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办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并行

2015-05-30莫丽

2015年1期
关键词:民办院校平衡科研

莫丽

摘要:关于教学和科研的问题,其实相信只要能接触到高校教育的人,不论是教师,还是高校工作人员,甚至是学生,都会对这个问题或者这个问题造成的现象有所感知,我也一直有挺多想法,但一直也没有想写出一篇文章来把想法整理一下,直到2014年12月24日,四川大学最受学生欢迎老师周鼎的一篇自白书,迅速传遍网络,追看过相关内容评论报道采访之后,感慨颇深,想法集思,于是想从一个民办高校工作人员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由此成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科研;平衡;民办院校;口碑;积极性

从历史的根源上来说,大家应该都很明确的知道教学和科研本不应该分家,或者说教学和科研本就是一体的,没有孰重孰轻之说,所以当然也不该有孰轻孰重之争。我们可以随意去翻看一下世界很多名牌大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大学的发展有一个从主要进行教学工作,后来跟随者学界的发展,逐渐开始了社会需要的科学研究之路,这是因为在大学的环境里,吸纳集中了太多的高知识水平的人才,有能力有环境去承担科学研究。发展到现在,很多的学校科学研究的方向都不仅仅是限于学术界了,更多的已经开始去做很多社会服务方面的研究来造福所有人,这是一个好的大学应该有的成长轨迹,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本来就应该是相互联系,彼此依赖而自然而然的融为一体的,教学想法容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服务于大众社会,最终成果恩惠于学校教育。因此,对大学教师科研水平的培养,鼓励其学习,给予其研究的环境,让他们能在环境之中舒展自己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教学科研特长,为学校,为自己争取荣誉,也为社会贡献力量。但是,没有孰轻孰重之争的意思,是两个都重要,两者要平衡,绝不是像现今很多高校表现出一味要求科研成果,很多时候都是将科研认知为所有能力的表现,相较之下教学这个软尺子却是除了学生之外其他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慢慢被摆到了一个在“关键时刻”似乎无所谓的地位,这个关键时刻指职称考核,绩效考核等此类时刻。就如同周鼎老师自白书里所说:所有高校领导都在说,我们必须重视教学。他们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论文发表的数量。最牛逼的教师是拥有最多科研经费的人,而不是拥有最多学生听众的人。原因很明显,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界大环境即是如此,从学校角度来讲,拥有更多科研成果则拥有更多资本和荣誉,从教师自身成长来说,职称评选重点关注科研成果而不是教学效果,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即使说着教学,抓着教学,也不及科研参与考核的力量,不可避免,科研逐渐成为了高校言必秤重的重要一环,甚至于接近唯一一环。

这也许就是这个自白书能一夜轰动,能引起那么多关注的原因,在这些关注中,虽然有人共鸣,有人批判,大家都是各执一词,争论的热火朝天,但是无论哪种言辞,都能从这些热烈的讨论争论中,感受到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无奈,也许愤怒,也许不屑一顾,无论哪一种态度,都从有些层面说明了由于这种轻重的不平衡,确实逐渐衍生出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了教师,无奈了学生,为难了学校。

首先,也是最经常为人们所讨论的问题,平衡问题,既然没有孰轻孰重,要追求平衡,但是究竟怎样才能平衡。毋庸置疑,世界的步伐使得高等教育已经走向了多元化,世界排名优秀的学校,科研好,教学好,平衡好,当然是我们的榜样。但是在中国的国情来说,高等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根本应还是在教育二字上。从科研和教学两个角度来说,毋庸置疑教学应是主业,是公共事务,而科研则应是副业,是个人事务,主副当然要分明。以一个人来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个人事务”完全被迫挤占“公共事务”,诸如学校重科研到以硬性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发表几篇论文,完成多少课题,如果做不到则以各种生存利益为要挟,甚至以此来影响教师本应得的收入,使得很多教师为了不被“惩罚”而疲于奔命于所谓的论文发表上,必然不得不将本是责任和义务的教学摆在了一个不堪的位置之上。就如同周鼎老师的自白书里写到的那样,这样下去,高等教育必将令人失望,不止教师,更是学生,甚至是整个教育。

其次,民办院校本身与公办院校是有着不同的,从成立模式来看,很多公办院校的成立就是基于科研能力而成立的,拥有很雄厚的科研条件以及团队,而民办院校成立多为企业家应时而创建,从小规模开始,努力积攒口碑和办学能力,而后逐渐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从发展根基来看,公办院校尤其是类如周鼎老师所在川大的这样985,211院校,学生知识素质本身比较好,学校本身的品牌对学生是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的,在对周鼎老师同事的采访中,其中一个同事就提到,川大是985,是211,学生需要学校,因此即使教师讲课不好,但是他会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而忍耐,同时又拥有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同时,像周鼎老师的课,却能够挤爆选课系统,这也就是说,学生的内心是非常明白自己喜欢什么什么对自己重要的,他们期盼,希望自己的老师讲课精彩而有活力。而民办院校吸纳的学生,不可否认学生知识素质稍逊一筹,在培养的方向上大多也是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管理能力也稍差一些,因此需要教师投注在教学上的心力就比较多,加之民办院校的校品牌吸引力与重点高等院校没有可比之处,他的生存关键是学校本身在学生甚至公众心里的良好口碑和形象,因此如果民辦院校没有抓住教学这一环的质量,对学生的损伤将远远大于公办院校,同时对于学校需要学生的民办院校而言,也许会衍生出一个很可悲的结果,失去自己努力建立的良好的学生口碑和形象学生心形成一个良好的口碑,所以假若轻视了教学,失去了学生,那么对一个民办院校而言,必将危急生存,到那时,将会是科研,教学全部失去了。

再次,科研的重要性从教师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多落在了晋升职称这件事上,而职称晋升是教师个人的事,每一个做教师的人,都会为自己的职称晋升而拼尽全力,这是心甘情愿的,自我操心的典型个人事务,因此学校没有必要因教师职称晋升作为重科研的理由,反而应该明确,教师的自己科研任务绝对不能过分影响到教学,只要教师接下了教学任务,就必须做到最好。还是那句话:个人事务永远也不应该挤占公共事务,尤其是对于口碑重于一切的民办院校来说,教学成果太重要。只有在做好了这件事的基础之上,才能再去谈科研的开展,并且,科研的开展应该是兴趣式希望式成长式的,决不应该是压迫式挫伤式,重点要创造最好的环境刺激教师的兴趣,鼓励教师参与,在有精力精力和能力时去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有兴趣而有价值的科研活动,这样的行为才能使得科研与教学并重。

因此正是由于民办院校和公办院校的这些区别,因此在民办院校抓科研重科研的这条路上,就必须要和公办院校区分开来,毕竟无论从成立基础,从科研环境,从学校生存侧重点上两者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民办院校必须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并重之路。

1,一定要定位准确:培养学生的质量和保持学校的良好口碑是民办院校的生存根源,这是民办院校和重点公办院校区别很大的一个地方,所以教学是重中之重,一定且必须要严谨,让学生对学校有感情有满意不抱怨,才能在社会中获得良好的口碑,因此“学生叫好”这是民办院校一定要坚守的,只有先保证做好这生存之源,才能考虑在生存的基础上求高层次的发展,要在教学方面不断能够吸引教师的关注力,坚决不能因为太过看重科研,强制科研彻底瓦解掉教师教学的热情,这样必将走向一条丢了西瓜可能还检不到芝麻的道路。

2,方式一定要循循善诱:无限创造好的条件吸引教师搞科研,分开教学和科研的利益差距,明确俩这都是有益的,而无孰轻孰重,两手端平,一视同仁。比如可以创建专门的科研团队,吸收科研论题,公开报名参与,让每一位教师可以得到充分的选择去参与自己有兴趣的科研项目,组建对同一个选题有兴趣的所有教师一起参与,最大可能的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师参与兴趣,更能因为兴趣所在而提升科研水平质量,而不能够是一种为了完成任务而做任务的心态去写论文,搞科研,那样将很难真正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3,基础一定要给予支持:尽可能的提供支持和帮助,创造可以充分發挥教师科研积极性环境和氛围,比如提供出外调研的费用,安排教师学习社会经济形势和国家局势,提供宽松实验研究环境,给予保证教学质量前提下的适量减轻教学额定工作量而提供更多时间支持其完成科研项目等,让教师在做科研任务时能少些后顾之忧。

4,质量一定要得到保证:求精不求多,奖励引导而非惩罚逼迫,让教师自愿发挥才能去完成一项精益求精的科研课题,项目和论文,不仅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质量,也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科研成果水平。

总之,有位学者说的好,科研的根源是是我有话说,而不是没话找话说,给予宽松的环境,让老师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能在教学中探索问题,而自我抒发的有话说,根据自己的问题去产生兴趣而研究,让科研顺理成章,而不再是被迫无奈之举,这样的科研才拥有意义和兴趣,才能用心用情去完成,从中真的学习到的知识,才有可能寓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最终做到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并行,既提高了科研水平,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才是民办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王长乐:重教学与重科研之争是个假问题《科学时报》 (2009-7-10 A4 周末评论)

[2]陈安:不会科研只能教学与不会教学只能科研之争

[3]刘世超: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南开大学报

猜你喜欢

民办院校平衡科研
陕西民办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研究
基于民办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慕课平台使用情况研究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