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成因与干预措施

2015-05-30郭恩霖朱晓慧

东方教育 2015年1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职业倦怠成因

郭恩霖 朱晓慧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生力量。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职业倦怠。本文将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方面探讨引发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干预措施。

【关键词】职业倦怠;成因;干预措施

我国高等教育在进行着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表现为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方向发展。高校教师承载着改革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也承受着职业倦怠引发的消极影响。

一、职业倦怠引起关注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 引人心理学研究领域。国外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育程度高者比教育程度低者易患职业倦怠。[1]我国吉林大学教师李兆良认为,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去个性化。[2]国内外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众多影响因素,本文将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来探讨。

二、主要成因

社会对于教师期望值过高与实际待遇相对较低的现实矛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教师的正向发展。

(一)社会因素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和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高校教师的心理。《未来

的震荡》告诉我们:“文化震荡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3]市场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造成教师的劳动价值不容易凸显。

2、社会和实际的矛盾

市场经济告诉我们,物质资料和劳动力资本之间是一种互相依赖,密不可分的关系。

高校教师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当享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師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但相关数据表明,高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还没达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4]中华英才网公布的薪酬调查数据,我国教育行业的平均年薪仅为26,661元,在其调查的30多个行业中倒数第三,仅相当于电信行业平均工资的46%。同期调查数据显示,国内硕士的平均年薪为66,078元,远高于副教授(没有具体数据,但估计全国的平均水平不会超过45,000元)。[5]实际待遇偏低的现实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师人才开始流失,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3、知识更新飞快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的研究表明:“知识激增”的趋势愈加明显,人类科学知识积累的倍增时间在飞速地缩短。与相反则是“知识老化”的趋势。国外一些学者曾对大学生的知识老化周期做过调查统计,一个大学生的知识老化周期(即废旧率为100%)在20世纪40年代约需30年,50年代为22年,60年代为16年,70年代降至13年,现在则更快。[6]如果高校教师不善于自我充电,就难以适应这种状况。

(二)学校因素

高校教师已经被公认为是工作超负荷和体力透支的职业了。许多高校教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1、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

对于上班族来说,合理的工作负荷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率。工作负荷体现了工作任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共同要求。研究表明,工作负荷与工作倦怠存在高度相关,尤其与情绪衰竭相关度最强。[7]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高校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高校的扩招直接造成教师工作量的加大,职业倦怠的出现就不足为奇。

2、“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根深蒂固

高校内学术自由的氛围遭到“推崇官阶,唯官是重”的倾向的冲击。高校内部行政权利学术权力共存,而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属于后者的空间,从而造成高校中价值体系的错乱,一是价值系统倒错,大学内的各种行为价值不是取决于学术价值,而是取决于它与行政权力的顺应程度;二是学术人员地位不高,治学治校的智慧和积极性无法调动。[8]

3、评价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的教师是学校最可宝贵的教育资源,是高校办学的主体。[9]我国现行的高校教师评价考核主要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年度考核、职称、学历、科研情况等已经成了评价的硬性指标,而职称终身制的实行有两种显性的缺陷,一是高职称教师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二是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整个评价机制缺乏系统性、公平性和科学性,评价方式的过于量化,人文关怀不足。

4、缺乏及时的继续教育机会

研究表明,教龄十年左右的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中坚力量,他们容易接受新知识,但也很容易因为一成不变的工作而产生低成就感,这个时候如果能及时给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这会是一个有效提升自我能力和工作满意度的办法。然而由于我国高校体制的现实问题,中青年教师比较不容易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三、干预措施

缓解职业倦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给予支持。本文将根据研究结果,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干预措施。

1、社会层面

首先,全社会应该确立合理的社会期望,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给予他们必要的社会认同,提供教师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有效地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其次,我们要加强终身教育体制的管理工作,改革经费投入模式,规范教育经费的使用,增加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0]同时,我们要尽快改革高校教师收入分配政策,调整分配制度,国家财政应适当倾斜高等教育事业。“高校里有贫有富,富的流油,穷的难以生活,但普遍的现实是,国内高校的年轻人,还不如一名电力、银行、烟草部门的普通职工,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哀,更是我们民族的悲哀。”[11]高校教师这种入不敷出的状况必须尽快改善。

2、学校层面

我国高校体系涵盖了各类规章制度,在高校实施教育民主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鼓励专家参与治校,淡化行政色彩。在职称评聘方面,我们需要组建一个由高层管理者、专业教师,有经验的行政人员组成的机构,保证职称评聘建立在一个比较合理和科学的平台上。

3、个人层面

高等教学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改革期,高校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忠于高等教育事业,其次应争取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机会,参加国内外各类研修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高校教师要研究当代学生的特点,把握时代变化,善于从复杂的教学工作中捕捉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并指导学生参与科研,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四、总结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不是暗流涌动,,管理者应当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来科学地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帮助已经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可以让职业倦怠的问题得到更有效的缓解。

参考文献:

[1]MASLACH,C,SCHAUFELI,W.B.,LEITER,M.P.Job bur[M].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Annual,2001:397—422.

[2]李兆良,高燕.高校教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06,19(11):49—52.

[3]托夫勒,未来的震荡[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6页

[4]陈乐一,陈洁,魏紫.薪酬理论及其对完善我国高校教师薪酬制度的启示[J].高教探索2011.(2):138

[5]文跃然、欧阳杰等,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其收入分配改革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增刊,第13页。

[6]中国管理咨询网:http://www.chnmc.com/articleshow00.asp?articleid=1693

[7]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61512.htm

[8]于小艳,论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2006(1):84

[9]欧阳毛荣,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J].九江师专学报,2003(2):2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Z],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1]张铁桥,北大一副教授公开收入引发争论[J],中国青年报,2006.09.25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职业倦怠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