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届中原论坛周大新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纪要

2015-05-30李静溪张延文

牡丹 2015年1期
关键词:周大新作家文化

李静溪 张延文

白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经过有关方面一年多的时间积极筹办,首届中原论坛开始了。今天,中原论坛启动仪式的举行,也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的中原论坛将拉开大幕。中原论坛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郑州师范学院合建了中原作家研究中心,我们为此设计筹划了一个一年一度的中原论坛。以这个论坛为平台,以研究河南作家、中原作家为主,为全国开展当代文学研究,尤其是怎样切近创作现状,研究其中的一些问题。那么我觉得这个设想在某种意义上,跟习总书记在最近的文艺座谈会上的一些精神不谋而合。我们首届论坛,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有很多,大家云集,是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名副其实的一个高峰论坛。

张志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大新的作品就像苏轼的两句诗一样“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能把质朴、平庸的细节描写得有诗意。并且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寻找一个象征物,除了写实又有一点超越,有一点形而上的东西,来使其作品更具有诗的意蕴和哲思。

梁鸿鹰 (《文艺报》主编)

周大新的作品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反映了中国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前几年我在一篇文章当中写到大新的作品,是这样说的,“人们不得不惊异于周大新叙述之庄重,语言之素朴,以及情节之简练,东方文字的端庄静匿与美丽,往往从不同作品不自觉的自然流溢。每一位认真的读者,从他的不同时代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浓郁的中国风格与气质。理由很简单,他的作品一直很好地保存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字。

陈晓明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大新的作品,小说结构大气,是一种质朴本真的现实主义笔法,外在的历史结构是一种历史本身的自在状态,内在的是小说中人物心理的投射。其作品,一方面有生活含量,有历史含量,更有文化含量。周大新的历史是文化史。第二个问题,他关于文化性格的书写。大新的作品在文化的书写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构成了一种辩证的关系。与贾平凹对西北文化的单纯的处理不同,周大新表现的中原文化是混沌的,具有张力。《第二十幕》中的文化代码,在女主人公云纬身上包含在整个资本在现代这样一个历史的进程当中,她的性格是有成长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的。我觉得大新的作品凸显中原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父子关系,这在《第二十幕》《银饰》《向上的台阶》都有体现。在女性形象塑造描写上,也体现了中原特色,独具魅力。

王鸿生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讲三个关键词:一是情感伦理。作品特点是心灵和土地结合。他的目光总是朝下,尊重自己笔下的所有人物。二是叙述语言。他把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把方言雅化,这使抒情叙事都非常自然,对人的尊重就表现在他的语言态度上。三是汉语智慧。大新他自觉把大叙事、小叙事结合。但是大新作品也有些问题,作品吸附力还不够,不同价值观冲撞太直接,尤其在你进入情节流程以后,变化不够多。

南丁 (河南省文联前主席、作家)

大新的《安魂》,胡平写过评论。它跟刚才大家提到的长篇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其它长篇是作者的观察、思考所得,而这个《安魂》是作者的亲历。大新亲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上半部写的是从出生一直到离去的大新儿子二十九年的生涯,后半部分写到天国,有甄域、涤域、学域、最后到达享域。说明这个天国,的确是公平,公道,这虚拟的天国是大新的梦想。

梁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教授、作家)

我对周大新作品中的圆形盆地特别有感觉,并且作品里边那种文化的意蕴,我也是有切身的一种体验。土地所埋下的文化的因子、历史的痕迹,是远远超出我们日常经验所见,只有你把目光重新投进去,重新去发掘那片土地之后,这种历史的因子、文化的因子,才慢慢呈现出来。这个圆形盆地的整体文化性是非常鲜明的。这种整体性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坚硬的内核,这个内核成为一种情感性力量来抗争现代的生活,抗争我们所谓的城市伦理和乡村的冲突与矛盾。在这一点上,周大新老师触及得非常深远。几乎他所有的小说都是面对当代困境的,当代的发展的困境,文化的困境,当然也包括农民的困境。周大新就是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他是一个文化的发掘人。

李佩甫 (河南省作协主席、作家)

从文体意义上来看,大新是在踏实地探索。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作家受到了一次文化上的巨大打击,魔幻现实主义的阴影把一批作家打得稀里哗啦。大新一直是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最小的作家,当大家都被笼罩的时候大新没有被笼罩。大新一直在跋涉,他在左冲右突,企图在文学上建立自己的文学形式。大新一直都在讲述中国故事,他是标准的中国故事的讲述家。

邵丽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作家)

周大新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河南籍作家。他的为人为文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河南籍的作家不管走到哪儿,笔下流淌的总是难以割舍的中原情愫,是习惯,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怀。当年那个《香魂女》获得金钟奖真是名满天下。后来这些作品,像《21大厦》以及反映都市生活的长篇,都非常丰满厚重。周老师的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头,今后我们会组织更多的,有关河南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把省内省外的两个优势结合起来,把河南文学的血脉打通。也期待大新老师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丰富家乡父老乡亲的精神生活。

樊洛平 (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郑州大学教授)

我谈的题目是《格子网图案:巨大而神秘的文化象征》,我想从这个方面对作品做出解读。《第二十幕》不仅描述了一部民族工商业的兴衰史,更折射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递嬗演变中,各种政治力量、文化传统、人性挣扎形成的巨大网格。作品在写民族工商业命运沉浮的同时,通过对书中人物的塑造和精神的追索,贯穿了知识分子的济世理想和社会诘问。在现实主义的描述中,作品又融入了“格子网图案”这一象征元素。“格子网图案”贯穿作品始终,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吸引书中各色人物去解读。同时也成为解读《第二十幕》的无数条途径,而最终所有的解读又化为无解,陷入更大的无限之中。具体来说,格子网图案至少从三个方面凸显了它的存在意义:首先,每次它的出现,都连缀了社会政治时局的风云变幻,成为世事演变的神秘预言和征兆,仿佛其中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宿命。其二,格子网图案的纵横交织,寄寓着书中各色人物对于世事人生的理解。这种解读,一方面突出了尚达志在工商业命运沉浮中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贯穿了知识分子的思索。第三,格子网图案无尽的经纬线伸向了遥远的古代历史,伸向了丰厚的南阳地域文化,成为玄妙神秘的文化符号。书中人物对它的释义,连缀的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解读。

何弘 (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文学院院长、评论家)

我们较多关注的是周大新描写家乡南阳的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描写了南阳的农民在离开土地过程中的挣扎和文化冲突。刚才大家谈到了两部我们关注较少的作品,分别是《战争传说》和《安魂》,并进行了独到的分析。《战争传说》通过一个女子间谍殷星的视角来描写战争给双方带来的一些问题,这样的视角和写作方法体现了作者回到事物本真的状态的独特写作特点,反映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三结合”的基本态度:即心灵和土地的结合,叙事和抒情的结合,大叙事和小叙事的结合。作品《安魂》构建了一个天国世界,其价值可以和《圣经》放在一起比较,这种书写更大的意义在于解决了人类对生命的思考,为生命的一种安利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而许多文学作品在涉及精神空间的时候,往往写的比较苍白,所以说这部作品也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今后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些非常规作品。

李国平 (《小说评论》主编)

李国平谈到了文学批评中的一些问题,首先是认为当代评论界对作家的批评缺少“史”的性质,许多作家作品被遗忘、低估、误读。其次,对于当代作家批评来说,通过重读来获得一种还原和起步,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对周大新的研究不仅是要重读,还需要引入新的视野和参照,这个参照可以是新时期文学的参照、当代文学30年的参照等等,更要观察作者在创作中所开启的新的精神空间。

吴秉杰 (著名批评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原主任)

从心理小说的角度来讲,《预警》写出了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对于一个战争的预警,写作中展示了大新的军事才能。第二个层次是预警了人性,揭露人都是有欲望,有利益追求的。这就表现了大新的心理描写的才能。第三个层面是当代人精神的丧失,比如爱国主义精神丧失的预警,人生的思考。在缺点方面,周大新的作品写得比较诚恳,比较单向,比较直露的视野,这些都是周大新需要提升的地方。

刘海燕 (《中州大学学报》主编、评论家)

《第二十幕》显示了大新先生让人敬重之处。理由有三点:一是大新先生写得从容,有大家的从容和耐心,文字基底非常密实;二是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和研究,有关绸缎的、有关历史的;三是作品表达了社会复杂的东西,传达了两代人拼命努力,但却怎么也找不到发展的秩序,所有的一切都被时局摧毁,我能感觉到历史深处的这种冷风。

陈曦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主编)

在阅读《湖光山色》时,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弥漫在全书里有着浓厚的楚文化色彩。这部作品表现了周大新先生试图接续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图,和他以楚文化为依托表现的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从文学虚构与否的角度来看,这些楚文化符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历史依据的,另外一类是周大新先生的创造和虚构,可能还有一些是流传在楚地的民间的传说,但应该大多源自于作者的虚构。而后者更能显示作者的创造力,也最能影射小说的题旨。

北乔 (中国现代文学馆办公室副主任、批评家)

周大新老师是一个低调而极具生命强力的作家,他的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在复杂的人性中寻找人性的光芒和温暖,正是他的人格高度,带来了他的作品高度。他的三部军旅作品《汉家女》《战争传说》和《预警》,可以说是一个军人由士兵到军官的成长史,其中《预警》从新的叙事空间剖析了腐败尤其是情感上的腐败给军人带来的巨大精神震荡,可以说,腐败对人的腐蚀是一种预警。谈及《安魂》,它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对人性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他用自己的痛苦,抚慰了我们所有人的心灵。

张延文 (中原作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评论家)

周大新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南阳家乡中一些很细的东西。让人敬畏的是,他能把南阳盆地里的文化表现得这么充分、系统和全面。这对于地方文化的重建,文化伦理和社会伦理的理解和重建,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一个重点是周大新创作当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周大新的作品是现实主义为主的,但他的写作有一种很明显的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他的很多问题是用形而下局限的方式来讲形而上的问题的。《安魂》这个作品是一个从国内进入国际文坛的比较好的作品。它是真正的形而上的思考,甚至就像是和西方最伟大的思想家的对话,是能起到国际性的作用的。

周大新 ( 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主任、作家)

我开始学写作的时候是从一个兵,开始慢慢学写作的,没有什么艺术准备,其实基础也非常的窄,只是凭着对文学的热爱、激情来写。所以经常是走一步,停下来就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有时经常自己很困惑,我不是像别人那样很自信的作家,认为自己写得非常好,而我是怀疑我自己写的这是个作品吗?就是经常怀疑自己。我只是凭着我对生活的那种激情来写作的,没有想到更多的东西,就是想这个作品写出来,让别人喜欢读,理论的准备却是很贫乏的。今天我是第一次参加专门针对我个人的一个人的综合性的研讨会。大家每个人的发言,对我来说都是很珍贵的。我要再下去之后慢慢儿琢磨,争取再写出一部两部像样的东西,以感谢大家的关心,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周大新作家文化
作家书房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年味里的“虎文化”
周大新称长篇小说是小说家族里的“长子”
周大新 点燃自我 照亮生命
周大新小说《安魂》改编成同名电影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