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育名师创名校可行性探究
2015-05-30陈志锋
陈志锋
[摘 要]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振兴农村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培育名师创建名校。农村学校校长要根据自身情况,养成一颗孜孜不倦的热心,锻造一支默默善教的队伍,营造一个循循诱导的氛围。通过校长的有效引领,构建一个向往名校而不图名的引擎。重视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严谨从教而不敷衍的队伍。更新教育理念,完善一套尊重世俗而不媚俗的管理,努力育名师创名校,以造福一方乡村人民。
[关键词]农村学校 育名师 创名校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30011
当今社会,名师名校绝大多数云集于繁华都市,那里位置优越,教学设施齐全,信息传递快,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接受新事物迅速,家长的文化素养也较高。因而,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普及最新科技的情况、考试分数的角度等方面,城市学生普遍好于农村孩子。如此的差距,自然使人们向往城市的教育,尤其是名校。于是家长想方设法地把孩子塞进城里,造成城里的学校生源滚滚,农村的学校则空荡荡的。
这些现象都在警示着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危机——广袤的乡村原野正被所谓的现代文明边缘化,农村文化沙漠正在日渐扩大。但是,乡村自有它的优势:远离城市喧嚣,可以过滤现代文明的负面影响,可以消除浮躁心态,人们受庸俗污染的程度尚浅,学生能吃苦,教师更朴实。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行。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振兴农村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培育名师创建名校。
一个向往名校而不图名的引擎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应该把毕生精力投入“教育”中,农村学校的校长更需默默奉献于贫瘠土地上。不被俗务缠身,不脱离教学第一线,始终了解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能够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专业性的指导建议,做好教师的知心朋友和能力提升的领路人,是学校发展的设计师和工程师。
校长对学校发展要有明确的目标,那种只是为应付检查而工作的模式,其结果只能使学校关门倒闭。我校根据校情,吸纳本地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近60年的办学历史所形成的优良文化传统,确立了“岩峰——乡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和“勇攀岩峰勤为径,众筏塘溪毅做舟”的办学宗旨,把“重塑惠西老校的辉煌”作为奋斗目标。由此,制定了“以爱育人、立德树人”的校风,“育苗以慧、培才以仁”的教风和“勤学有才、成长有为”的学风,发扬“勤朴堂正”的校训,打造乡土文化教育的内涵发展,逐步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品位和声誉。全体师生看到自己和学校的发展前景,一种积极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油然而生,学校终于光风霁月、重塑辉煌。
校长最原始的职责就是协调人际关系,做好该做、想做的事,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不在于如何去“管人”,而在于如何去“影响人”,即会鼓动别人,会服务别人,会成就别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师有一个愉悦的工作心情,使学生有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也能使校长自身跳出俗务的圈子,做自己的主业,否则只能陷入事务圈子,荒废了自己的专业,还会被教师看轻。我校正呈现“教师勤勤善教、学生彬彬有礼、社会殷殷期望、学校欣欣向荣”的良好办学生态环境。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教育不是发财的行业,教师不过是人才成长道路上的铺路石与引路人,无名可追,无利可图。只有放下名利,才能静下心来钻研业务,才有可能成为名师从而创建名校。
一支严谨从教而不敷衍的队伍
名校之名,在于名师,办好一所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这些年来,原来我校的年轻教师大多数已过而立之年,他们的工作仍有热情但缺激情,出现了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高原反应”。这种阻碍我们发展的反应往往并不是我们所处的外在环境,而是我们拥有的心态。优秀的师德情操能焕发教师的责任感、荣誉感、工作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因此,学校要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树立职业幸福感是名师工程的桥头堡,要求教师具备职业的高标和事业的爱心。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为丰富的学习形式,让教师开阔眼界、开拓思路,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所以,我们要做好“专家引领”和“校本培训”,不能停留于“一毕业就不学习”的窘态。具体可开展前沿理论、名师课例、课件制作、论文撰写、命题研究、课题实验等实实在在的“短、平、快”培训,培育浓郁的教科研氛围,为教师寻找教育教学新的兴奋点、生长点。积极倡导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自己的代表作——精品课(“录像研讨课”),扎扎实实地抓好高效课堂,在鼓励教师研究课堂教学的同时为教师创设
专业发展的舞台,做好“教学设计、片段教学、课堂评课、学科技能”等教师教学技能的训练和比武。充分利用我校外部平台关系,与教科所、名校建立网络教研关系,以实现市教科所、县进修学校的学科专业零距离指导。通过各级的教学设计比赛提升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通过片段教学比赛提升教师对高效课堂的把控;通过学科技
能比赛提升教师对现代教学技能的掌握;通过参与市县级的命题工作全方位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我校拥有一批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的积淀深厚,素养较高,养在深闺人未识,他们的作用还没得到充分发挥。要积极创设平台发挥他们的“支撑、示范、领跑”作用,继续培养和引导他们成长为名师。
名师不仅是“讲”出来的,也是“读”出来的、“写”出来的。学校教学工作和学习写作的比例应该是“黄金分割点”,至少腾出三分之一时间用于读书思考写作。我校积极引导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各种课改书籍和《中国教师报》、《中学学科教学参考》、《班主任之友》等优秀的教育报刊,读一些教育名著或温暖生命的书。鼓励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并利用教师例会的平台进行心得交流、讲座。教师现在面临越来越难越来越复杂的职称评聘,更要做到教学有高度、教研有深度。针对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想方设法解决,及时写出反思和总结。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磨炼中,不断地坚持成功、改进失败、积累经验、总结提高,把感悟体会上升到理论认识,这样就可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由此,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发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平稳过渡,逐步锻造一支书卷型的教师队伍,营造一个书香型的校园氛围。
一套尊重世俗而不媚俗的管理
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现实,世俗是以成绩、升学率论英雄的,违背了这一点,我们将无立足之地。但我们应该清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西方也说,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培养。育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好比马拉松赛跑,最初的领跑者并不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改革开放30年来的高考状元如今还有几个风光依旧?因此,真正的名师名校是既重视分数,又不为分数论,是通过提高学生的素质来提高成绩的,是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现象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人格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校在这些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确立了办学理念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管理机制为“德育·长效、教学·有效、后勤·高效”。倡导“引导探究、自主合作、当堂巩固”的有效教学,尝试“晨诵、午写、暮思”的学习模式,推广实验操作教学和多媒体情境教学,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开拓精神。我们采用素质教育为主,应试教学冲刺的模式。在一个循环三年六个学期中,前四个学期甩开考试话题,以引导学习、联系生活、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学会思辨为主,第五个学期则针对中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概括、总结,而最后一个学期尤其是中考前的最后两个月,则针对中考进行强化学习。由于有了前期的扎实基础与丰富的内涵垫底,冲刺的效果一般不错。
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农村学校宁静致远,养成一颗孜孜不倦的热心,锻造一支默默善教的队伍,营造一个循循诱导的氛围。这样,农村学校也可以育名师创名校,真正实践教育的均衡发展,造福一方乡村人民。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