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5-30刘健王玉伟仲婕
刘健 王玉伟 仲婕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体育用品制造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撑,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甚至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谋划,并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设立了发展引导资金,成立了体育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以促进体育产业在山东省能够更好更快的發展。近日,山东省更是成立了八家首批体育产业基地并相继挂牌。本文将对山东省体育产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发展对策。
[关键词]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5.01.071
1 相关体育产业的分类介绍
根据《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中的分类,体育及相关产业主要包括八个方面: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其他体育活动;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制造;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销售;体育场馆建筑活动。
本文主要对第六类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用品的制造进行论述,并将其统称为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具体包括球类制造、体育器材及配件制造、训练健身器材制造、运动防护用具制造、其他体育用品制造。而运动服装、鞋帽等用品制造作为了一个单独分支,其他诸如游艺用品、箱包等制品都划分在相关体育产品制造中。
2 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1 取得成绩
山东是经济和文化大省,也是体育大省。近年来,山东省无论是在竞技体育还是在全民健身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先后对庆云县体育产业基地、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体育产业基地、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八家单位授予“体育产业基地”,并进行了挂牌仪式;在山东省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山东体育产业历史上第一次亮相,此次亮相,不仅很好地宣传了体育,而且收获了26亿的签约项目,可谓是大放光彩;丰富有效的利用产业平台,对体育产业进行集约型发展,特色运营已经蔚然成风。近期刚刚挂牌“体育产业基地”的德州市庆云县崔口镇,目前就有20多家从事体育器械生产的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了7亿元。去年在全球经济形势放缓的前提下,鲁庆体育器材、鹏泰篮板制造等9家体育产业企业还实现了增资扩产,先后累计引进体育产业类项目11个,其中过亿元项目达4个,总投资额接近12亿元。目前崔口镇已经自发形成了1万多人的体育器械销售团队,形成了从生产到销售的一条龙服务,产品还远销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2.2 存在问题
虽然山东省在体育用品制造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结构体系构成、科技含量和创新性以及品牌观点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2.2.1 体育用品制造业结构体系构成不合理
目前,山东省虽然已经拥有众多体育产品制造企业,不过,仍缺乏合理的体育用品产品结构体系和研发机构。调查发现,山东省很多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体育用品的加工代理和仿冒生产。虽然也有个别体育用品公司独立研究开发了某些体育用品新产品,但是,因为缺乏国际体育用品研究开发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闭门造车”生产出来的体育用品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被体育用品经营市场立即淘汰。
借鉴刘建刚在《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山东省的体育产品制造业市场集中度尚属于中(下)集中寡占型,也就是说山东省的体育产品制造业的集中程度比较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各个企业都可以分得一勺羹。但同时由于市场的集中程度比较低,使得各方竞争压力过大,限制了企业向更大规模的发展。
山东省体育用品企业除了泰山、英派斯等几家为数不多的大企业外,几乎都是小作坊型的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低,远远落后于欧美体育产品制造企业制造的体育产品产品水平。目前,山东省体育产品制造企业数量已达到1000多家,成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大省,但分析这近千家企业,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只有133家,占全部统计企业数量 12%(见图1),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威海400多家渔具用品制造企业中,83.87%的企业还是作坊式的企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规模,就无从谈起规范化的产业集群,也就不可能形成高附加值的规模效益。当然,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省市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并在一些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了探索和扶持,近期建设的八家体育产业基地就是一种很好的有益尝试。
当前,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虽已在青岛、威海、德州形成了产业聚集,但产业聚集度非常低,没有形成按照产业链进行分工的产业发展形态。在这个体育用品制造中心,每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同小异,均是电动、手动液压篮球架、移动羽毛球柱、移动排球柱、单杠、双杠及各种体操垫、柔道垫、摔跤垫、户外路径类器材,按照产业链条分工,仅有青岛的管道装备制造业能够成为上游产业支撑。目前除了在青岛、威海和德州建立有影响的专业体育产品市场,其他企业生产产品的材料还需到省内外其他地区采购。产业链条中上游的钢材、管件产业和下游的五金配件业、物流业、专业市场发展不完善,产业链条的断缺,增加了企业发展的成本,降低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2.2.2 严重缺乏品牌意识,广告宣传力度不足
任何产品都应当拥有自己的特点,满足顾客的喜好,从而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这也就是指的产品之间的差别化。差别化的度量则是通过指标广告密度和广告绝对值来进行的(广告密度=AD/SL,其中AD指产品广告费用的绝对金额;SL指产品销售额)。
差别化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的销售量,从而影响着企业的效益。产品差别化的低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自身品牌的树立。当今,全球的体育服饰、衣帽等随处可见“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字样,其覆盖率高达69%。虽然国产的品牌如李宁、特步等也有出镜,但是少之又少。
通过调查显示山东省体育制造业的自主品牌只有43家,占总数的40%,非自主品牌占60%,但这60%的市场份额也仅是中低档产品(见图2)。
企业中的自主品牌很少,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一种贴标生产,把产品提供给烟台、浙江等地的渔具生产企业。济宁、淄博两地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产品订单大部分来自泰山、英派斯等省内知名企业,也是进行订单式贴标生产。可以说,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品牌意识比较差,使市场竞争处于劣势。近年来我省虽然也涌现出了如“英派斯”“英克莱”“泰山”等省内知名品牌,但与国内的“李宁”“安踏”“匹克”等品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再加上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的市场,我们省内的体育用品业的品牌建设形势不容乐观。这种情况在山东省有非常明显的表现,也就是说,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目前,绝大多数还停留在生产贴牌产品和承接代加工业务阶段。品牌意识极度欠缺,即使有少数企业有品牌意识,生产出某一品牌后,也会由于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普遍不高,同行业其他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纷纷假冒,最终导致其产品成为“水货”产品。
2.2.3 体育用品科技含量比较低,科研经费投入少,产品标准率低,人才资源匮乏
通过调查发现,除了像泰山集团,英派斯,英克莱等大型企业外,其他的生产企业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产品的更新速度和其他行业相比步伐相对缓慢。企业由于规模有限、资金实力不强,对产品的研发投入很小,从事的大多是来料加工,处于制造业低端产品的制造。所以,这些企业制造的体育用品的平均价格仅为国内、国际著名体育用品品牌价格的九分之一,体育用品的市场营销竞争实力非常薄弱。根据国际经验,研发的经费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是难以维持生存的,占销售收入5%~10%的企业才有竞争力。根据调查问卷和走访调查的显示,在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最多的威海市,在2009年时的销售金额为9452万,而在研发经费投入只有236万,投入强度只有0.25%。近几年,尽管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对照国际上的标准,仍然相去甚远。(见图3)。
图3 山东省体育产品制造业的科研投入
据相关资料统计,我国到目前为止,在各种体育活动上可生产的体育产品,通过问卷调查的反馈显示有21%的产品达不到标准率,(见图4)并且长期存在的标龄低,低标准水平等问题,无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全解决。同时,山东省体育产品制造企业因其竞争实力不强,劳动力又非常廉价、市场潜力巨大等而成为多家国外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改组组合、合资经营的首选目标。但由于一方面不少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缺乏强烈的聚才纳贤的意识;另一方面,体育产品生产经营的相关人才,社会培养供给的数量有限,结果导致体育产品生产领域,管理、科研、营销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的奇缺。据调查,在2013年山东省的体育产品制造业的人员为25154人,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3654人,占总数的14.5%;大专学历的3954人,占总数的15.7%;大专学历以下的17546人,占总数的69.8%(见图5、图6)。
3 发展对策
3.1 大力扶持潜力企业,建立更多的体育产业集聚区
山东市场集中度反映着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是市场势力的重要量化指标。目前,山东省市场集中度属于中等偏下,小型企业过多,这也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政府对市场有着很好的调控作用。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自2003年起,针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省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意见、规划以及优惠政策,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促进了大中型体育产品制造企业的建立、扩张以及合并,从而使市场集中度保持在当前水平。
因此,为促进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乃至体育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各级有关部门应该认真贯彻执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同时,省政府也适时的进行调控,不断的改进意见,为山东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
此外,政府应该对有潜力的体育产品制造企业进行扶持发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以促进模范企业的建立。推动建立更多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根据地区特色促进特色产业的建立与发展。
3.2 创新民族品牌,增加宣传力度
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根据我国自主体育用品品牌普遍缺乏竞争优势的现状,制定了一系列建设我国体育用品名牌和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的战略决策,将全国很多已经拥有比較强大的市场经营竞争优势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和很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体育用品国产自主品牌列入优秀品牌评选名单之中,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途径迅速打造出大批国内制造的体育用品名牌产品,并形成良好的体育用品制造与体育用品市场营销链接,激发国内体育产品制造企业发展自主生产的体育用品品牌的浓厚兴趣。
在实力发展壮大起来之前,山东省体育产业企业的发展可以避免与强大的竞争对手直接对抗,另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另谋发展的空间。比如我们可以将其他竞争实力较弱的体育产品制造企业制造的体育运动服的款式稍加改动,就可以将之向工装、起居服、时装甚至休闲装等方向发展。虽然上述加工需要在运动服的面料、款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但是与研究开发全新的体育产品相比,可以节约很多的成本。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体育产品中的健身器械通过组合或者折叠的方式引入社会各个家庭。总而言之,体育产品制造企业不仅要尽量减少研究开发成本,还要吸引更多体育产品经营商直接投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以求体育产品制造产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要加强宣传。在山东省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山东体育产业历史上第一次亮相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例子。中国体博会已经成功运作了20多年,通过积极争取举办体育用品博览会,为造就山东省体育用品品牌搭建平台。总之,要抓住一切宣传自身体育产品的机会,争取树立好自身的品牌。
3.3 增加科研经费,大力引进人才
科技就是生产力,人才竞争才是根本的竞争。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状态下,企业领导应该高度认识科技与人才的重要性。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也可以与科研中心建立合作,科研中心以技术为股参与企业分红,从而更快、更好地将产品与科技相融合,增加产品卖点。
通过高薪、高福利等方式吸引高科技人才加入企业,提高企业的整体文化水平,为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作铺垫,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刚,连桂红.山东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市场结构的实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6):22-24.
[2]郑泽云.我国体育用品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Z].中国体育信息网,2006.
[3]陈颇.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动态计量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1):74-79.
[4]赵恒,陈颇.我国不同所有制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差异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1):20-24.
[5]刘英梅.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模仿—套利行为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1):80-82.
[6]胡峰,王霖.体育产品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测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2):23-26,30.
[7]蔣思庆,陈颇.我国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70-73,130.
[8]江亮,饶平,胡建忠,李红军,窦卉平.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0):13-16.
[9]安俊英.中国城市化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互动发展模式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2):56-61.
[10]吴洁.从“阿迪达斯关闭中国工厂”事件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如何应对产业转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6):36-40.
[11]陈颇,赵恒.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的定量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1):56-61.
[12]张哲敏,王跃.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5):52-54,63.
[13]魏太森,李新德.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以晋江市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4(5):85-86,105.
[14]吴宝升.温州市体育用品制造业情况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15-18.
[15]陈浩.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3):324-326.
[16]朱小平.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9):31-33.
[17]鲍明晓.加快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的对策[J].体育科研,2004,25(4):1-6.
[18]连桂红.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走势[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4,30(3):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