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现状研究
2015-06-01雷璇
雷璇
摘 要: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市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关注城市居民诉求及消费趋向,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
前言: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鼓励文化、旅游、健身等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要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文化产业成支柱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将体育产业列为绿色产业;并提出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中介培训等体育服务业,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支持各地打造一大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为此,现阶段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时代背景下,体育将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研究当前西安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现状,关注居民的消费趋向,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制订决策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以西安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现状。西安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状况主要包括消费方式、消费形式、消费质量、影响因素等。观赏型体育消费,就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入场券、门票,以观看、欣赏达到视觉神经满足为目的的各种消费行为[1]。观赏体育比赛的消费包括消费费用、门票价格、影响的因素,由性别、年龄、收入三个指标来具体反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0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8份。
(1) 西安城市居民年观看体育比赛消费支出现状。性别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男性中有消费的295人,占总数的27.11%,女性261人,占总数的23.99%,总体来看,性别差异不大。200元以上群体男性76人,占总数6.99%,女性45人,占总数的4.14%;总体观赏型体育消费较低。年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18岁以下群体比较低,他们消费支出主要来自家庭,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18岁以上人群已形成自己的认识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有相对固定的收入来源,可以自由支配个体收入,有一定的高消费群体存在,尤其30-50岁可谓是事业有成,各方面比较固定,有固定的情感归属。但与城市整体收入水平,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高消费的群体比例偏低。收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西安市观赏型体育消费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满足今本的生活保障的前提下,才有一定的观赏消费,主要集中在1000-4000元区间。与当前西安市整体居民收入水平相吻合,收入是人们参与体育有偿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未来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消费群体将增加。总上分析,西安城市居民观赏体育比赛与年龄和收入关联度较大,收入是人们参与体育有偿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引导居民消费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现实任务。
(2)西安城市居民体育比赛门票价格要求现状。性别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男女对门票价格的要求基本趋同,差距不大。城市居民对体育比赛价格的要求还是比较低,与当前西安市承办比赛的质量、规模等有很大关联性。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对观赏性赛事的消费处于引导层面,需要培育市场消费主体。
年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西安城市居民各年龄段对门票价格的要求集中在40元以下,仅有1.10%的人需要100元以上的精品赛事。收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西安市观赏型体育消费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满足今本的生活保障的前提下,才有一定的观赏消费,主要集中在500-4000元区间,门票价格控制在40元以下。这要求赛事组织者和经营者在制订门票价格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居民的收入水平,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总上分析,西安城市居民对赛事门票价格的要求性别差异较小,18岁以上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并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的群体对门票价格要求主要集中在40元以下价位,赛事主办方要做好必要的前期调研。
(二)西安城市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影响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因素是很多,有主观因素,还有客观因素;有自身因素,还有外界因素。这些因素是交错在一起的,互相影响。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要从整体上全面、系统分析。
(1) 主要因素。余暇时间:也称闲暇时间,是劳动者非劳动时间中那部分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个人充分发展的时间。[2]性别方面:大体上西安城市居民余暇时间男女在1-3小时左右,占73.78%,四小时以上人数比例较低。年龄方面:青少年群体余暇时间2小时以下,主要是学习压力;18-60岁余暇时间集中在1-3小时,主要是工作和生计;60岁以上群体两个极端,一是1-3小时除生计外,还要看护、接送孙辈,余暇时间也偏少,二是六小时以上的一部分人,家境殷实等原因。收入方面:余暇时间与收入水平不成正比,各收入层面主要集中在1-3小时左右。相比较而言1000-3000元之间层面的余暇时间比较充裕,这与工作的稳定成俗有很大关系,例如事业单位群体。
(2)其他原因。调查显示:性别方面。男女都认为门票价格偏高;其次男性认为没有时间和赛场太远,而女性认为收入不高和没时间。总体分析主要是收入和时间因素。年龄方面。各年龄段的居民认为影响其观看体育比赛的主要原因是门票价格,其次是时间和收入水平。另外,赛场的布局也是一重要因素。收入方面。不同收入的居民认为影响其观看体育比赛的主要原因也是门票价格,其次是时间和收入水平。另外,赛场的布局也是一重要因素。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安目前体育赛事门票价格的制订超出消费者预期,对赛事的整体营销有一定影响。影响西安城市居民观看体育比赛的原因,无论性别、年龄、收入基本无差异,原因基本类同,观赏型体育消费尚需引导和培育。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在体育消费市场应改进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西安城市居民认为政府在体育消费市场应改进的地方基本无性别、年龄和收入差异。首先是向居民开放更多的体育场馆;其次是加大社区体育健身场地投资、增加社区的体育设施数量;再次是开展群众性的社区运动会;另外是向社区提供专业的体育健身指导员,随后是增加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平比赛。
笔者认为,政府应关注大众健身需求,采取有关政策,如经济补偿政策,加大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力度;做好再建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布局;大力培养体育健身指导员,服务社区。此外根据居民需求,组织社区运动会和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高水平比赛。
(二)体育消费的商家应该改进的地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西安城市居民认为体育消费商家应改进的地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收入群体意见吻合。首先是降低体育健身消费产品价格;其次是开发适合各类人群体育竞赛表演项目;再次是全面提高体育竞赛服务水平;最后是坚决抵制虚假广告宣传等不诚信的现象。
笔者认为,体育消费的商家应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获取居民的消费需求,制订合适的体育竞赛表演服务产品价格,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诚信为本。
(三)引入、组织、完善体育竞赛表演项目。职业体育赛事:西安市曾有两支职业队,但现在都远走他乡,如陕西国力足球俱乐部(1996年成立)、陕西中新浐灞足球俱乐部(2006年成立)、陕西东盛男子篮球俱乐部(2000年成立),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曾享有“金牌球市”的美誉,城市的包容力极强。西安市职业体育竞赛市场曾经有过辉煌,这说明西安市具备职业体育俱乐部落户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关键是如何维护、发展职业体育俱乐部,用市场经济的理念运营职业体育俱乐部。因此,职业体育赛事是西安市构建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选择的必然,一是重新培养自己的职业队,周期较长,前景难以预测;二是在职业竞争激烈的省份,引入一直成型的职业队,不断补充当地的“新鲜血液”,周期短,见效快。
商业体育赛事:目前西安市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期,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不宜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积极利用西安市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应选择与城市高契合度,具有传承性的单项体育赛事。一是对现有传统赛事的传承和发展,如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建议提升马拉松赛的规格,举办西安国际马拉松赛,重新进行行规划,设置比赛线路,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保留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其作为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的一项重要内容;二是引入文化特征明显的单项体育赛事,如世界大力士争霸赛、世界围棋大赛、散打对抗赛等。不断积累组织、管理经验,通过独自承办和联合承办的形式,三至五年以后陆续举办一些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和中型综合体育赛事。
学校体育赛事:利用时下国家的政策支持,着力发展青少年和大学生篮球、足球赛。这一特殊群体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是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的现实面前,各级学校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对体育的认识和重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希望借助高水平体育比赛来提高自身的声誉和社会影响。高等院校场地资源丰富,又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具备举办体育赛事的诸多先天条件。一是积极参加全国举办的大学生篮球赛、足球赛,如中国大学生男篮超级联赛(简称”大超联赛“,英文名CUBS)、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二是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定期举办大学生体育节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激发参与体育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39-140.
[2] 钟天朗.体育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35.
[3] 陈晓.武汉市城区居民观赏型体育消费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1(2).
[4] 李明.“观赏型”体育消费的初步理论探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