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2015-05-30刘秀宏
刘秀宏
摘 要: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关键的一点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兴趣从何而来?认为兴趣从平时的说话、识字、扩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及语言的组织中得来。人们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情感的流露,或喜怒哀乐,或悲欢离合;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百句、十句、哪怕只有一句,及时地记录下来,这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关键词:写作;培养;兴趣
我们知道:说话和习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说话是口头表达,用的是口头语言,习作是书面表达,用的是书面语言。说话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思维结果表达出来的过程。在说话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思维具有条理性。因而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并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分析、讨论,促使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看法。这样,学生在平时的说话当中就可以互相纠正说话中出现的语病。久而久之,一个会说话的学生就会写作文,也学会了自己修改作文。知道自己的写作思路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等。通过自己的习作还可以与同学的优秀作文作比较,这样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能够找到更多的说话素材。教学中,学生在习作时也不会犯困、有畏惧的心理了。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提高作文质量。那就需要借鉴:小学语文精读课文大多都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小学生习作的楷模。比如,老舍先生的《猫》《母鸡》《草原》三篇课文,我结合对这三篇课文的讲解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猫》这篇课文重点从两个方面介绍:一是写猫抓鼠的尽职以及它的性格特点;二是写小猫的顽皮可爱。我在训练学生习作时指导学生去鉴赏、品味,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你喜欢哪些小动物?把你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的性格特点说一说,能否将课文中好的词语或句子用进去,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母鸡》这篇课文是借物喻人。重点写作者有讨厌母鸡到对母鸡产生敬佩之情全过程。文中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母鸡这一伟大的母亲动作、语言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越读越喜欢,不少句子我反复让学生去读,边读边谈体会,这样学生把母鸡与母亲做了比较,越读越觉得母鸡的可敬,不由自主地对这篇课文产生了兴趣。在兴趣中学习既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领会,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后结合这一课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把自己喜欢的动物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下来。
《草原》这篇课文作者抓住初到草原由远到近看到草原的景美、动物美、人更美。体现了作者既对蒙古草原的热爱,又对草原人民的赞美之情。重点让学生抓住文章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中心句对整篇课文进行理解,逐层剖析,让学生觉得原来作文还可以这样写,从中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
通过几篇课文的理解、分析,我们可以在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写人记事的写作训练。这样,既发展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能将习作方法的指导渗透于其
中,从而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并且让学生做好摘抄笔记的习惯。譬如一句感人至深的名言、一段生动细致的描写、一段热情洋溢的论述,哪怕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都行,这样日久天长的积累,写作之“池”就会越蓄越多。可以实现由内而外的灵活运用。只有让学生大量地、反复地、有兴趣地读书,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从中摘录或把自己觉得优美的词语、句子或感受写下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这些都是习作中必不可少的准备。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材料,从阅读中产生写作兴趣。学生在写作文时兴趣盎然,再也没有以往那种想着抄袭、仿写,甚至到抓耳挠腮、冥思苦想的境地了。可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意识地拓展习作空间,必然会引发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从而具有书面表达的积极性,收到良好的习作效果。或者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面对全体同学朗读优秀习作或优秀片段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探视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它才是获得知识进行自我创作的有效方法,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必然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的创作兴趣,激发学生去写自己别具一格的作品。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