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2015-05-30刘艳艳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

刘艳艳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开放型的经济需要大量的外宣翻译人才。而我国的外宣翻译人才非常匮乏。本文认为在明确外宣翻译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建立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外宣意识,加快翻译教学的改革,加强翻译实训环节。

关键词:外宣翻译人才;外宣意识;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1-095-0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越来越深入,与国际社会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已经全面进入开放经济时代。沿海地区自不必说,地处内陆的广大地区也在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经济发展中,除了要考虑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和条件等硬件以外,还要加大投资软坏境,如思想观念,文化氛围,政策法规和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水平等。而投资软环境是离不开有效的对外宣传和高素质的外宣翻译人才的。

一、外宣翻译译者存在的基本问题

外宣翻译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翻译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外宣翻译对译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但是我国的外宣翻译译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并且专职从事外宣翻译的人员不多,大多数译员都是从事普通翻译的。他们对外宣翻译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自身的汉语及英语素养没有达到较高的水平,或缺乏外宣翻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训练,使得外宣翻译的质量良莠不齐。

(一)语言功底薄弱

外宣翻译译者综合素质不够,首先体现在语言功底薄弱上。对源语言不加细辨就草率翻译,不仅译文的质量不高,而且会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宣传。我国的外宣工作主要是汉译英的表达问题。但是很多译者并没有真正掌握汉语所想表达的原意。某些杂志反复刊登的商品的推介广告的英译文就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把“白象”电池译为“white elephant”,把“帆船”地毯译为“Junk”.结果都导致商品在国外市场无人问津。

(二)对西方文化缺乏了解

外宣翻译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体现在他们对中外文化的了解上。文化差异导致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西方文化,对我们中文里某些约定俗成的词句进行原封不动的机械翻译,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达不到我们对外宣的目的。如“金鸡牌”闹钟的英文商标被先后译为“Golden Cock”和“Golden Rooster”,可是“cock”在英文中除了表示公鸡的意思外还有“男性生殖器官”的意思;“rooster”还有“狂妄自大者”的意思。这使得该产品从来未得到国外消费者的认可。

(三)责任心的缺乏

虽然大多数外宣翻译人员具有海外求学的经历,或者学历高,英语驾驭能力强,但是却缺乏责任心。在翻译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外宣翻译,望文生义,一知半解,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这也是外宣译者素质不高的体现。

二、外宣翻译人才的基本素质

外宣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字翻译。它不仅是翻译,更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为了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外宣翻译必须要精确,清晰,易懂。这就要求外宣人员除了具备一般翻译的素养以外,还必须具备对外宣传者的必备条件。

(一)高度的政治敏锐度

外宣翻译会涉及到我国的经济问题,人口问题,政党问题,台湾问题等有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问题,所以事关重大,翻译时务必要小心翼翼。这也要求一名合格的外宣翻译译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度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例如:“中国大陆”是“the Chinese mainland”或“chinas mainland”,而绝非是“mainland China”。

(二)扎实的语言功底

矛盾曾经说过:“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语言,是从事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在外宣翻译中,精通中文有利于理解,精通外语有利于表达。外宣翻译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中文功底和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还要有扎实的外文功底——大量的词汇,较好的语法和修辞知识,特别是对外国的文化风俗要深刻了解。外宣翻译中由于中英文语言修养差而造成的误解并不罕见。例如,把“教师休息室”(facultieslounge)误译为teachersrestroom,把“街道妇女”(housewives in the neighborhood)乱译为street woman(在街头出卖色相的妇女)。这些翻译都是荒谬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外宣翻译人才,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善于思考,勤于练笔。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磨砺,才能造就一身扎实的功底。

(三)广博的文化知识

翻译涉及到两种文化,而文化又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外宣翻译人员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知识面越广,翻译时就越得心应手。知识面的扩大主要靠译员平时的不断积累。好的译员首先要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百科知识。其次要有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因为知识的积累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

(四)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

英汉两种语言不是完全对等的。漢语中有很多词,词组或者句子在英语中都没有完全对等的说法。把这类词,词组或者句子翻译成英语时,就需要译者不能想当然的去翻译,而要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译成最能表情达意的文本。例如,“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这句话有人译为Cadres should talk about politics。这个译法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武汉东湖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中国“文化输入”战略视野下的外宣翻译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给人的印象就是领导干部在高谈阔论,把政治挂在嘴边上。实际上,“讲政治”的“讲”不是口头谈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强调和重视,而是说领导干部要有政治头脑,政治全局观念和政治敏锐性。因此,“领导干部要讲政治”应该译为“Cadres should be politically minded”.这样就能准确的传达出该句话所表达的内涵。

三、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创新机制

翻译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体系,需要一支富有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而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更难,因为除了扎实的翻译理论功底和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以外,外宣翻译人员还需具有精通中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素养。但是,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很小一部分211,985高校拥有较强的师资和办学条件以外,大多数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都脱离了社会实践,教学理念非常落后,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无法满足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因此,地方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翻译课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加大翻译实践训练,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翻译人才。

(一)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的人才培养理念

我国传统的翻译教学对翻译的专业性和应用性重视不够,这直接导致了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各个方面与社会需求脱节,培养出来的翻译专业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翻译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高校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培训,也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经验。翻译教学要具有高度的实践性和市场化取向,并在教学内容中充分体现出来。例如:翻译前的准备工作,翻译的速度问题,翻译的成本问题,翻译伦理问题,如何与客户和翻译公司打交道等等。

(二)建立一支富有翻译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由于外宣翻译的特殊性,对师资的要求比较高。而大多数高校的翻译教师都缺乏实际的外宣翻译的经验,这不利于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培养专业的外宣型翻译人才,需要“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连接行业协会、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从师资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实习实践和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翻译专业教育体系”。高校应与当地外事部门,翻译协会,外企或者涉外旅游部门等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高校应聘请具有丰富外宣翻译经验的人来做兼职教师,也可以建立一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训练。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教师缺乏实际外宣翻译经验的问题,可以选派教师到外事部门或者翻译公司“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外宣翻译意识

外宣翻译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它是国際沟通的桥梁,负责向全世界客观的介绍中国,传播中国国家形象。因此外宣翻译人员必须要清楚外宣翻译与一般翻译的不同,充分认识到外宣翻译的特殊性与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了解国际社会的最新动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外宣翻译原则方面的教育。“内外有别”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对外宣传在任务、对象、内容、形式和语言文字方面都有“别”,因此外宣翻译人才除了必备扎实的外语基础之外,还要掌握跨文化交际方面的技能。

(四)改革翻译教学方法

在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各高校也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把需要翻译的稿子发给学生,由学生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翻译出来,然后再对学生的翻译进行点评,最后由老师提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这种教学方式与其说在培训学生的翻译能力,不如说在帮学生改错,这是不符合现实中的翻译特点的,也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欧美国家采取的是翻译工作坊的教学方式。课堂模拟工作坊,从外承接翻译项目,学生像专业译员一样,对所承接的项目进行各自研读,集体讨论,以合作的方式来完成翻译。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方式在我国也已经越来越多的被采用,但是还不够普遍,教师的角色转换还不够彻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还不够充分,传统的翻译教学色彩还很浓重。因此,高校教师急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五)加大翻译实训环节

“要想通过教学让某人成为出色的翻译家就像企图通过教学让某人成为语言专家一样地困难。作为教师,你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提高水平”。翻译能力只有在翻译实践中才能提高,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更不可能在象牙塔里完成。因此,各高校应该在课堂体系中增加笔译和口译的实践练习。在笔译实践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各地的公共场所和旅游景区搜集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对搜集来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修改意见。在口译实践中,最好能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外宣活动中去,感受外宣翻译的重要性。在课堂中,也可以采取实景模拟的教学方式,设置不同的版块,如景区导游,新闻发言人,讲解员等等,让学生感受一下口译现场的紧张氛围,消除口译的神秘感,为提高自己的口译能力打下基础。

四、结语

外宣翻译人才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建设日益开放的今天至关重要。但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外宣翻译人才却极度匮乏。为了满足社会对合格的外宣翻译人才的需求,高校就要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翻译工作坊式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深入了解外宣翻译创造条件。各级政府和部门也应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外宣翻译,加大对翻译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早日解决外宣翻译人才匮乏的问题,为促进我国对外交流,传播我国的国际形象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爱泼斯坦,林戊荪,沈苏儒.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J].中国翻译,2000,(6).

[2]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27~28.

[3]李明.翻译工作坊(汉译英)[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2.

[4]唐艳芳.从外宣资料的英译看译者应具备的素质——兼谈规范翻译市场[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51—54.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
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尝试
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职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培养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