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研究
2015-05-30王瑜
王瑜?
摘 要:新闻业务包涵新闻工作的系列业务知识与技能,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发行等,新闻采访、编辑、写作能力是新闻业务的核心能力。新闻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新闻教学应该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不能局限于知识的简单传播。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以职业为中心,而职业由一定的行动体系构成,高职新闻采编专业如何将“采、写、编”核心课程同职业中的行动体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使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技能对接,是高职新闻专业职业教育面临的迫切问题。本文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理念为基准,分析了当前新闻业务课程的缺陷,提出了对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分解,按照岗位任务设置实践项目等有效的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闻采写编;工作过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114-02
一、新闻采写编类基本业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课程设置仍然偏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传授类课程比重过大,技能实践型课程比重小,而且实践类课程之间缺少系统完整性,尤其对新闻采写编类基本业务基础课程一直过于重视课堂上的课堂教授,实践训练为辅的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容易断裂,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肤浅,实践训练也掌握皮毛,毕业以后,往往难以适应新闻实践的需要。新闻采写编是新闻业务基石,如果新闻教师一般先讲授新闻写作、采访、编辑理论,高职学生对新闻理论会感到抽象不好理解,自然对新闻业务相关理论接受存在一些隔膜。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新闻采访基本原则,学生即使对不同环境采访方法原则背的滚瓜烂熟,但缺乏采访环境与对应的采访训练,学生一进入具体采访中,往往不知所措,提问浅显,课堂学习的原则基本没有消化应用。
2.高职新闻采写编教学之间普遍缺乏关联性,也缺少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各门课程过于强调各课程的特点,各自进行写作、采访、编辑训练,学生第一学期学习新闻写作,第二学期学习新闻采访,第三学期学习新闻编辑等,这样的课程设置与学习、课程之间仅仅是时间上的前后续,学生在业务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上却是断裂的。学生在前一学期学习中理论实践掌握应用肤浅,课堂学习的很多知识在后一学期难免遗忘。同时,课程之间彼此独立断裂的训练也忽视了新闻采写编业务的实际特点,例如,在很多新闻生产部门采用采编合一机制,很多新闻业务岗位是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评论基本业务有机结合。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之间缺乏系统性造成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无法真正满足从事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3.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将理论融入实践。现阶段在高职新闻专业的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媒体实践的经验,加上教师很难有从事新闻实践的机会,所以对新闻业务缺乏把握,课程教学难以提炼鲜活案例,并难以紧密结合新闻实践,教师只能从书本到书本教授,学生所学的知识必然也无法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新闻采写编课程相对新闻摄影、新闻摄像、后期剪录、节目制作等课程而言,实践技能训练量小,难度低,也造成很多院校老师认为新闻采写编课程就是以理论为主的错误意识。
二、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实践
新闻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新闻学子业务实践能力不仅决定其是否能毕业,更是检验一个新闻教育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职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特征,实践教学是高职新闻教学的重心之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高职新闻采写编基础业务课程实践教学还存在问题,必须调整和改革现有的课程教育理念与方法,优化业务课程与教学,而以工作过程导向引领实践教学,以项目为主的情境化实践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工作过程导向概念
德国最早践行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德国优秀的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离不开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工作过程导向是旨在达到工作目标而采用的行为,在主体需求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以及为解决问题所具备的功能,路径的分解表现为,工程分解为项目、部署分解为布局,项目的落实和布局的具体化体现为流程。
(二)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优化
新闻采、写、编课程可以与记者、编辑岗位直接对应,模拟移植编辑、记者业务操作,细化记者编辑岗位知识、能力标准,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工作任务,开设项目化的情境教学,教学过程中逐步实现 “教”、“学”、“做”相结合,以工作过程引领理论知识学习,同时建立开放式、过程化、标准化的课程评价来提升教学质量。
1.通过对职业岗位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定位。新闻采、写、编课程,课程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编辑、记者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展开,通过对岗位媒介采编人员的职业能力、职业岗位素养要求、职业标准等进行调研,对采编人员的工作进行任务分析,从而确定课程目标定位,按照媒介采编岗位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确定项目教学。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根据国家新闻新宣传工作的方针对新闻采编人员有明确的职业规范,各个媒介单位对采编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也有具体的要求。新闻采写编课程按照以上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按照媒介记者、编辑岗位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确定具体项目。教师在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综合应用案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熟悉记者、编辑工作的基本工作任务与流程,明确岗位的职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实践中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的教学内容。著名新闻学者李希光曾说,新闻学需要的是实战和实践,是一门实践教育和职业教育。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必须摈弃原来学科体系的理论架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重新设计为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理念。例如,新闻采写编课程按照报刊、电视、网络分为三个模块,第一学期学习报刊采写编,根据难度设置企业内刊、商业期刊、都市报纸三个任务,按照报刊社采编部门记者、编辑岗位工作过程来确定课程内容。给学生假设模拟采编部门,按照采编分离,根据版面性质设置记者、编辑、版面编辑、摄影记者等岗位,将工作过程步骤分解,每个工作步骤对应一个业务理论知识点,促使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与工作一体化;第二、第三学期学习电视、网络模块新闻采写编,依然按照工作过程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第四、五学期在前三个学期的基础上,开设新闻采写编评一体化课程,拓展媒介融合下学生就业所需的岗位技能与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各个新闻生产的流程知识以及媒介设施与软件的操作,同时还要延伸到媒介业务推广与经营。这样学生对新闻采、写、编的学习,从浅入深,面对的是一个个工作项目,是完成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而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形成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锻炼,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掌握各类媒介的特点,熟悉记者、编辑工作流程,也在系统的训练实战中掌握新闻采写编知识与技能。同时课程教学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岗位需求相融合。
3.高职新闻采写编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手段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任务型教学方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按照任务来组织教学,通过完成任务,学习者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并发挥了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在实施的过程中学习。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手段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新闻采编业务的兴趣,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新闻采写编综合能力的应用,更充分地展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特色,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4.高职新闻采写编需要建立过程化、标准化、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学习过程形成评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评价包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首先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评价不再是简单看学生最终掌握了多少的理论知识以及期末考试成绩高低,可采用媒介采编部门对记者、编辑的基于过程化、标准化工作考评量化体系,这样学生容易重视工作任务,了解真实工作的考核要求;其次,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结合完成工作过程中的态度、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形成教学评价系统,学生可以随时完成教学结果测评与反馈,及时得到诊断;再次,学生评价意见问题的反馈激励教师发现不足,从而推动课程不断完善。高职新闻采写编课程评价建立校企联合评价机制,引进媒介专业人员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更能加强评价的有效性。
三、小 结
高职教育必须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高职新闻教育通过仿真模拟环境,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项目的设计,不仅符合新闻业务本身的特点,而且有利于形成完整系统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完善实训配套设施,从而保障课程改革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喆.全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青年记者,2012(7).
[3]王瑜等.从市场需求探析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今传媒,2013(7).
[4]周怡.媒介融合下新闻写作的实践教学改革[J].青年记者,2015(4).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