颤的价值;③能通过诱发房颤的房性早搏P波的方向初步判断房颤的起源;④为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评价疗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⑤能有效筛选可进行导管消融术病例, 并做好术前准备, 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⑥对房颤的症状显著药物治疗无效者选择适合的房颤起搏器的起搏器[3]。
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观察组患者的P波最大时限和P波离散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说明房颤患者的心房电重构与结构重构发生了变化, 导致心房内径扩大, 进而使心房内传导缓慢, 增加了患者的不应期离散度;观察组的房早起源部分均主要出现于左房上部, 其次为左房下部、再次为右房上部, 最少为右房下部, 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故说明阵发性心室纤颤与肺静脉内的异位电激动具有显著关系。本研究中还对比了两组间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主要原因可能是出现较早的房早更易导致心房损伤, 诱发心房颤动。
综上所述,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纤颤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判断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存在, 监测心室率, 初步判断房颤起源, 评价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已受到广大患者及医学工作者的认可。
[1] 张益萍.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断体会.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10):93-94.
[2] 康继玲, 胡淑爱.阵发性房颤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14):75-76.
[3] 黄惠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女性冠心病诊断的评价.中国临床研究, 2013, 26(2):174-17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039
2015-02-03]
455000 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