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与民族音乐学
2015-05-30石娟娟
【摘要】 在革命战争时期,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界人士聚集延安,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开展文艺出版和发行工作,大量的民族音乐出版物出现,是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重点介绍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和其特点,分析其对民族音乐学的影响。
【关键词】 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民族音乐学
【作者单位】 石娟娟,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在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是中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界人士聚集延安,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开展文艺出版和发行工作,大量的书籍和报刊在宣传党的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鼓舞了人民积极参加革命。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研究延安文艺出版物,其中研究文学出版物的占绝大多数,而对音乐出版物的研究较少。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可以排在各解放区的前列。大批音乐工作者为了响应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开始了对民间音乐的整理、收集和研究,不断探索民族音乐发展的新道路。在此期间,大量的民族音乐出版物出现,这些出版物是民族音乐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与民间音乐出版物
在革命战争时期,延安不仅是革命中心也是文艺中心,大量的民间音乐出版物在延安出版发行。在这过程中,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编辑出版的音乐书籍和报刊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广泛、学术成就最高。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成立于1939年,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包括马可、张鲁等,他们发现了民间音乐的价值,对其开展了大量的采集和研究工作,采录了大量口头传承的民歌、戏曲,主要是秦腔、信天游等,并对这些民间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把研究成果编辑成出版物。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在短短的8年时间里,出版了10种民间音乐研究资料丛刊,收集整理出6部民歌集。这些经过大量田野调查的珍贵成果,是研究中国民间音乐的宝贵资料。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还创办了会刊《民间音乐研究》,发表了大量关于民间音乐的研究论文。
革命战争期间,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出版了大量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解放区音乐事业的发展,也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时延安的音乐家没有受过任何关于田野考察的专业训练,也没有受到国外相关学科理论的影响,他们的民间音乐田野采录实践与研究,是在实地采录工作中总结经验和理论,是完全建立在调查实践基础之上的第一手资料,非常难能可贵。
二、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的重要理论成果
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的音乐家在民间音乐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于两篇论文:一是《怎样采集民间音乐》,这是由张鲁等人编写的。这篇论文内容丰富,不仅包括民间音乐的采集内容、采集步骤、采集目的,还包括如何记谱、如何提高采集者业务素质等。这篇论文是民间音乐长期采录工作的经验总结,对实地调查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强调考察的现场性,具有鲜明的科学方法色彩。另一篇是《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是由著名音乐家吕骥编写的。在民间音乐学研究中,这篇论文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论文分别对民间音乐的范围、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与原则进行了阐释,论文中的一些观点,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不能只在文字资料上开展民间音乐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开展民间音乐研究。文章中的观点和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知灼见,不仅对田野考察具有重要的启示,也对民间音乐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革命战争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
在革命战争时期,延安一度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出版物,在众多的民间音乐出版物中,大部分是由中国民间音乐研究会编辑出版的。除此之外,还出现了许多与民间音乐有关的期刊,它们在民间音乐的研究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民族音乐》
陕甘宁边区音乐协会与延安新华书店联合于1942年4月创办了《民族音乐》期刊,它属于综合性音乐期刊,后来改名为《群众音乐》。该期刊自创办以来,登载了大量与民间音乐有关的文章和作品内容偏重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也是它重要的创刊思想之一,而且内容类型非常丰富,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音乐理论。针对在实践中遇到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论文有《略论聂耳的群众歌曲》《歌曲中国化的实践》等。二是音乐技术和基础知识。该期刊很注重民间音乐的群众性,刊登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文章,这些文章主要是介绍音乐基础知识与音乐基础技术,有利于广大爱好音乐的人民群众学习和了解音乐,有利于音乐的普及,如《怎样吹口风琴》《智慧技术的基础》等。三是音乐通讯方面。期刊一方面及时报道陕甘宁边区的音乐活动,另一方面也报道一些国外的音乐动态,同时介绍一些优秀的外国音乐家,通过学习外国音乐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如刊登《苏联作曲家在战斗》等文章。
2.《歌曲月刊》和《民间音乐论文集》
《歌曲月刊》是由陕甘宁边区音乐协会于1940年9月创办的,它属于机关刊物,偏重刊登音乐歌曲作品,不太注重音乐理论研究,所以刊登内容大部分是创作的歌曲作品和翻译的歌曲作品。同时,该刊物也不是单纯刊登歌曲,还强调一定的学术性,不管是翻译的歌曲,还是翻译的文字,都必须注明出处,必须有原谱、原文。该刊为革命斗争服务,刊登的歌曲往往会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激励人民,提振战士的斗志,如《百团大战进行曲》。后来该刊先后更名为《歌曲旬刊》和《歌曲半月刊》,始终坚持群众歌曲路线,为革命斗争服务,寻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对于介绍群众歌曲和研究群众歌曲发挥了重要作用。《民间音乐论文集》则汇集了当时一些著名的音乐家,包括马可、吕骥等,对民间音乐进行理论研究。音乐家关注解放区民间音乐的发展,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探讨和研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现在进行民间音乐研究,这些文章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四、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的特点
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抵抗日本侵略的重任,文艺作品都应该为抗战服务,民间音乐出版物也不例外。当时民间音乐出版物表现出了统一的思想,存在统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选稿重视田野调查成果。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成为文艺工作者的指导思想,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民间。广大音乐工作者响应讲话精神,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深入民间采集大量民间音乐。在采集的过程中,音乐家与人民群众一起生活,交流思想和情感,把群众中充满生命力的音乐记录下来,成为宝贵的田野经验。二是重视创造,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不管是民间音乐的采集目的,还是民间音乐的研究目的,最终都是要为民间音乐创造服务。当时民间音乐出版物喜欢刊登那些理论和创作结合的文章,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三是内容短小和通俗。在战争年代,对文艺传播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艺只有及时地传播出去,才能起到好的宣传效果。所以,短小和通俗的文章是民间音乐出版物的首选,而且注重文章的口语化,便于广大工农兵接受。
五、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对民族音乐学的影响
在革命战争时期,延安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出版物,这些民间音乐出版物对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民间音乐出版物记录了珍贵的民间音乐资料,总结了宝贵的田野考察实践方法,这些都是我国民族音乐学建立的重要基础。当时音乐家克服种种困难,在实践中摸索田野工作方法,为民族音乐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民间音乐出版物做的民间音乐研究是在实践中的理论总结和提升,其研究成果至今对民族音乐学发展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民族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
[1]陈宗花. 革命战争时期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研究[J]. 中国出版,2012(6):63-65.
[2]陈宗花. 解放区音乐民族化研究出版物初探[J]. 中国出版,2012(12):32-34.
[3]陈宗花. 延安民间音乐出版物与民族音乐学[J]. 中国图书评论,2012(10):110-112.
[4]石苏平. 延安时期音乐艺术的价值研究[D]. 西安石油大学,2012.
[5]高厚永.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形成和发展[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0(2):9-22.
[6]计晓华. 延安鲁艺时期的民间音乐研究[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1):124-126.
[7]刘鑫,杨雪男. 论延安“鲁艺”音乐的“红色经典”价值[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39-240.
[8]沈洽.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J]. 中国音乐学,1996(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