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2015-06-01张玉苹
张玉苹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
张玉苹
目的 对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109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9%(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 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低子宫切除率, 可在临床推广。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米非司酮;甲氨蝶呤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在妊娠中约占7%。近年来, 随着剖宫产产妇数量的不断增多,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临床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 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1]。作者对本院收治的55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9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 患者年龄27~40岁, 平均年龄(31.3±4.2)岁;孕次1~3次, 平均孕次(1.3±0.6)次;停经时间35~67 d, 平均停经时间(42.3±7.0)d;孕囊直径38.79~56.70 mm, 平均直径(42.33±3.01)mm;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停经时间以及孕囊直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广东岭南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4246;5 mg)治疗, 依据患者体表面积确定用量, 50 mg/m2,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北京法莫斯达制药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63;25 mg)治疗, 50 mg/次, 2次/d, 甲氨蝶呤疗法同对照组, 疗程为1周。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子宫切除率、血HCG转阴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2]治疗成功:治疗后, 患者的血HCG持续性下降或者下降>20%;2个疗程后给予B超检查, 包块缩小>30%, 且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失败:治疗后,患者的血HCG无下降且持续升高;腹痛症状加剧或者无缓解;妊娠破裂导致发生腹腔内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子宫切除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8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HCG转阴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子宫切除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血HCG转阴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对比(-x±s, d)
3 讨论
近年来,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进而导致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率也在不断提高。目前, 剖宫产术后瘢痕发病机制尚不清晰, 可能受到剖宫产术中肌层和子宫内膜出现断裂等因素影响, 最常见的是受到手术治疗过程中子宫下段出现不良, 进而给瘢痕愈合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 患者再次进行妊娠的过程中, 孕囊容易在子宫瘢痕位置种植和着床, 进而导致出现瘢痕妊娠。一旦出现瘢痕妊娠,其会给子宫底蜕膜产生损害, 使滋养细胞进入到子宫肌层中,并植入或者穿透子宫壁, 使子宫肌层发生粘连。随着妊娠的不断进展, 严重者会导致子宫破裂出血。因此, 要对剖宫产后瘢痕妊娠进行早期诊断处理。在进行诊断的过程中, 要根据患者病史, 采取影像学检查以及妇科β-HCG水平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宫颈管和子宫腔空虚, 子宫峡部前臂伴有混合回声或者可见孕囊, 膀胱和孕囊如缺少子宫肌层, 那么则要判定是否有可能发生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一旦确诊发生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则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要以有效杀害胚胎、清除宫内妊娠组织、保留生育能力以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为治疗原则[3]。目前, 临床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其中, 保守治疗主要采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以及天花粉等药物;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介入手术和开腹手术, 介入手术具有治疗效果明显、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优点, 但医疗费用较高, 不易被大多数患者所接受;开腹手术适宜于在术中出血量大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
本组研究中, 对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其中, 甲氨蝶呤是临床中常见的抗代谢药物, 能够有效抑制滋养细胞的增生, 并能够对患者子宫内膜绒毛产生破坏作用,进而促进胚胎组织快速脱落、坏死以及吸收;米非司酮是临床中常见的孕激素拮抗剂, 能够有效促进绒毛细胞坏死, 使患者腺上皮细胞快速凋亡, 进而能够使患者滋养细胞和胚胎出现变性坏死, 抑制患者孕酮活性, 最终发挥出终止妊娠的效果[4]。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8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1.9%(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HCG转阴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 治疗成功率较高。
综上所述, 采取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 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 降低子宫切除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1] 高霞, 张毅, 周玉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11):1533-1535.
[2] 柴冬宁, 谢红斌, 林津, 等.剖宫产瘢痕妊娠6例报告.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8, 17(10):792-794.
[3] 杨靓.介入联合宫腔镜治疗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疗效观察.海南医学, 2013, 24(16):2388-2390.
[4] 濮玉玲.哺乳期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方法探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24):159-16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6.102
2014-11-03]
453300 河南省封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