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藏唐卡也是一种修为

2015-05-30

财富堂 2015年1期
关键词:锡金唐卡画师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陆收藏界也风生水起,在国际拍卖会上,中国藏家不断刷新拍品的成交纪录,豪迈程度令全世界瞠目结舌。2014年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一件巨幅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经过场内外激烈竞投,以3.48亿港元(超过2.78亿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在所有国际拍卖行的最高纪录。而买主就是上海的收藏家刘益谦先生,而且因为他对媒体的表态,还形成了一个热词——“任性”。请问唐卡热的背景是什么?

朱佩俊: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牛皮或麻布为基材,用矿物颜料描绘,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可以由信众随身携带,飘游四方,随时随地供奉,所以唐卡也被称作“随身佛”,一幅唐卡就是一座移动的寺庙,唐卡悬挂的地方就是修行人的终生道场。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的作品。

长期来,出于对藏传密教的无知和偏见,同时也受限于文献资料的匮乏,我们对藏传密教于明代中国传播的历史所知甚少。今天,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信息传播广泛而迅速,大量明清时期的汉藏佛教艺术品得以再次发现,大量明清汉译藏传密教文献也有了很多出版物,与藏传佛学相关的文物古玩就得到了彰显。目前确实出现了唐卡的收藏群体,但事实上在十多年前,已经有一批敏感的收藏家在悄悄寻找有年份、品相好的唐卡了,只是市场上没有露面罢了。更早一点,是外国人在收藏,国内收藏家喝的是二道汤。但国内收藏家有实力,有感情,所以是唐卡市场行情升温的主要推手。

如果我们从单纯的艺术角度来欣赏的话,唐卡有哪些特殊的工艺和美学价值?

朱佩俊: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以前,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画唐卡的,它的画师一般有特定的身份,来自特定的家族,并且有长期的传承线索。画师要经过许多年的训练才能掌握唐卡绘制的技艺,画师将绘制唐卡视作一种修行,其过程非常神圣,态度极其虔诚。

画师用最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所以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历经百年沧桑,仍然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

唐卡表现的内容仅仅限于宗教范畴吗?

朱佩俊:唐卡最具价值、最具特殊性的,当然是作为宗教画的存在。它首先是佛像,呈现藏传佛教中的本尊及化身。中心位置为主要人物,从画面顶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方向,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活动场所或故事布满一周。每轴唐卡画一般描绘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不受历史、时间、空间的限制。画面人物不受远近透视关系的影响,安排得生动活泼,把整个画面统一在一个大的基调上,使构图很完整。

但是唐卡的题材包罗万象,有宗教画、传记画、历史画、反映生活习俗的风俗画,也有反映天文历算和藏医藏药、人体解剖图的科学画等等。它们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故被人们誉为藏族的“百科全书”。

刘益谦拍下的这幅唐卡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史?

朱佩俊:这件明代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其流传脉络富有传奇性。永乐皇帝通过非正常手段坐上龙椅后,为了表示自己继承皇位的正统性,采取了一系列争取士人、官僚阶层以及民众信服的举措,比如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等,其中也包括加强与西藏宗教领袖的联系。这幅刺绣唐卡就是在这个时候制作的,然后送到西藏,帮助当地宗教领袖加强对藏区的控制,同时也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许多年后,藏区宗教领袖将此送给锡金。锡金曾经是中国的领土,从7世纪到1890年的1200多年里均属于西藏的领地。但到了19世纪末,情况发生了变化,1887年,英军强占锡金,1890年,锡金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50年12月5日,印度与锡金签订了《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锡金沦为印度的“保护国”。在这之前的1940年,锡金法王札西南嘉将这幅唐卡送给一位英国友人,有史学家认为此举是希望英国人出面阻止锡金被印度吞并。再后来,这幅唐卡就流入市场,四海漂泊,现在终于回到了中国。所以说,刘益谦再怎么任性,也是为中华民族做了一件好事,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做了功德。

这件流至海外的明永乐唐卡在海外漂泊过程中,不断在制造传奇。据有关方面梳理,其现身拍卖会的印迹是这样的:1977年11月16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是7500英镑,1994年6月2日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是1014500美元,进入新世纪后的2002年,在4月29日香港佳士得春拍上,成交价为30874100港元,然后是今年的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价加佣金为3.484亿港元。请问这一走势与国际艺术品的行情相吻吗,或者对唐卡而言,它有没有自己的独立行情?

朱佩俊:首先我要说,这幅唐卡的珍稀性是不容置疑的。同类大型唐卡一般都集中在藏区的寺庙里,保存完好,极少外流,宗教人士将唐卡视作比生命更宝贵的圣物。与这幅唐卡相似的刺绣品在大昭寺就有,那一件采用的工艺是打子绣,尺幅一样,内容一样,都属于内廷供奉。这样的唐卡制作起来肯定要倾举国之力,召集最好的工匠,使用最珍贵的材料,耗费巨大的财力和人力。而且皇帝会亲自关心,这是不折不扣的首长工程。制作完成后,皇帝要派大队人马送到藏区,藏地宗教领袖也要派人到途中迎接,这套礼仪必不可少。所以三个亿只是一个数字概念,文物本身的价值是无法估算的。说到唐卡的行情,这几年确实已经涨了不少。

从市场情况看,哪些群体的人士在收藏唐卡?

朱佩俊:近年来,佛教艺术品逐渐得到藏家的认识与关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唐卡当然成为亮点中的亮点。特别是在2006年,唐卡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之后,唐卡中的精品很快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新宠,价格逐年上涨。根据拍卖记录,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唐卡的最高拍卖价格就上涨了1000多倍。但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的成交价格还是偏低的,相对于瓷器、书画、当代艺术等收藏品类,唐卡仍属于小众收藏。

哪些人士在收藏唐卡呢?一种是有钱人,他们将此作为投资品种。另一种是非常热爱中国文物的收藏家,看重的是唐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他们收藏后轻易不会转手。第三种是信徒,出于供奉与修行的需要,与金钱无关。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个新群体,就是有钱的年轻人,他们的目的涵盖了以上多重目的,或者说心灵的需要是主要因素。

收藏唐卡要注意些什么?收藏唐卡的藏家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准备?

朱佩俊:收藏老唐卡主要看两点,一是年份,二是品相。老唐卡经过岁月的熏染,布基会变得很柔软,矿物颜料中的较粗颗粒会掉落,留下的都是幼细颗粒,并有风化感,也会结起一层层皮壳,这在放大镜下看得很清楚。另外布基也是鉴别真伪的一个因素,老的麻布是手工织的,新的麻布是用机器织的,粗细及上色前的上胶工艺都不一样。而做旧的唐卡,表面没有这种沧桑感,布基也较生硬,还会有一种烟熏过的刺鼻味道。最主要的是,做旧的唐卡追求的是商业利润,时间上就缩短了,画工就不如从前精细,也缺少一种宗教气息。过去的画师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制作过程非常从容,忘却时间,打底和防霉等工序就用了好几个月,那么一幅唐卡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才能完成,所以人物形象非常庄严生动,每个细节都经得起细察。巨幅的唐卡制作起来更加难,绷架就要超级大的,也可能数位画工合作,画风又要一致,很难。

知识准备方面,学习宗教知识是必须的。唐卡三大画派——勉唐、噶孜、热贡画派及旗下的小流派应该了解一点吧。再说一句,由于唐卡涉及的内容较多,有些可能你并不理解,因此要选那些市场认知度比较高的造像内容,比如:释迦像、白绿度母、财神等。

新唐卡有没有收藏价值?

朱佩俊:老唐卡得之不易,新唐卡的收藏价值就显现出来了。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画师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制前的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但要注意的是,在旅游景点也会看到一些唐卡,卖得比较便宜,但这些唐卡画工粗糙,用的是化学颜料,也不是由藏区的专职画师画的。

一幅唐卡的主体可能是由徒弟绘制,但像眼睛、指甲、手印、人物身上的装饰与法器等最见功力的地方大都由老画师绘制,选购时必须注意这些细节。

这些年来,为了弘扬佛法,藏区有许多画师将唐卡制作技艺无保留地传承给下一代,使唐卡制作技艺得到了传承的保证。他们心中有佛,恪守法度,精心制作的唐卡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唐卡供奉在家里有哪些宜忌?

朱佩俊:唐卡就是佛的形象。请回家后应该供奉在敞亮的厅堂,如果是信徒,有条件的就应该敬香、供果、供花等,如果不是信徒,也应该表示敬畏和尊崇,平时要将唐卡的外面一层布帘垂下来。唐卡供奉在家中,对自己的日常行为也是一种约束,佛教的教规和世俗社会的公民道德都应该自觉遵守。

这些年来唐卡收藏悄悄升温,在拍卖会上也不断创下新的纪录,比如2006年,北京某拍卖会上拍的一套共15件的清乾隆时期唐卡“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以1815万元成交,成为大陆市场唐卡拍卖最高价。2008年,明正德年间的一幅《药师佛像图》成交价为1540万元。2012年3月,藏族收藏家泽郎王青以168万元收藏长幅新唐卡《五度母像》,创下大陆艺术品市场新唐卡价格新高。直到2014年,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48亿港元成交。那么你认为唐卡的行情还会上涨吗?

朱佩俊:唐卡收藏行情的起落,对于一个修行者而言并无太大意义。但正常的收藏行为对唐卡等佛教文化器物的价值显现还是有积极作用的。随着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我相信唐卡的历史文化价值必将为更多的人士所认识,也会有更多的人士从唐卡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理想的家园。

猜你喜欢

锡金唐卡画师
浅谈唐卡文物的保护修复——以馆藏清代活佛像唐卡为例
清人绘六世班禅唐卡
1975年,锡金被印度吞并
小小画师本领大
敦煌画师,I服了YOU
被吞并42年后,锡金对印度有多忠诚?
1975年,印度“撕下面具”吞并锡金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阐释唐卡保护——以故宫博物院的唐卡保护为例
萌娃遇上插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