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探索与实践:以中原工学院为例

2015-05-30江方日

东方教育 2015年10期

江方日

【摘要】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中原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进行认真总结,主要包括科学构建“一二三四五六七”资助工作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效率,依托制度化保障、规范奖助学金评审工作,采取人性化服务、做好学生日常资助工作。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学生资助工作;中原工学院;经济困难学生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1]。据统计,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总数达300万左右。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2]。200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形成在政府主导下的“奖、贷、助、补、免”为主的资助体系。据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2013年普通高校学生资助金额574.11亿元,比上年增加26.28亿元,增幅4.80%。[3]

中原工学院是河南省一所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现有在校生两万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约为24.6%。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时把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送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自2007年实行新的国家资助政策以来,连续多年获得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和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工作考核优秀单位,获得教育部举办的“国家资助 助我成才”优秀组织奖,获得中国青基会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优秀实施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高度认识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资助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依靠大量高素质的人才。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问题是一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方面[4]。在高校中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使所有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梦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学生资助工作是体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我国教育发展重要的价值取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对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资助工作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公平、高校的稳定。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维护校园的和諧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求。

(三)学生资助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合。资助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将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解决学生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在资助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爱校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实守信意识、感恩奉献意识,做到精神上培育学生,物质上帮助学生,能力上锻炼学生。

二、构建科学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学校始终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校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事,切实抓紧抓好,视资助工作为保障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设立了“一二三四五六七”资助工作体系。

“一”,即一个目标。全面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顺利完成学业,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二”,两块经费足额到位。一块是4%-6%资助经费,作为学生奖、勤、助、补、减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另一块是足额安排办公经费,按在校生人均不低于5元的标准配备,确保资助工作正常开展。

“三”,实行三级管理模式。学校成立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主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和财务工作的院领导为副组长,成员由学生工作部(处)、财务处、团委、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和各院系主要负责人组成,统筹、协调和指导全校学生资助工作;学校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管理学生资助工作;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落实各项资助工作,有效保证了全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树立四全工作理念。就是“全校联动、全员覆盖、全程培育、全力服务”,提高资助工作水平,推动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全校联动就是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主体,学校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院系提供基础支持;全员覆盖就是建立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确保资助政策全员覆盖;全程培育就是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在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的资助方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力服务就是所有学生工作人员全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尽一切可能满足学生的正当需求。

“五”,落实五个制度。即学习培训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评比考核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申诉投诉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定期和不定期对资助工作人员进行政策法规学习、业务技能培训、工作经验交流等,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日常管理制度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对资助工作数据、材料建立台账,加强过程管理;将资助工作纳入学校绩效工作考核和学生工作专项评比,建立评比考核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是及时、准确、清楚地对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和资助效果的反馈和真实记录;学校建立申诉投诉制度,开通和公布申诉投诉邮箱、电话,受理实名制申诉投诉,对每一起申诉投诉给予处理。

“六”,培养受助学生六种意识。即爱国爱校意识、奋发进取意识、自立自强意识、诚实守信意识、勤俭节约意识、感恩奉献意识。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资助育人体系的帮助下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七”,建立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七位一体、综合运用、混合资助”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效率

截止2013年11月份,共有20049人次获得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10076.89万元。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任务繁重,不允许出现任何错误,为切实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效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认真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嚴格工作程序为重点,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工作中严把审核关,《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是获取贷款学生信息的基本渠道,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贷款管理工作。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把《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审批表》审核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为银行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把审核关,由各学院在多方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核对,认真帮助贷款学生整理核对贷款材料,确保信息填报内容准确无误。

(二)以毕业生还款确认工作为抓手,推进精细化管理。在每年毕业生离校之际,组织贷款毕业生认真核对《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确认表》内的基本信息、联系方式、贷款信息等内容,保证所填写信息真实无误,以便每一位贷款学生离校后能正常扣划自付利息和本金。为每位贷款毕业生发放《致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一封信》,将《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装入贷款毕业生个人档案,对每名贷款毕业生留下的联系方式进行复核。做好暑期走访工作,进一步了解毕业生违约的真正原因及类型,向违约毕业生及家庭宣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督促他们按时还款,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

(三)以日常管理为根本,推进精细化管理。为所有贷款学生建立专门档案,所有材料规整到位;做好日常数据的确认、修改、变更和维护,每月报送欠息月报,每季度报送贷款质量报表。在2011年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模式由银行代理模式调整为支付宝模式后,为让所有尚未还清贷款的毕业生及时了解此项信息,资助中心通过电话、电子邮件、寄信等各种方式与贷款学生取得联系;同时,在学校网站发布公告,在校内张贴宣传彩页,大力宣传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变更事宜,保证今后工作顺利开展。

四、依托制度化保障,规范奖助学金评审工作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下简称奖助学金)具有奖励和资助的双重效能,这项惠民政策在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公平享有教育机会的同时,进一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由于奖助学金评定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学校始终将奖助学金评审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和细化相关管理办法,严格规范评审制度,建立健全奖助学金实施的监督、评价和考核体系,先后制定《中原工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实施细则》、《中原工学院国家奖学金评比办法》、《中原工学院国家励志奖学金评比办法》、《中原工学院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等管理文件,从制度上规范奖助学金评审工作。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最优秀的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对实施奖助学金提出具体工作要求,要求各学院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为组长的奖助学金评定小组,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掌握评选条件和标准,严格有关审核程序和环节,保证评选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二)科学管理,量化评价方法。采取定量评价方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进行科学评定,即分别从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学院综合意见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定,赋予不同的权重,加权后得到学生经济困难程度测评平均分值,实现科学、合理、有效地认定学生的经济困难程度。2012年有近5000名、2013年有近540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网络认定和复核,大大减小认定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态管理。

(三)严格评定,规范评审程序。在评审过程中坚持科学管理、严格评定、合理使用、定期考核的基本工作原则,严格执行“三公开、一公示”原则:即公开评比条件、公开评比方法和程序、公开推荐上报的名单,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方可生效,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上报结果进行认真审核。

五、采取人性化服务,做好学生日常资助工作

(一)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每年暑假将《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宣传手册、《中原工学院国家助学贷款简明介绍》、《中原工学院新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等相关材料随录取通知书一同发放,使新生及家长全面详细地了解资助政策体系的具体内容。同时开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专线电话,及时给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答疑解惑、提供帮助。在新生报到时,设立“绿色通道”,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办理绿色通道手续,确保新生在入校伊始就能感受到来自国家及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二)拓宽渠道,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积极挖掘校内岗位,岗位设置以校内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后勤服务等为主,尽量地给学生创造勤工助学的岗位。目前,全校共设有固定岗位950个,临时岗位2000余个,年发放助学金额总计160多万元。

(三)拓宽资助项目,增大受助学生覆盖面。除落实国家和河南省资助政策以外,还开展了传统节日及冬季送温暖慰问活动、特殊时期临时补助等其他资助项目。如2013年为99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过冬棉衣补助,共计9.92万元;为困难毕业生343人发放就业补助12.27万元;为22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寒假路费补助0.56万元;为全校学生发放中秋补助25.624万元;为1200名学生发放暑期社会实践补助39.3万元;为2587名学生支付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116.9944万元。

(四)拓宽资助方式,成立“爱心超市”。2006年9月成立爱心超市,动员全校师生向“爱心超市”捐献衣物、学习和生活用品。截止目前,爱心超市衣物流通量已达90000余件,平均每学期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衣物3000余件、各类学习和生活用品5000余件,同时还向学校周边贫困地区、希望小学和各类福利机构捐赠衣物达25000余件。爱心超市已经成为学校解决困难学生的又一有效平台,这一新的助学方式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20多家媒体报道,受到了广泛好評。

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中原工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一是资助工作目前主要以经济资助为主,帮困助学与育人结合不够。经济资助虽然能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略解燃眉之急,但他们心理困难、行为困难、学习困难的局面却没有改变,依然很难适应将来激烈的职场竞争,无法从根本上摘掉“困难学生”的帽子。二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难以激发学生自强自立的潜能。目前资助工作通常是由辅导员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将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机会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种模式淡化了学生本人的主体意识,结果造成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渐对助学金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且在获得资助的同时不能有效承担一定的义务,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相分离,反而变相助长了“助烟、助酒、助玩、助乐”。三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难以认定。尽管在困难学生认定时采用了量化综合评价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很难掌握困难学生的家庭实际状况和实际生活费支出。同时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各省市贫困的标准也不尽相同,进一步增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困难。个别经济不困难的学生由于预先知道学校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故意弄来一些不实材料而“浑水摸鱼”,把自己造假成“贫困生”,结果使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失去资助的机会。

为解决上述问题,打算采取相关措施,针对性做好如下工作。第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一对一”关爱活动,进一步推进资助方式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建设“物质型帮困、精神型帮困和发展型帮困”三位一体的帮困育人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免费职业能力培训、计算机等级培训等项目,解决由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焦虑、技能匮乏、就业困难等问题。第二,实施助学岗位实践活动。学校在适合学生助学岗位锻炼的部门设置助学岗位,要求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在承担一定的助学岗位工作才能拿到助学金,以避免滋生依赖、等待心理。第三,进一步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在具体认定过程中,学校严格把关,尽量排除人为因素,通过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其家庭基本信息(这比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要准确),开展对学生在校的生活状况调查(在校的伙食消费、

通信消费、零食消费、衣着打扮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库,并于每学年开学后填写家庭情况说明表,实施动态管理,杜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的“终身化”现象。

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5],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认识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合理优化配置各种资助资源,努力改进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科学构建规范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促进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发展,使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顺利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甘剑峰:《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第16页。

[2]崔迎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模式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第24期。

[3]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中国青年报》2014年8月27日第10版。

[4]田中良:《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5]刘建荣,李方柏:《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