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探讨
2015-05-30朱慧艳
朱慧艳
摘 要:当前很多小学生在写作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抵触写作,惧怕写作、写作内容过于虚幻,写作缺乏合理的想象,写作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等。主要对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并根据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隐喻式写作教学的一些有效策略,以便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和思维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
一、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简述
小学语文的隐喻式写作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在共同分享学习中感受写作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并自主地将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写作表达出来。隐喻式写作教学是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它相比于传统的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也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隐喻式写作教学的一些相关策略
1.创设合理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隐喻式写作教学主要就是通过创设合理的写作环境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一些最为基本的物理情境,如课桌的整齐放置、教室内部的色彩搭配、教室的光线明亮程度以及教学设备的合理摆放等。教师还应该合理运用并适当改变这些物理环境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一堂标题为“我最喜欢的动物”的写作课堂上,教师提前准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动物卡片,如小狗、小猫、小白兔等,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声音,并简单地表述它们的基本特征,还可以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这些动物的一些其他特征。这样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激发了写作热情,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隐喻式写作教学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创设更加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来更好地实现写作效率的提升的。如在“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的写作课堂中,教师首先通过谈话导入。老师说,“前些天参加了我们班举行的‘我来夸夸他(她)的活动,了解到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中,都认识了很多可爱的小伙伴,他们有的助人为乐,有的调皮可爱,有的爱哭爱闹……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机会,根据小伙伴的特点,写篇文章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随后给出了一些简单的要求:这些伙伴们有的是你的同学,有的是你的邻居……而你一定很了解他们,喜欢他们,他们做过的许多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要求学生完成填空:我要写的印象 ,选择的一个事例是 。写好后让学生交流总结这次写作的要求:写小伙伴的一个特点;用一件事来写;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要能体现人物的特点。这种隐喻式教学,给学生创造出更加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帮助学生正确地打开写作思路。
2.运用隐喻式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师合理运用隐喻式写作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真实的想法。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多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引领他们多接触生活,多接触大自然。在实际写作中,教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创新,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特定的事物,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一堂写作课堂上,教师给出一个标题“路”,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人们经常说的“马路、道路”等,还能想到什么。学生进行讨论,给出的答案有“方法”“途径”等等,接着引导学生立意:从“路”形成的原因立意,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也可以就“路”消失的原因立意,阐述在人生之路上要善于开拓、勇于创新;还可以畅谈自己对人生之路的设计与展望,使文章更上一个高度等。一个简单的标题“路”,拓展了学生的发散式创新思维。
3.注重多元化评价模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隐喻式写作教学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首先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评自改。通读全文,找出问题,如病句、错别字、语句不同等,并及时改正,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作品。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或是班级之间进行交换评改。学生在评改其他同学的文章时,将其与自己的文章对比,找出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改正,而且班级评改选出优秀的文章,在全班一起品读。教师还可以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评价修改。学生在自评、互评以及和教师一起评改的过程中,可以累积一些宝贵的评改经验,并及时发现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写作学习。而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评分标准。这样学生就会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之,隐喻式写作教学彻底转变了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写作环境,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教学中,更好地提升了写作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林杰.小学语文的隐喻式写作教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1):85.
[2]蒋健.关于小学语文隐喻式作文写作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8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