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打比方”,让学生与数学柔性接触

2015-05-30施海健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分法小袋鼠认知结构

施海健

打比方是写作文时常用的一个修辞手法,它颇受学生欢迎。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学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感悟能力不是很强,尤其是遇上逻辑性强的知识点,有时学起来就显得吃力。对于理解起来有些难度的知识,我们可以适当借助打比方的手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与数学经验,使其思维的灵感迸发出来,既活跃了气氛,又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借助“打比方”,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关键点

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独特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有时不容易从数学问题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与特点,从而导致老师出现一些低级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关键点,我们可以通过打比方的方式,从而降低抽象知识理解的难度。例如:乘法分配律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难掌握,他们经常误以为a×(b+c)=a×b×c,教师可以通过打比方让学生对其进行理解。教师:袋鼠妈妈a有两个孩子,分别是b和c,外出的时候妈妈总是将自己的小孩放进口袋里,如果妈妈只把小袋鼠b放进口袋,那么对小袋鼠c公不公平呢?生:不公平。师:可是我们有很多同学将他们残忍的分开了,以后你们还会犯这个错误吗?生:老师我们不会再将小袋鼠C和妈妈分开了。通过巧妙打比方,教师为枯燥的定律赋予了生动的形象,构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情境。

二、借助“打比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数学学习是一个数学的认知过程,数学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输入阶段、新旧知识互相作用阶段、操作阶段,所谓输入阶段就是指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内容以造成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冲突,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接着就进入到互相作用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了两种基本作用方式:顺应与同化,而操作的实质目的就是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过程,对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一定的补充及完善。教师利用打比方,可以促进学生新知识结构的形成。比如:在教授二年级《平均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通过打比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把12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能够分成几份;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在这两种分法中,往往孩子比较乐于接受第一种分法,对于第二种,总是有孩子使用跟第一种同样的分法,口算出结果直接拿出4根为一份。那怎么才能让孩子看到平均分成3份就能马上采用想到正确的分法呢?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说12根小棒就像是12张牌,有3个人在打牌,就得平均分成三份,那你们会发牌吗?孩子们大声叫起来:“会!”就这样孩子很快掌握了第二种分法,以后不管碰到要求平均分成几份的题目,他们马上就想到了这种“发牌法”,正确快速地完成操作过程。数学教学中,生动的打比方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还能带给学生许多快乐,让他们真正地爱上数学。

三、借助打比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数感。所谓数感,指的是一种能够自觉理解数学的意识,良好的数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数感的培养途径通常是通过实践生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数感。打比方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做到信手拈来,必须做到勤于思考,这样才能累积更多知识,能举出更多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打比方还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教学时,由于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以至于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还可以采取更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学生在学习单位名数互化时,往往会出现类似6.5平方千米=0.065公顷的错误。教师可以利用打比方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师:同学们玩过跷跷板吗?如果我们班上有两个胖的学生跟两个瘦的学生一起来玩,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分配?生:将一个胖的和一个瘦的分为一组。师:如果将两个最胖的和两个最瘦的分配在一起,合理吗?生:不合理。师:6.5和0.065相比,6.5是胖的,0.065是瘦的,平方千米与公顷相比,平方千米是胖的,公顷是瘦的,它们4个在一起玩跷跷板就不平衡了。教师利用打比方将生活中的跷跷板和等式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上恰当地运用一些比方,比老师反复的讲解都有效,它可以巧妙地将数理与生活事理联结,它可以让生硬的数学语言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让生涩的数学知识变得柔美起来,它既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教师的教学变得事半功倍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寅北小学)

猜你喜欢

分法小袋鼠认知结构
谁的分法好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谁的分法更好?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小袋鼠
分蛋糕啦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神经功能评分的比较与改良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小袋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