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脑血管痉挛性头痛一则

2015-05-30曾东杰何灵玲黎敬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5年10期

曾东杰 何灵玲 黎敬波

【摘要】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血管性头痛是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笔者以滋养肾阴之法,选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一则,取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六味地黄丸;脑血管痉挛;血管性头痛;阴虚阳亢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9-0025-01

脑血管痉挛引起的血管性头痛是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笔者以滋养肾阴之法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患者李某,男,25岁,学生,2015年3月15日就诊。主诉:反复头痛7年余,再发2天。现病史: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夜间醒来自觉头痛,范围以巅顶、两侧为主,性质为胀痛,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等其它不适,数小时后自行缓解,此后患者经常于受风、熬夜劳累等情况后发作,可自行缓解,2009年于当地医院就诊,行TCD、MRI等检查,诊断:“脑血管痉挛”。患者平素压力大,暴躁易怒,睡眠质量差,入睡困难,多梦易醒。患者前日夜晚洗冷水澡后再次发作,性质同前,伴头晕,持续2日不能缓解。现患者精神疲倦,纳差,睡眠差,二便正常,舌红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血管性头痛。中医诊断:头痛。辨证分型:阴虚阳亢。治法:滋养肾阴,平肝潜阳,祛风止痛。

处方:生地20g,山药10g,酒萸肉10g,茯苓10g,泽泻10g,丹皮10g,白芍15g,酸枣仁10g,川芎10g,荆芥穗10g,防风10g,柴胡6g,天麻15g,石决明20g,菊花l0g,龙骨25g,黄芩6g,炙甘草6g。共4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1服,可翻煮。2015年3月19日复诊,述就诊当晚服药后头痛症状缓解,服第二剂药后头痛症状消除,睡眠情况改善,继续服前方去川芎、荆芥穗、防风7剂,配合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使用,嘱患者自备六味地黄丸浓缩丸日常服用3个月,忌生冷与辛辣食物,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脑血管痉挛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颅底容量大血管迟发性收缩,常在血管造影或脑血流上表现为受累血管远端区域的灌注减少[1-2]。中医视其症状将其归入“头痛”、“眩晕”等范畴。《内经》指出外感和内伤是导致头痛发生的主要原因[3]:“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本病案患者平素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暗耗阴液,虚火内生,故暴躁易怒,失眠多梦。肝属木,脾属土,肝郁乘脾,脾土受损,故见纳差、舌胖有齿痕。素体阴虚阳亢,上亢之肝阳易化风上攻,故常于劳累、受風时发作头痛。本次发病在洗冷水澡后,持续2日不解,知其沐浴受风,外风入络,引动肝风。治疗当以滋阴为主,兼以祛风,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肾养阴。白芍柔肝养阴,酸枣仁补心安神,与疏肝解郁之柴胡同用,可疏肝养阴,搭配黄芩,免除肝火耗阴之弊。川芎为治疗头痛之要药,配合荆芥穗、防风,可祛风止痛,祛除新感之外风。天麻、龙骨、石决明、菊花,平肝息风,可平息内动之肝风。此外,治头痛需要注意引经药运用,两侧为少阳头痛特点,搭配柴胡、黄芩等引经药[3],诸药合用,有滋养肾阴,平肝潜阳,祛风止痛之效。服药后患者头痛症状解除,无外风之患,故原方中去川芎、荆芥穗、防风,再予丸剂服用3个月以善后,滋养肾阴,避免复发。

参考文献

[1]谷艳双,高广萍.中医辨证治疗头痛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172-173.

[2]张伟.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69.

[3]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88-289,294.

(收稿日期:201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