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政策比较研究

2015-05-30曾珍陈兵兵范琴

经济师 2015年1期
关键词:家庭农场作用机制

曾珍 陈兵兵 范琴

摘 要:明确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政策对科学合理制度相关支持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对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构建家庭农场政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进行了总结和比较。通过研究表明: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地域差异显著,体现了东强西弱的格局,目前我国将从资源、土地流转、经济、市场、认定条件方面发展政策。

关键词:家庭农场 政策比较 作用机制 经营状况

中图分类号:F3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1-015-04

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农村大量劳动力扎根城市,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土地以及留守老人和儿童,所以中国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亟需改革。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引导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尽管现在部分地区家庭农场经营发展比较好,具有很大特色,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比如:我国对家庭农场认识不足,各地对家庭农场认定条件存在较大争议;土地经营和流转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农场的发展;对家庭农场的相关金融、社会化服务体系、税收政策制度不完善等。目前我国农业对家庭农场具有较大期望,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一、发展现状分析

家庭农场自2008年提出以来,农村土地流转比例逐渐增高,国家及各地区也在逐步颁布有利于家庭农场有效规范经营的政策。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的结果表明:截至2012年底,全国30个省、市、区(不含西藏)符合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家庭农场共有87.7万个,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占全国承包耕地面积的13.4%。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6.01人,其中家庭成员4.33人,长期雇工1.68人。农业部的数据还显示,2012年全国家庭农场经营总收入为1620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为18.47万元。

(一)家庭农场的特点

从经营组织形态来看,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家庭农场的发展,本文主要收集了上海市松江区关于家庭农场的有关资料,对部分典型镇进行了分析,综合了相关数据。通过对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国家庭农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家庭农场数量急剧增多。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趋于稳定,这使得农村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流转成为可能,极大地带动家庭农场大规模集约化发展。据资料显示,上海市松江区在2008年底家庭农场总户数为708户,生产面积占粮食总面积70%,到2010年底,增加了252户家庭农场,占粮食总面积达73%,而到2012年底,家庭农场总户数高达1206户,占粮食总面积80%。可以看出,上海松江区在短短几年内家庭农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占粮食总面积比例也在逐渐增大。

2.家庭农场规模适度并集中经营。据资料显示,上海松江区2008年底家庭农场经营面积为11.5万亩,总收益达到5.29万元,到2010年底经营面积达到11.89万亩,总收益达到一亿多,而到2012年底,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已发展至1206户,经营面积高达13.66万亩,总收益高达1.2亿元。可以看出家庭农场在增长时经营面积呈稳步增长,规模适度,经营绩效显著。

3.经营模式多元综合发展。从经营模式看,有“种粮+养猪”相结合的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并配以现代化的生产设施,生产技术,获得种粮收益16.8万元,养猪收入达8.5万元,两项合计年收入为25.3万元。有“机农一体”家庭农场,该农场既有农机、又承包土地,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措施进行经营,全年种植净收入达到12.4万元,农机服务净收入为3.1万元,家庭年总净收入为15.5万元。也有集“花卉苗木种植、家禽养殖、生态农业、休闲垂钓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庄园,承包的土地规模大,规模效益高,也促进了当地闲置劳动力就业。可以得出,上海市松江区的家庭农场生产模式多样,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多元化综合发展,极大地发挥了家庭农场生产的自主选择性,同时提高了家庭农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二)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不断对农业提出新要求。国外先进的农业经济表明,尽管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国情,但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仍是各国主要的农业经济形式之一,对于促进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已逐渐成为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迫切需要。

1.农业生产自主性强。农业生产过程与工业生产过程不一致,而且农业生产大多受环境条件,天气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生产过程不易控制,也不便于监督。我国长期以来的小农经营模式缺乏动力,缺乏质量管理,提供的农产品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家庭农场自主性强,每个家庭农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此外,国家,各地区分别出台相关激励保障政策,给农场主提供了许多便利,有助于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2.土地资源不断集中。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镇化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场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土地资源不断集中。土地资源的集中使得家庭作为生产主体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促进了家庭农场的产生和发展,并促进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大力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发展。此外,随着现今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为了满足国民日益增加的物质生活需要,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急剧增加,因此也迫切需要发展农业。而家庭农场作为现今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国家和各地区政府也陆续出台新政策保护和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积极推动我国家庭农场更好更快地规模化发展。

二、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政策比较分析

通过对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分析表明,我国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区域差异显著的特点。随着家庭农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家庭农场在最近几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任何产业是通过一定系统机制发挥作用,明确家庭农场政策作用机制对于促进我国家庭农场更好更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截至目前,我国的家庭农场的政策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仍缺乏对家庭农场政策的系统分析。因此,需要首先对家庭农场的政策作用系统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地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进行分析比较。

(一)家庭农场政策作用机制

目前家庭农场政策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对家庭农场政策而言,可根据区域可获得性资源、家庭农场基础、家庭农场结构调整目标等因素,明确家庭农场结构政策家庭农场组织政策家庭农场技术政策等。本文采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构建家庭农场政策作用系统机制,如图1所示。

家庭农场政策作用系统机制阐述为:

1.家庭农场政策作用基本原理。家庭农场政策通过以下机理发生作用:(1)影响家庭农场资源、内部组织要素等,进而影响家庭农场系统整体功能。比如为家庭农场提供较为宽松的借贷政策和土地政策,有利于以较低成本获得家庭农场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以及改善基础设施,调动家庭农场发展的积极性。(2)家庭农场政策影响政府、关联产业(如农产品加工和手工业)等各个环境因素,并与之相互作用影响家庭农场系统的环境状况,以及家庭农场的输入。比如国家鼓励农产品加工业、制造业与家庭农场联动发展的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家庭农场的社会需求水平。(3)家庭农场政策对系统的影响是各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庭农场系统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之间存在或强或弱的联系,共同作用于整个家庭农场系统。

2.家庭农场政策与资源配置。家庭农场政策的最直接依据就是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资源配置,与家庭农场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资源包括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资本、技术(如种植和养殖技术)、劳动力资源等。提高家庭农场资源配置能力、质量和空间,是促进家庭农场加一倍发展的关键所在。家庭农场政策对家庭农场发展作用是长期的,这不仅由于政策本身的额稳定性和长期性,更由于家庭农场本身具有延续性、持久性,导致家庭农场政策影响的长期性。

3.家庭农场政策与市场需求,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影响市场对于家庭农场产品的需求。比如优惠的融资政策与财税政策能调动家庭农场的相关产业的规模的扩大,提高与其他产业合作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扩大家庭农场的市场需求量。

4.家庭农场政策与家庭农场关联企业发展。家庭农场的受益者面向国民经济的不同部门和不同行业。相关行业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家庭农场政策对相关产业的激励进而会影响市场需求和家庭农场发展。

5.家庭农场政策是家庭农场发展的机遇。根据经济学原理,机遇也是一种资源,丧失发展机遇等于浪费重要资源,特别是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机遇显得尤为重要。家庭农场的发展机遇是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可能来自政府的某项制度创新,或某项政策措施。家庭农场政策为家庭农场自身经济发展带来机遇时,也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机遇。

(二)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政策分析与比较

1.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总体分析。我国的家庭农场正处在一个发展的重要阶段,市场对于家庭农场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促进家庭农场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不仅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的需要,而且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纷纷出台了振兴我国和地方现代化家庭农场发展的计划和政策,其政策体制主要体现在:

(1)在资源方面:一是加强家庭农场中心和公路、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在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经济规模、土地规模、家庭农场发展水平,产业构成、资源环境、交通条件、区位特点和经济关联度等因素,重点建设规模较大的家庭农场区。对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挖掘现有基础设施的潜能,提高其基础设施的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快干线铁路、公路、内河航道、机场,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同时,还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为粮食增产创造条件,要继续增加对土地整理、水利灌溉、田间道路、地力提升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大力实施田、水、路、林的综合改造,重点解决好家庭农场机耕道、晾晒场、仓储设施等基本条件不足的问题,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加强科技兴农。把家庭农场发展成为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开发的试验基地。农业部门应整合政策、科技、资金和人才资源,加大对家庭农场承担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的支持,鼓励家庭农场与当地农业院校、科研与技术推广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需要熟悉农业生产环境、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和具备创新思维的职业农民,主要是建立农业方面的人才培训基地,通过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拥有专业素养的人才。四是加强家庭农场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网络平台,引导家庭农场依靠技术创新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努力建立属于家庭农场的专属网络平台,加强信息的交流,新政策的推广,建立起各地家庭农场主、家庭农场与各地市场的交流与合作。五是着力培育服务主体。要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以合作服务组织为基础,以专业服务主干为基础,以社会服务力量为补充,发展壮大各类服务主体。着力拓展服务内容,重点抓好土地流转、生资供应、技术推广、农业生产、质量安全、产品销售、农业信息、金融保险等八个方面。六是着眼于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整合资源建设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发展多种形式、便捷有效的服务模式,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创建。七是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采取政府订购、定向委托、奖励补助、招投标等方式,引导经营性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农技推广、农机作业、抗旱排涝、统防统治、产品营销、农资配送、信息提供、沼气维护等各项生产性服务,满足不同经营主体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2)在土地流转方面: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土地互换、土地出租、土地入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制度,降低流转交易成本,从而使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而这也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同时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经营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设,建立以土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把农民承包的土地从实物形态变为价值形态,让一部分农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实现市郊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二是加强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全方位的流转服务体系,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使从事农业的人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家庭农场,得到更加全面详细的家庭农场信息,及时了解掌握国家以及地方的政策,促进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委托流转、股份合作流转、季节性流转等方式,推进整村整组连片流转。对家庭农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基地、农机示范推广用地和设施农业用地,在不修建永久性建筑物的前提下,可视作农业生产用地。对家庭农场兴办加工企业所需的非农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应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四是推广实物计租货币结算、租金动态调整、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式,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五是建立土地优先向家庭农场流转的机制,建立分层分级的补助标准,鼓励土地转出户与家庭农场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发展稳定而适度的规模经营。六是逐步实现由过去以农户间、业主与农户间的自发流转为主向当前的政府和市场引导与自发并重的自主流转转变,由过去无偿代耕向按市场规律的有偿流转转变,由过去依靠口头协议的不规范流转向签订书面协议的规范流转转变。七是土地流转需要开启一种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径,一方面要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另一方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此外,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农村金融服务严重滞后,而宅基地及其建筑物的流转和抵押,无疑会有力推进农村金融及农村土地的资本化与市场化。

(3)在经济方面:一是加强财政、金融和保险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我国政府支农惠农政策还不完善,政府财政支持农业的强度有限,再加上农村金融发展明显滞后,这导致农村地区的金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在中央财政对家庭农场实行专项补贴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和自身财力状况,加大资金投入,增加激励并减少不确定性,专项扶持资金应重点用于家庭农场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素质与技能、流转土地费用、保险服务、购买和使用农机具、施用有机肥等方面投入支出的补贴和奖励。新增补贴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财政资金打捆支持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家庭农场贷款实行贴息。二是鼓励金融机构针对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扩大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范围,针对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应在审慎稳妥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三是加强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的支持。建立家庭农场的风险分散机制非常重要,尤其重要的是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补偿基金,并根据当地作物特点扩大保险范围。与现有普惠制的种粮补贴不同,对家庭农场补贴应该是特惠制的补贴。四是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着力提升面向家庭农场的金融服务水平,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按照“宜场则场、宜户则户、宜企则企、宜社则社”的原则,简化审贷流程,不断扩大贷款规模,确保其合理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而缓解家庭农场季节性、临时性资金需求。对于实力强、资信好的家庭农场还应给予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允许家庭农场以联保等形式办理贷款手续。五是对家庭农场从事种养业的,其种植、养殖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标准。家庭农场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应享受“绿色通道”政策。六是加大对列入规划的重点家庭农场项目的财政投入,同时促进多渠道的投资融资体系的建立。通过引导商业银行积极为家庭农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家庭农场发展提供贷款支持。鼓励担保机构为家庭农场提供信贷担保。

(4)在市场方面:一是主要是全国各省市根据自己的经济以及家庭农场的发展情况确定好市场的定位。加强各家庭农场之间、家庭农场与相关联产业之间的合作,确定家庭农场的市场定位。我国的家庭农场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结构升级,以不断迎合市场需求,带动相关联企业发展为中心,不断提升家庭农场的自我创造力和市场的适应力,促进家庭农场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使家庭农场在价值链的高端得到更好的体现和延伸。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的增加,市场对于家庭农场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越来越急切,我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家庭农场与市场的互动,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促进家庭农场与相关联企业的大力合作,从而刺激市场,推进家庭农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鼓励不同地区家庭农场的品牌包装,培育一些具有鲜明特色和高质量的大型集中化家庭农场,从而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做到供需的平衡。同时,加强家庭农场相关联产品的包装和出口,将中国家庭农场的品牌打向国际市场。四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大力发展现代化家庭农场,家庭农场目前以户为基础,将来也可能发展成联户、合作、合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制农场等多种形式。

(5)在认定制度方面:鼓励各地出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政策,每个家庭农场由当地相关部门进行认证并注册登记,从而确立家庭农场主的法人地位。而这有利于家庭农场的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在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和必要条件,应主要包括:经营者资格、劳动力结构、收入构成、经营规模限度、流转土地租期、规范化管理水平等。包括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经营规模打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家庭农场经营者具有比较完整的收支记录。

2.我国家庭农场发展政策横向比较分析。根据全国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分析,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家庭农场的政策和发展分析比较,有助于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较为有益的提示,并为国家以后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通过分析比较,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

(1)在资源方面,西部地区还应:一是继续加强家庭农场中心和公路/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家庭农场的运作以及产品的销售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的支撑。二是进一步加强家庭农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与中东部等发展较好的地区的信息交流,提高家庭农场发展的先进性,时刻保持与外部信息的整合、发布和共享。三是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建立农业方面的人才培训基地,为家庭农场更好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从而防止自我盲目发展的情况。四是加强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积极搭建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平台,不断迎合市场的需求,通过先进的技术方法提高家庭农场的产量和功效。

(2)在土地流转方面,西部地区家庭农场发展应:一是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降低流转交易成本,从而使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在成为参与者的同时,也成为利益的获得者,从而调动农民从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加强土地流转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县乡村全方位的流转服务体系,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纠纷调解等服务。为家庭农场主提供更多的法律帮助,使其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利益。三是尽力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3)在经济方面,针对西部地区家庭农场发展:一是加强财政、金融和保险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家庭农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奖励制度。二是加强对家庭农场补贴的力度,尤其是特惠制的补贴,减轻家庭农场主的负担,同时,提高自身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补偿基金,并根据当地作物特点扩大保险范围,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三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家庭农场的信贷水平,给予家庭农场更多的信贷机会,并在每年安排较高额度的农业信贷资金,简化信贷流程,确保其合理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从而缓解家庭农场季节性、临时性资金需求。对于实力强、资信好的家庭农场还应给予一定的信贷授信额度,允许家庭农场以联保等形式办理贷款手续。

(4)在市场方面,西部家庭农场发展应:一是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包括家庭农场在区域、国内以及国际的定位,并根据自身的定位进行更好的发展。二是加强家庭农场的品牌包装,培育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大型集中化家庭农场,以便更好地迎合市场的需求。三是努力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家庭农场的规模并提高其在国内甚至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国外相关企业的合作交流,学习国外家庭农场的先进经验和运作模式。四是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体系,包括不同领域,不同能力层次,不同业务之间的合作层次关系。

三、结论

本文对不同地区的家庭农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家庭农场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政策进行总结与分析比较,通过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总的来说,我国的家庭农场发展区域差异较为显著,主要体现在东部中部地区发展较为迅速,西部地区相对较为落后,但也有部分西部地区出现了较快的增长。

其次,目前我过的家庭农场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以考虑从资源、土地流转、市场、经济、认定条件、关联产业、环境与机遇等方面,来构建和分析家庭农场的政策作用系统机制。

第三,我国各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政策主要集中在:一是资源方面主要是加强家庭农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家庭农场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培育服务主体。二是土地流转方面主要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在土地互换、土地出租、土地出租、土地入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制度,降低流转交易成本。三是经济方面主要是加强财政、金融和保险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建立较为开放的信贷制度。四是市场方面主要是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建立多层次的合作体系,努力拓展海外市场等。

在此基础上,国家在将来的政策研究上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进一步明确家庭农场的政策作用机制。本文对于家庭农场政策的作用系统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但作为一个复杂的政策作用系统,家庭农场政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外部环境也会对系统内部产生作用和影响。深入分析家庭农场政策作用机制,对于制定和把握家庭农场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明确家庭农场政策对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作用。家庭农场政策会从不同方面对家庭农场发挥着作用,但不同的政策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尚不明确,不同环境下,相同的家庭农场政策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异。未来还应加强不同政策对于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的定量分析,以便提高政策制定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明确家庭农场的概念[N].南方都市报,2013.6.13

[2] 魏昭颖.家庭农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路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9)

[3] 颜志武.浅析家庭农场的发展[J].农业与技术,2013(1)

[4] 蒲国利.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政策比较研究[J].现代物流,2011(10)

[5] 王建平.区域软件产业政策分析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3)

[6]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 岳正阳,杨建利.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现状和问题及政策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4)

[8] 汤文华,段艳丰.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J].求实,2013(11)

[9] 印垄华,邓伟.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考[J].财经研究,2001(2)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企业管理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0)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家庭农场作用机制
区域物流业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刍议
疏肝活血方治疗更年期女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通过技术创新促进我镇农业结构调整
家庭农场规模经济效率
沂源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下参与主体目标取向及社会效益分析
冠心丹参方及其有效成分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家庭农场法律属性探析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