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四部曲”
2015-05-30韩翠芹
韩翠芹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我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环节:自学、互动、展示、能力提升。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四部曲”。
一、自学阶段
一般学习新课时多用此法,我常鼓励学生预习新知识。这时我会先提出“预习时不互相议论”的要求,然后一边巡视、一边鼓励他们:“看谁不用老师讲,能在预习时就把知识学会。”所以学生在预习时,都埋头看书、积极思考,在重点地方画横线,看不懂的画“问号”,准备上课时和同学、老师研究、讨论。那些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掌握了,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就异常兴奋。有的下了课还兴高采烈地去找我:“老师,这部分知识我已经预习会了!”而我则趁热打铁,一方面鼓励他,一方面又提出更高的要求:“你能课上给大家讲一讲吗?”这时,他们就会带着任务去进一步预习。
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学有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点,我采取了一些有力措施:低年级的自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若新课出现的字较少时,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学习课本中的知识点,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用小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的情境,让一年级的孩子根据平时买东西的经历,认识1角、2角、1元、2元……在练习中巩固对元和角之间关系的认识。通过自学,他们对知识了解的更深入;若新课学生很难理解时,我会给学生提供相应目标,告诉他们应知道、探究什么、要掌握什么、学习了有什么用等。这样更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又加强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传授。
二、互动阶段
通过第一阶段的自学,教师会发现学生哪些地方掌握得好,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已掌握好的知识点,我会跳过,只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加以巩固,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决学案中设计的习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其中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对掌握得不好的地方,我会作重点处理,采取同桌讨论、小组探究、教师讲解或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如,在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时,我发现学生自学结果很好,计算方法基本掌握,便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相关习题,并以小组为单位判断对错,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当我讲解《阿福的新衣》时,学生对新的概念“厘米、米”很陌生,很难接受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便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一起做接尺子游戏,我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把五把长20厘米的尺子接在一起,让他们体会此时的长度(100厘米),通过估一估课桌和黑板有多长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引进单位米的必要性,然后再说明1米和100厘米的关系,通过师生参与活动学习新的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在教学中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是视教学情景而定的,都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认知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
互动是在师生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使自己在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格养成诸方面都有发展,这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它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系统地提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从而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成数学认知结构。这既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的阶段,又是新的数学知识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的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内化数学知识,扩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或建立新的数学认知结构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展示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了相关的练习,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新知识,根据数学课的特点,我常让学生板演,有针对性地选几名学生把题目做在黑板上。这样集体讲解时能发现共性的问题,教师此时可以重点讲解,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做题中应注意什么,防止再犯类似错误。此环节的最大优点是通过学生的展示,教师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学生的不足,以对症下药,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能力提升阶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的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使其真正掌握,这既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步骤,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阶段。这对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的保持、训练技能和发展能力都具有其他阶段无法替代的作用。严格地讲,巩固和运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前者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牢牢记住,后者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教学实践中两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通常很难做出严格划分,因此将两者综合成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阶段。从活动过程的构成来看,这一阶段虽然主要是学生练习,但由于学生的练始终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导,因此能力提升阶段仍然是师生相互适应、协调统一的学习活动过程。
上述四个阶段,是根据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规律而划分的,它只反映了小學数学教学过程顺序结构的基本框架,至于每一阶段中的具体内容和实施办法,则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