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西文化内涵差异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魏薇

校园英语·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内涵

魏薇

【摘要】本文作者从中西社会习俗异同、词汇与谚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等方面入手,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对词汇教学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在外语词汇教学中应该轻语言形式,重文化背景知识讲解的观点。

【关键词】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

一、 中西方社会习俗的异同

人类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而各民族创造的文化又是在长期的不同发展过程中,具有各自鲜明特色的独特文化。语言的交际功能具有普遍性,但是文化差异造成了各国之间语言使用的巨大差异,也给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带来了不少困难。(陈晓平, 1985)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到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词汇层、语法层直到语境层无不受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但是,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中存在着过于强调语音、语法、词汇释义等语言知识的传授,未能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从社会习俗、词汇内涵等方面介绍外语国家的民族文化,使学生难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不能完整地传达和接受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所有信息。在外语教学中,长期以来,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单词的释义上,将语言与文化截然分开,较严重地脱离文化语境,忽略民族文化的特征,将汉语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所学语言上去,从而发生文化干扰和内涵理解偏移。(刘润清, 1998)

例如:德语和汉语就有很大差异,在词形变化上,汉语中没有单复数之分,没有现在时和过去时之分。单从 “是/否”字中就可发现汉德文化的理解差异之所在:

“不”字单用,作否定性的答复,亦即答复的意思跟提问的内容相反,这时的“不”跟德语中的nein和doch一致,如:Weiss er es? 他知道吗?

Nein,er weiss es nicht.不,他不知道。

Weiss er es nicht? 他不知道吗?

Doch,er weiss es.不,他知道。

上面的例子说明,在德语中否定正疑问句用nein,否定反疑问句则用doch, 而在汉语中无论否定正问还是否定反问都用“不”。肯定反问时,汉语中用“对”,德语中却用nein, 如:

他不知道吧? Weiss er es vielleicht nicht?

对,他不知道。Nein, er weiss es nicht.

于是中国学生在对德语反问句作肯定答复时,常常脱口就是一个ja, 这就造成了错误。

以上例子体现了外语学习者缺乏关于对方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在交际中使用了汉语思维和习惯方式。那么怎样在外语教学中建立一种“文化语言观”,克服汉语文化的影响与干扰,是外语教学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二、 中西方词汇以及谚语的文化内涵异同

一般而言,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其感情色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社会观念不同,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认识,如不加比较,不加注意,特别是在教学中以汉语文化模式去套用,就会引起误解。(曾萍,1992)以英语中intellectual(知识分子)这一词为例,在中国“知识分子”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以及医生、工程师、翻译、中学教师等一切受过教育的人;在中国农村许多地方,连中学生也被认为是“知识分子”。但在欧洲,intellectual是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故其范围要小的多。

由此可见,以上例句中的民间谚语有的近似、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而应从欧美与中国的民族文化异同进行比较,并可从词语的文化内涵入手,让学生了解中西方两种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异同。

三、 结语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学中应该改掉以往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运用的做法,用文化语言观去指导英语教学,从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有效得体交际的目的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背景意识,使规范的文化教学与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注意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还必须重视语言运用的恰当性。要求外语教师不仅应当有一定的汉语和所教授外语两种语言的对比语言学知识,而且还应当有本国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学方面的知识和感受。这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首要条件。

其次,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除了揭示单词和成语的表概念部分的词汇意义外,还要涉及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及词源典故,引导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要人物作文化内涵的分析,是学生准确把握作品内容,增长对西方国家社会、历史、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认识,提高阅读理解及运用语言的能力,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不断拓宽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会更成熟、更全面。

此外,在教学中,还可鼓励学生多与有留学背景的授课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轻松的双方交流会使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大量的、系统的听、看不同背景的对话、录音和录像,以熟悉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特征,尽量排除汉语对学生的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一定的中西方文化内涵异同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达到用外语进行有效得体的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平.人类文化史[M].德国科隆出版社.1985:13-25.

[2]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 (1):7-12.

[3]曾萍.文化的障碍: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J].外语教学.1999 (2):2-4

[4]Die Deutsche Kultur des Jahrhunderts.德国文化[M].汉堡大学.1993:12-15.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内涵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山教你学外语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