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在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47例中的应用

2015-05-30黄建左红英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黄建 左红英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的效果,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94例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小组人际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功能指标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问题、情绪低落等指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功能及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51-02

儿童期受创伤可以使受害者的心理发生扭曲,长时间会发展为抑郁障碍。儿童期创伤导致的抑郁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情绪低落、缺乏兴趣、自杀倾向、敌对性较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有儿童期受伤史的抑郁障碍患者行合适的心理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小组人际心理治疗主要是以提高抑郁患者的人际关系为目的,通过限时、可操作而又短暂的心理治疗来缓解抑郁症状的一种方案[1]。国内外研究表明,针对有儿童期受伤史的抑郁障碍患者行小组人际心理治疗,效果良好[2]。笔者对47例儿童期受创伤大学生抑郁障碍患者应用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94例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病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DSM-IV轴I障碍中的抑郁障碍诊断标准[3]。整个研究均在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下完成。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研究中男18例,女29例,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为(21.4±2.6)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为(21.2±2.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的心理护理方案,包括护理人员与病人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倾听患者的心声等。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具体为:①小组机构的建立。建立由我院精神科人际心理治疗专家及主任治疗师、护士长、护理人员组成的人际心理治疗小组。②治疗阶段:心理访谈。治疗师会亲自单独会见每一位患者,以便更好地了解其抑郁程度,并向患者解释抑郁疾病是可以治疗的,协助患者识别人际冲突、人际缺陷及角色转变等主要困区,同时讲解人际小组治疗的具体方案及优势。开始阶段:患者通过相关练习相互介绍彼此认识,使患者逐渐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逐渐学会彼此相互帮助;同时向患者讲解小组治疗的具体流程,向患者解释抑郁与自己的困区有着重要的联系,鼓励患者之间就治疗方案进行研究讨论,并初步制定治疗的目标。中间阶段:集中每位患者的个性化差异制定综合的治疗方案,以互动的方式为每一位患者解决心理阴影,向患者解释困区的错误性,帮其建立正确的交流模式。结束阶段:加强练习生活中的交流事例,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患者发表其观点,并对患者的观点进行点评,从而让患者逐渐建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患者正确处理治疗期间存在的情绪,加强患者间的交流。③出院后指导。所有患者均采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其抑郁焦虑程度,鼓励每位患者加入本院精神科室的微信平台,以便通过微信获知最新的治疗指导消息,并通过微信加强患者间的人际交流,同时为出院患者开通24小时热线服务,患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拨打热线电话进行咨询。

1.3 评价指标 ①采用功能大體评定量表(GAF)[3]进行评分:内容包括采睡眠问题、情绪低落、行动变慢、缺乏兴趣等项目,每项10题,1题1分。用1~10分进行评估各项指标,分数越高说明症状程度越轻。10分为无症状,1分为症状最严重。②采用Zung[4]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其中两种量表各有20题,最终得分≤50分为正常;51~59分为轻度抑郁或者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抑郁或者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抑郁或者重度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睡眠问题、情绪低落、行动变慢、缺乏兴趣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睡眠问题、情绪低落、行动变慢、缺乏兴趣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儿童期由于心理等各方面因素均处于不成熟状态,一旦受到创伤,极易影响患者内心健康成长,渐渐地形成内心孤僻、与世隔绝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常规的护理方案不能够全方位地解决患者的困区及抑郁障碍程度[5]。

有研究指出,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抑郁障碍程度[6]。本次研究采用的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其主要机制在于可以为患者创造一个关于如何进行人际交流的微型系统,患者可以在团体间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相互反馈等,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交流方式,从而让患者对生活再次充满希望[7]。本研究显示,采用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仅为(29.1±2.3)分、(29.5±1.7)分,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案(33.9±3.3)分、(31.3±1.6)分,说明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也有报道指出,小组人际心理治疗采用互动交流的模式可以发挥患者的积极性,让患者阐述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并加以点评,使患者逐渐认识到人际交往的技巧,从而使患者感觉到团队的团结性[8]。本研究中,采用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后患者的睡眠问题、情绪低落、行动变慢、缺乏兴趣指标均显著得到改善,其中睡眠问题、情绪低落评分分别高达(8.4±1.5)分、(8.5±1.2)分,显著优于常规方案。

综上所述,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儿童期受创伤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金花.人性化护理对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958-959.

[2]黎慕.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433-1434.

[3]徐静泓,吴淑芳,潘卫萍,等.护理干预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具有血管损害因素抑郁症患者的疗效[J].江苏医药,2014,40(18):2239-2240.

[4]金凤仙,赵建利.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反应的发生率及心理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2013,34(18):2907-2908.

[5]金凤仙,赵建利.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3,34(20):3217-3219.

[6]护理综合干预对食管癌放射治疗后抑郁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23):2915-2916.

[7]蒋爱丁.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40-1741.

[8]段思羽,赵庆华.中风后抑郁症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42-1843.

(收稿日期: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