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5-05-30万秀英李朝军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10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化社区

万秀英 李朝军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要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促进知与行的和谐统一,生活化应成为品德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才能让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生活,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

如教学《社区的公共设施》一课,由于班级的孩子有来自于农村的也有来自乡镇和林业局的,农村并没有社区这种说法,因此学生对教材中的概念就比较陌生。我要将教材进行内化,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和认识。先将文中的概念生活化,让学生明白所谓社区就等同于我们的村子。他们的头脑中就出现了老人锻炼场等所谓的公共设施。对居住镇里和林业局的孩子,告诉他们社区就是我居住的乡镇和林业局。这些孩子头脑中呈现的是镇医院、健身器材区、超市、宾馆等。通过对学生现实生活的整理,不是把关于社区的空洞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到他所生活的与众不同的实实在在的“社区”,以及他的家与所在“社区”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对社区这个概念进行了内化,所以接下来的《我的邻里乡亲》《精彩的社区生活》两课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二、要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生活的情景

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如我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件能表达家人对自己的成长关怀,很有意义的物品,并思考这件物品为什么很有意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物品开始向大家进行温馨回忆:一件奶奶带着老花镜织就的毛衣,让人联想起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一部妈妈奖励的学习机,孩子解读出父母对自己殷切的期望……通过这样温馨回顾,激发并增强了体验强度,孩子们对于家人关爱的体验在课堂中犹如被放大镜放大了,强化了,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真”。

三、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不搞“纯而又纯”的教育。我在上《社会文明大家谈》这一课时,先布置学生观察课间同学们在楼道里、活动时的表现、社会生活中人们在公共场所的素养,课堂上大家把收集到的各种现象互相交流。但有时学生的认识在生活中遭受挫折,例如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公共汽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在现实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而不见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学生就有可能从人们积极的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建构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四、要利用资源,让课堂教学服务生活

品德与社会学科内容的设置要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因此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我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图像、声音、视频等带入课堂,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情境中真实地体验、交流。在教学祖国宝岛台湾一课时,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利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导入,在思念、盼望、惆怅等多种无法言表的感情交织下拉开了本课的教学序幕。这种导入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迫切地想了解台湾的更多知识。在学习台湾的地理位置时我将其制作成微课展示得学生,台湾的美丽与富饶、台湾文化两个知识点中我将农远资源中相关的视频如美丽的台湾、富饶的台湾、台湾故宫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给学生,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生活之中。使学生很快地构建了生活与教材的联系,顿时学习热情高涨,感到品德课堂不再枯燥、抽象,从而对品德与社会课产生亲切感。

总之,让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创设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自由的环境中充满兴趣地学习,使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真实的课程。

(作者单位: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镇中心小学校)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化社区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社区大作战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