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整合框架视阈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发展探微
2015-05-30徐小雁
【摘要】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往往呈现出一致性,其弊端是忽视了大学生应进行因材施教的现实,英语教材多为纸质书本,无法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听说环境。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英语教学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也促使英语教材发生变化。本文基于整合框架的背景来探究大学英语教材应如何发展。
【关键词】外语教学;网络;整合;大学英语教材;发展
【作者单位】徐小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 。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学改革项目(英语专业“三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项目编号:JY-B201262。
英语作为一种沟通的工具,在实际交流中,主要体现的是其听说功能。而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教材的编写仍然偏重于单词和阅读,这种教材体例只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无法满足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的需求。同时,英语教材的载体不再仅仅是纸质书本,多媒体、网络平台等逐渐成为学习英语的工具。因此,大学英语教材内容的编写应是在公共英语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专业性和学术性,在形式上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整合框架的背景概述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是指将外语教学的任务和内容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并利用网络技术提供的网络平台和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英语资源,实现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的目的。网络技术与外语课程有效整合后,创造出三点新的价值。
第一,提供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资源。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下载音频资料和电子材料,通过观看美国电影可以学习真正的美式发音,通过看英语原文可以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写作。
第二,有利于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课前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将要学习的任务和相关重点,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下载相应内容提前预习,这样可以及时发现不足,避免在课堂上因不懂而产生盲点。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形成互助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可以交流学习的方法和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第三,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检验英语学习的标准,除了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还要能够进行流利的英语交流。在英语教学中,虽然设置有听力课和口语课,但因为课程时间有限,学生除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外,课后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练习和巩固英语。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进度选择感兴趣的资料进行学习,这种个性化选择除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目的外,还能提高其英语水平。在计算机网络给外语教学带来变化的同时,也势必影响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英语教材。
二、当前大学英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纵观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从以阅读能力为主到听说读写结合的综合培养历程。然而,现今的大学英语教材在编写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全面性不够
英语四、六级考试是一项全国性的英语考试,主要是为了考察并评价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虽然四、六级考试只是一种达标性测试,但是没有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许多大学生依旧认为自己是在被动地学习英语,四、六级考试就是一种应试教育。同时,四、六级考试的单词常出现在教材的词汇中,有时教材甚至会对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出现频率高的单词进行重点标注。除此之外,教材的练习题型会仿照考试的相关题型,书本中阅读文章来源也同考试文章一致。这样一来,大学英语教材就会受制于应试教育,一方面不能培养大学生独立学习英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也不会有兴趣继续学习更深层次的英语。所以,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任务和目的不应受制于应试教育,而应以全面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来编写。
2.侧重基础英语,教材面狭窄
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各大学校对大学英语教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而升学率的提高也降低了入学门槛,因此,市面上推出的大学英语教材往往偏重于基础英语。当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同样的英语教材,对于英语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不仅没有起到巩固英语知识的作用,反而会因为耗费精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时候,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就要为从事专业领域或者学术领域研究积累更高层次的语言储备,否则只靠基础英语是无法继续深造的。当然,对那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基础英语的学习是必要的,因为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普及工作的深入,学生在初中和高中英语学习期间就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当他们进入大学后,再继续学习基础英语已经不合适。因此,大学英语教材不应只重视基础英语,还应朝着通识教育的方向发展。
3.主要载体是纸质书本,形式单一
尽管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进入英语课堂,教师也会利用幻灯片编辑教学内容,但是网络技术的运用并不普及。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电子书形式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其载体不再是纸质书本,而是电子版本的形式,但是也只是载体的改变,其实质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在传统的纸质大学英语教材中,由于图书的出版篇幅和英语教学目标的限制,大学英语教材往往是针对整体学生编写的,大学生并不能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同时,纸质图书一旦出版就会长时间被学生使用,即便要进行修订也不能立刻进行,这就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速度。除此以外,随着英语听说读写内容的细化,相应地出现了例如快速阅读教材、听说教材、写作教材等不同类别的英语教材。然而,由于课时的限制,学生只能粗略地学习这些教材,不能进行精细阅读或者专门的练习听说。由此可见,纸质英语教材不仅无法保持时刻更新,还会因为教材的利用率低而造成资源浪费。
4.缺乏全面的听说素材
随着教学大纲对英语听说能力要求的强化,大学英语教材出现了相应的听说教材。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仍以阅读为主导,这导致一方面听说的课程设置少;另一方面英语教材的编写依旧是以英语阅读教材为主导,编写较为简单,主要是日常对话,很少有比较连贯的听力和口语练习。因此,在这种教材编写的体例下,学生的主要精力仍集中于阅读文章和记忆单词,很少真正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锻炼口语和听力。
三、整合框架下的发展途径
1.形式上构建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材
同传统的纸质大学英语教材相比,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材是指集音频、文字、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教材。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材其主要特点:第一,音频和图像资料的运用能直接反映出实际语境的多样性和生动性,全面反映出语境的真实情景,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并模仿相关的对话和文章。学生在大量练习并记忆这些对话和文章时,不仅可以纠正发音问题,还能积累交流的素材。第二,立体化教材突破了时空限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传统教材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和即时通信工具,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视频聊天,突破以往只能和固定搭档联系的限制。第三,在传统英语教材中,学生学习英语的资源主要是课本;通过建立立体化的大学英语教材,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学习平台下载相关英语学习资料,或者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教师或者同学就不懂的问题进行询问从而获得解答。在这种立体化的教材模式下,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学习,并根据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资料进行补充,这不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扩大了英语的学习资源。同时,通过网络平台检索相关资料还能节约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内容上以公共英语为基础,以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加以区分
现在不少学生进入大学时,其英语基础就已经打好,因此,大学英语教材除了进行公共英语的编写,还要注重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的编写。大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的基础上,更要学习其相关专业的英语,例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应学习法律英语,商务专业的学生应学习商务英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应医学英语,只有学习好专业英语才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工作。对那些想要做研究的学生来说,学术英语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从事学术研究时,许多文献都是以英语作为中介语言的,掌握好学术英语才能具备从事研究的语言条件。因此,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应该以公共英语为基础,以专业英语和学术英语加以区分,通过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打造全新的大学英语教材。
[1]蔡基刚. 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理念问题研究[J]. 外语研究,2011(5):5-10.
[2]于博灜. 整合框架下的大学英语教材发展路向探析[J]. 外语电化教学,2010(6):77-80.
[3]张利华. 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材改革[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2):74-75.
[4]何培芬. 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 外语电化教学,2007(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