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狂草《自叙帖》探微
2015-05-30李丹
李丹
摘要:狂草始于唐朝,其笔势连绵回绕,活泼飞舞,奔腾放纵,大有驰骋不羁,一泻千里之势。高僧怀素是唐代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大家,他的《自叙帖》写的活泼飞动,笔下生风,是“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的抒情之作。
《自叙帖》包括苏舜钦补的前六行在内,前半段叙述怀素的学书过程以及受到的鼓励,写的舒缓飘逸,从容不迫。帖中内容还包括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即当时的著名人物如颜真卿等对他的赞颂。如“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一、一代草书之冠冕
怀素(737—785),唐朝人,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怀素学书非常辛苦,曾多方求教,他初学欧阳询,曾得史部侍郎韦陟的赏识,曰“此沙门札翰,当振宇宙大名。”之后师从张旭弟子邬彤,得张旭笔法,并远追“二王”。怀素是继张旭之后的又一草书大家,其草书称为狂草,与张旭齐名,人称“颠张醉素”。张旭书肥,用笔上中锋提按顿挫强烈,并兼之以侧锋阔笔,线条有粗有细,有骨有肉。怀素继承张旭笔法,发展狂草,他减少用笔动作的变化幅度,多用中锋,减少侧锋,书法瘦劲。在字的造型、笔画连带方面加以秩序化、规律化,行与行之间联系趋于简化。黄庭坚《山谷题跋》里有云“怀素草书,暮年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张旭、怀素都师法自然,充分抒发个性,强调性灵的草书。
二、怀素草书艺术特色
《自叙帖》中讲怀素字形字势的,则有张礼部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自叙帖》中,线条如惊蛇入草,迅疾难挡,可谓筋书,如“固”、“荡”、“敢”三字,中锋用笔,线条柔韧而富有弹性。卫夫人《笔阵图》中认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骨无筋者病。”“点”,应似高峰之坠石,“竖”应如万岁之枯藤。怀素草书,笔力坚实有劲,线条富有弹性,劲健有力。黄山谷说:“怀素草,暮年乃不减长史,盖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此两人者,一代草书之冠冕也。”
《自叙帖》中,讲怀素书法风格的,则有李御史舟云:“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张公又云:“稽山贺老粗知名,吴郡张颠曾不面”。许御史瑶云:“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骊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戴御史叔伦云:“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怀素草书突破传统,狂放不羁,一气呵成,于狂放恣肆中体现真情。其外在形式则表现为连绵不断,盘旋回绕,《自叙帖》笔法精妙,错落参差,跌宕起伏,气势开阔。
草书注重抒情性,怀素在草书书写过程中将其狂放不羁的性情发挥的淋漓尽致。蔡邕《笔论》中曾言“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孙过庭《书谱》中提到“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怀素狂草以瘦劲、细挺的线条为主,妙在多骨微肉,用笔迅捷利索。如帖中所说“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自叙帖》在书写中用笔力度掌控得当,充分体现了笔画的骨力之美,以及字体笔法的灵动性,笔势连绵,如疾风骤雨,一泻千里。
三、宗教对怀素草书的影响
《自叙帖》中“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翰。”可以看出怀素平时佛法与书法兼修。他的草书是宗教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唐朝时期,佛教依靠书法来宣扬,又对书法产生影响。释贯休在《怀素上人草书歌》里写到: “ 师不谈经不坐禅, 筋骨唯于草书妙” 。怀素用书法来阐释他对佛教精神的理解以及对禅宗本质的追求。
宗教对怀素草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用笔瘦硬
《怀素别传》云“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一一自然。”怀素草书师法自然,在创作上,他排斥浓厚的情感,追求简淡枯索的意味, 超乎悲欢之上, 深刻地表达了禅宗的境界。怀素书法用笔瘦硬, 在纸上少有顿压,在情感上亦没有悲欢的高潮和低潮,他拒绝和外界作密切的接触, 与生活现实维持着一个距离,只在这距离上冷观世界。
(二)行笔迅速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以心传心, 讲究“言语道断” ,怀素的草书借写字的迅速来表现他的反书法特质, 他的草书是纯速度, 点画初成,笔锋便要逃离文字的束缚。苏涣在《赠零陵僧》中称怀素“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他性格豪放超脱,潇洒劲逸,不愿被佛门戒律和世俗陋见所左右,禅宗的精神促使他书写时挥洒自如,带字欲飞,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端充分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卫夫人.笔阵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孙过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3]蔡邕.笔论.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4]钟明善.中国书法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
[5]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6]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7]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8]王镇远.宣和书谱.中国书法理论史[M].合肥:黄山书社,1990
[9]熊秉明.书法与中国文化[M].文汇出版社.1999
[10]乔志强.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解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