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交流互动的有效性
2015-05-30周永美
周永美
小学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沟通是教学的关键。采用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让老师的教授与学生学习得到有效统一,让小学数学的枯燥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引导学生平等交流
教师要打破陈旧课程的束缚,在课堂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回答,在答题过程中,教师可进行适时引导,增加互动空间,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积不变”的乘法知识时,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直接对这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对学生说明了课堂题目之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如:“积不变与上节课学过的商不变有什么不同?你们对这个课堂题目有什么疑问?”让小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几分钟,提出许多对课堂题目不同的问题。再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自己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更多与教师交流的机会。结束第一轮的问题自主探究学习后,要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探究课堂题目的重点,“要让积不改变有哪些条件呢?”接着,要学生根据课本上的例题“5×7=35”回答问题,并提出答案的依据。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间的平等交流得到了加强,改变了传统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二、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的益处,使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的交流与合作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模式上,落实课堂上的合作与交流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统计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收集原始数据,第二组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第三组画出统计图。第一组的原始数据要准确有效,第二组对数据的计算要准确,分析要合理,第三组的统计图要准确清晰,一目了然。每一个小组分工明确,独立完成任务的同时又有与其他小组的交流与合作,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每一个小组的任务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不同的小组,更利于学生自主进行交流合作和小组任务的完成。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给予点评与鼓励。
三、提高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合作学习的关键。现在学生中在独生子女较多的情况下,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合作学习,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合作学习数学的动力与积极性,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交流与合作教学工作。及时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教师要理解教材,精心设计小组合作的目标,学生的合作学习兴趣才会得到培养。例如:在进行百以内的数加减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竞赛,答对题目最多的小组获胜。在小组竞赛中每个学生都要承担让小组获得成功的任务,每一个小组成员的成败都关系到小组的荣誉。学生不仅激励自己积极参与获得成功,还会鼓励和帮助小组中的队员获得成功,从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小组成员的集体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改善交流合作方式
交流与合作能够体现学生自身的协调性,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同学之间做到取长补短。教师要掌握并熟知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量体裁衣,设计出合理的交流讨论内容和课堂中思考的问题,把握好交流讨论的时间与场所。认真观察与总结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交流沟通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于学习的想法,生生、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均得到数学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比如:针对比较简单、问题答案比较单一的数学问题,如: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上提问,直接与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可以快速得到学生的回答。节省交流时间的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的之前的知识掌握情况。针对比较复杂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教师就要把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在让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的同时教师也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予小组不同的讨论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时间较短的交流合作5~10分钟,时间较长的可以让学生在长假或平时进行。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运用交流互动式教学方式。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的重要因素,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身为引导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畅游数学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