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5-05-30王美琦
王美琦
摘 要:语言沟通能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顺利进行语言沟通、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而且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分析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的主要因素,实践并总结了几点改进的措施,以期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现状提供帮助和依据。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改进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障碍问题
幼儿阶段是儿童形成良好性格、养成正确习惯、培养道德素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的时期,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留守儿童因为长时间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导致在生活、学习、性格、情感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缺陷。如,由于缺乏家庭的关爱,他们对人冷漠,性格孤僻,喜独来独往,而且心理压力较大,存在心理上的障碍;由于缺乏家庭的监管,他们自制能力差,学习成绩不好等。
多半的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和教育,由于各方面的不足,导致儿童在语言沟通能力方面表现为:其一,言之无物。在家庭中,幼儿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没有过多新颖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生活琐事展开的。这就导致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不能寻找到“共鸣”点,容易在交流中产生自卑心理;其二,言之无序。爷爷奶奶由于受到的教育较少,文化知识和思想觉悟都偏低,除了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之外,甚至不能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严重影响幼儿的逻辑思维,导致语言条理性不强;其三,欲言又止。由于留守儿童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想说但却不知道怎么说,或者是想说但却怕同伴嘲笑多方面的顾虑,导致他们不能顺畅地进行语言表
达;其四,沉默寡言。由于留守儿童缺乏与人沟通的内容、技巧、能力和勇气,多数都以沉默代之,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自闭。
二、农村留守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改善策略
首先,在学校生活中,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情感。多半的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多少都存在自卑和自闭的心理,很难对人敞开心扉。我们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想尽办法弥补学生缺失的爱。因此,我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课间和他们聊聊天,问他们最喜欢的人,最喜欢做的事,夸赞他们今天穿得很整齐、很干净、很漂亮等。聊得久了,他们也会很自然地问我一些问题,倾诉一些心事;和他们做做游戏,像一个大孩子一样,有时候,我还觉得,和他们玩在一起,我变得更加年轻、更加快乐了。这样,不知不觉地敞开心扉,不知不觉地传递情感,不知不觉地表达着……
其次,在学校的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建立交流互动的课堂。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像走程序一样,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式单一,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平日在家里也多半是单方面地接受知识,思维方式本就比较呆板,很少与他人沟通。在学校若亦是如此,那么必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在课堂上,我会通过商量、鼓励、朗读和提问等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参与课堂交流互动。再加上留守儿童内心敏感、脆弱,因此,在指导学生语言交流方面,我都是用指导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批评,提高儿童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最后,在家庭教育上。即便有再多的人爱他,父母的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我会经常和留守儿童家长通话,一方面给他们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多给孩子打电话,除了嘘寒问暖之外,给学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讲一些城市里的新鲜事儿等,拓展学生语言交流的内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