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进思远: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创新与传承
2015-05-30王吉成尹琪师燕妮
王吉成 尹琪 师燕妮
[摘 要]在高等院校,以专职辅导员为主、兼职辅导员为辅,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类群体,称之为高校辅导员团队,该群体工作内容与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工作方式必须要以团队的形式存在。针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所存在的先天缺陷与后天缺失,有必要从团队文化及组织形式建设的层面进行创新,并以团队构成、激励机制及科学规划为突破口,实现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传承。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团队 创新 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61-03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和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教育部24号令”)的相继颁布,标志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掀开了崭新的篇章。其中,中央16号文件已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教育部24号令则对高校辅导员的任职要求与工作职责、人员配备与选聘机制、人才培养与后续发展、日常管理与科学考核等做了详细规定。各高校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规定,陆续按照比例和实际要求建立了奋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辅导员工作队伍。
一、寻因: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价值所属
根据上述中央16号文件精神可知,在我国,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的双重任务,扮演了人民教师与管理人员的双重角色。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与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主力军,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艰巨使命,并在这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具体而言,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学生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核心与关键,更是推进辅导员队伍发展壮大的重要内容。
(一)助力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在当前形势下,专业化和职业化俨然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目标。全国各高校均在大力开展旨在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与工作能力的队伍建设活动。专业化和职业化主要表现为对辅导员胜任力的最基本要求。胜任力对于辅导员而言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具体包括综合素质、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等。此外,辅导员胜任力概念的外延亦在逐步扩张,如“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就是党中央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出的新要求与根本准则。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的提升必然需要一个载体或者空间,以真正实现辅导员胜任力的提升,团队建设能较好地发挥此方面的独特功能。
(二)助力于学生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学分制的推行、就业制度改革、学生数量持续增长、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等现象不断涌现,这意味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氛围、方式等都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面临上述新情况、新问题,高校辅导员承担的教育管理任务愈发艰巨。客观环境的变革亟须发挥辅导员团队的优势功能。更重要的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与重心均在基层,因而各项教育管理活动也是以班级或党支部、团支部为单位展开的。其中,高校辅导员作为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人员,最直接地参与学生活动,最及时地掌握最新的学生资讯,亦最清楚学生的需求,故较易与学生沟通交流,其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事业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目前辅导员的配备来看,人员结构上还不够优化,数量上依然存在部分缺口,发挥团队的作用与优势的需要显得更为突出。可见,大力推进辅导员团队建设,发挥团队优势,是新形势下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需要。
(三)助力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局的发展
上述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党中央在新时期做出的战略决策。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团队的战斗力决定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唯有团队建设成功,才能为辅导员队伍战斗力提升夯实基础。由此可见,辅导员团队建设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探索: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问题所在
辅导员作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引领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虽然各高校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辅导员队伍的持续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出现了一些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这在某种程度上难以保证辅导员工作任务的完成和作用的发挥。这种不相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团队先天构成的缺陷
目前,许多高校采取公开招聘辅导员的方式,对申请者的学历要求、学生干部经历提出了明确规定,但对其专业背景的要求却显得相对宽松、自由。相对而言,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辅导员应当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知识,部分新任辅导员,就存在此方面的先天性缺陷。众所周知,高校辅导员任务重、要求高,要求他们在工作之余额外补充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几乎不可能,也不现实。而对部分出身于理工科专业的辅导员来说,在全力以赴地完成大量的文案工作,诸如活动计划与方案、季度总结与评比材料等文件的撰写后,再要求其加强知识储备、专业能力等方面的锻炼与提高,十分不易。而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该部分辅导员自身的专业特长、才华展示及人格魅力亦相应的大打折扣。上述情况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高校辅导员团队整体实力的提高。
(二)团队后天协作的缺乏
由于现代高校对辅导员的管理实行校、院两级监管模式,这就使得整个辅导员队伍较易产生以块为主、条块分割的现象。具体而言,辅导员个体之间可以独立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在这一方面基本上能较好地发挥各自特长。然而从全校的视角来看,各院系辅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却时常存在大量机械式的重复性劳动。因受到管理机制体制、领导层的思维观念等因素影响与制约,辅导员内部间的界限与隔阂并没有完全打通,因而必然存在共同发展平台狭窄的现实问题,辅导员的优势、特长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当然无法形成。相反,上述现象常易造成部分辅导员面对某项工作力不从心甚至无所适从,致使学生群体较少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学生工作所带来的良好熏陶与积极影响,辅导员团队的现实价值无法得到应有的显现。
(三)团队建设意识的缺失
一般而言,高校辅导员团队均以院系为组织单元,其战斗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中个体的能动性发挥及所在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的领导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各高校职能部门对于本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及战斗力激发方面的介入较微弱。究其根源,在于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意识的缺失。其具体表现为:在队伍建设的理念培养上,大多数高校仍停留在对辅导员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一般化考核,或者仅关注辅导员团队中典型个体的栽培与激励,而极易忽略整个辅导员团队建设;在具体的工作机制上,虽然各高校都设有辅导员工作例会、辅导员之家、辅导员沙龙等诸多形式的工作载体,但在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制度化与体制性建设层面则相对薄弱,尤其是针对辅导员队伍的“隐性”缺编和不定期流动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尚未形成有效的长远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各高校均倾向于培养辅导员团队中的典型个体,例如通过评选优秀辅导员、学生工作先进工作者等方式推优选贤,在通过团队建设的途径来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与形成职业认同的激励方面,尚有很大空间。
三、求进: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创新与传承
(一)筑魂:重视团队文化建设
重视与强化团队文化建设是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核心与关键,是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根本动力,亦是实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强化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理念,以培养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努力使团队中的每一位辅导员都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着力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层面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此外,各高校还应积极促进“个体张扬与整体和谐相统一、培养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相统一”的团队文化特质的形成,协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健康环境,引导团队成员协调一致,稳节奏、高效率地行动,从而彰显现代化辅导员团队创新进取、勇于奉献的独特魅力。
(二)健体:引入权变组织理论
根据企业管理的权变组织理论可知,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最优途径或固定模式来组织团队、制定决策,而必须依据内外环境的变化灵活采取科学合理的组织形式。企业战略、组织结构、技术能力和外部环境共同组成了企业组织必须考虑的重要权变因素。将上述理论科学地应用到辅导员团队的建设中,即意味着辅导员团队建设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基于院校情况、学科环境、团队成员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各辅导员团队建设所面临的环境均不一样。即使上述基础环境均相似,在软件环境方面也必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因而,一个团队的建设只有不断地适应形势与任务的灵活变化,才能不断增强生命力与战斗力。因此,要想实现辅导员团队建设的突破,必须在创新发展方面寻求突破,走出特色之路。
四、思远: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传承路径
(一)积蓄能量:团队构成严格化
不言而喻,团队个体的素质能力决定了团队竞争力的高低,建设高素质的团队必须从成员个体的选择、培养入手。因而,各高校应集中精力塑造政治觉悟强、业务能力精、纪律作风正的辅导员个体。具体而言,各高校应不断完善现有的辅导员选拔制度,并加大实际执行度,做到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成辅导员选聘工作,以期将那些懂管理、善教育、肯奉献的优秀成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同时,需创新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在岗培训、骨干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加强对新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使辅导员在培训中开拓视野,拓宽工作思路,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落实到宏观层面,各高校应对全校辅导员的综合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全面调查摸底,以此为基础,系统分析全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状况和各院系的特殊情况。然后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辅导员团队进行优化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应勇于打破院系界限、专业限制等传统的隶属框架,在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的前提下,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有效的序列化调配,最终实现辅导员工作团队的科学构建,以及辅导员工作团队整体效能的充分發挥。只有科学构建辅导员团队,才能为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积蓄源源不断的新能量。
(二)永葆活力:团队激励机制化
每一个团队的前进都需要激励,辅导员团队建设亦离不开激励,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推动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内在价值驱动。因此,在辅导员团队的日常考核中,考核者应坚持“全面标准化与个体差异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的原则,促进辅导员在团队化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行为主义与团队建设理论在进行团队激励机制的研究时,多强调奖励、沟通等物质或心理层面,这些激励措施对辅导员团队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物质层面上,各院系应确保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逐步完善辅导员津贴、补助制度,将辅导员的劳动成果与岗位聘任、工作评优等实际问题挂钩。在精神层面上,落实辅导员职务、职称评定工作,合理安排辅导员享受副科、正科、副处、正处等各级待遇;客观公平地开展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职称评定;为辅导员积极提供外出考察、深造学习、挂职锻炼等机会,全面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后顾之忧。无论是物质奖励抑或是精神鼓励,都应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适时合理科学,唯此方能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辅导员工作团队实现持续发展,永葆活力。
(三)谋求长远:团队规划科学化
为了实现辅导员团队建设的长远化发展,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科学规划的重要理念,做好团队建设的方案设计、实践优化、评价标准制定等工作。通过深入研究团队建设的潜在规律与典型案例,长远地规划出符合院系情况、突出本单位特色的辅导员团队建设方案,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优化。团队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按照团队发展阶段论的理论说明,一个团队发展的生命周期囊括了团队的组建期、激荡期、规范期、执行期和休整期。由于辅导员团队建设过程中,内外部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再加之其团队成员之间及团队整体的认同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而,辅导员团队建设必然既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工程,也是一个发展的系统过程。对此,团队成员应当及时调整与优化建设方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是适应高校改革发展进程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由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现阶段高校辅导员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工作范围、客观环境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辅导员队伍凝聚力、创造力与向心力的增强显得尤为迫切。在团队建设的理念下,积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意义深远的育人工程,它需要辅导员自身、所在学校院系以及各类主管部门的协同努力方能真正实现,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
[ 参 考 文 献 ]
[1] 贺新芳.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10).
[2] 周邵生.用团队模式建设辅导员队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6).
[3] 宋娜.高校辅导员队伍团队建设现状与改革路径探析[J].高校辅导员,2013(6).
[4] 王瑞杰,林旻.高校院系学生辅导员团队建设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2(4).
[5] 商圣虎,等.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及努力方向[J].赤峰学院学报,2014(5).
[6] 张丽琴.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的新思路[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陈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