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2015-05-30谢源
谢源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关爱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道德要求已被视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品质。本文通过研究“关爱学生”的丰富的内涵及其必要性,给出了几点建议。中小学生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关爱,通过本文来了解和贯彻“关爱学生”这一道德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建设和发展教育事业。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学生;关爱
一、“关爱学生”的内涵
关爱学生就是关心爱护学生,一要关爱学生的学习发展,二要关爱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
1.关爱学生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
用心对待教育、用心对待学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是教师不要有优差学生的概念,不能笑脸对成绩优秀学生,戴“有色眼镜”看待成绩稍弱的学生,尤其要特别关照学习困难的学生、易犯错误的学生,使老师的关爱没有“盲区”。
(1)关爱学习困难的学生。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等方面必然存在个体差异。学习不好的差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学生的尊重和爱护,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这时老师要用爱来进行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
(2)关爱犯错误的学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其实,学生犯错的时候是教育的最佳时机。犯错的内疚和不安迫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并帮助他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保密,以免其自尊心受到伤害,通常学生会终生难忘。
2.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人格
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够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别林斯基在《新年的礼物》中说“爱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未成年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尚未成熟,对一些问题有不正确的看法或错误的做法是在所难免的。教师不能因为孩子犯错误就把他当做坏孩子,加以训斥、指责或惩罚,而应对他们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细致地教育,让他从内心深处认识并能自觉地改正错误。可现在的教师在这个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教师不尊重学生的现象十分严重。有一份《关于中小学教师道德状况的调查问卷》统计的关于教师尊重学生现象的数据:认为讽刺挖苦学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教育手段”的教师占1.59%;认为“生气是难以避免可以原谅”的占34.17%;认为“这是 不尊重学生人格,应坚决避免”的占64.24%。其中经常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的占14.3%。[1]
3.关爱学生要保护学生安全
2008年5月12日,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汶川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这一切,引发了国民对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到教师道德规范当中。对于中小学生这群未成年人来说,一般还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他们在家受父母的保护,在校需要老师的保护。
教师保护学生的安全,不仅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而且也是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共识,如日本梨县教委编写的《学校地震灾害对策指导手册》详细规定和介绍了教师怎样引导学生逃生;美国加州有一个校区,制定了《紧急状况文件》明确规定: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直接监管学生,一直与学生在一起。”[2]
4.关爱学生要依法维护学生权利
学生在校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人生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等。教师应尊重并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关心爱护,平等对待未成年学生。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尊重未成年学生的隐私权,对有劣迹或违反纪律、法律法规的学生,也要尽量减少其影响范围。
5.关爱学生不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未成年学生和儿童的行为,是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也有违教育目的。未成年学生和儿童正处在成长阶段,对他们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不仅会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而且还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伤害他们的人格尊严,更有可能使他们从小养成恶劣的品质,以致将来危害社会。当然,教师正当使用的、恰如其分的惩戒不属于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予以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批评和表扬同样重要,一味不负责任地表扬反而会让学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二、教师关爱学生的必要性
1.“关爱学生”是师德建设的本质要求
关心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责,是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师爱能激发学生奋发成才的力量,是师生沟通的纽带。而有些教师在师爱的方面疏忽,往往对学生摆出一副冷漠的姿态,殊不知冷漠是学生创造力的杀手,对学生冷漠是教师最大的忌讳,教育需要爱,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曾有教育学家说过:“爱是教育的全部内涵。”伟大师爱的影响将成为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可培养出有高尚情操与进取之心的学生,才能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获得成功。
2.“关爱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应试教育在把孩子变得更具竞争力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重压之下孩子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对生命的关怀正在被异化。有调查表明:约20%的中小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倾向和严重心理行为问题。在中学生中,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很差和较差的比例在人际关系六项调查指标中都排一、二位。小学生的“孤独”“考试焦虑”“敌对”以及初中生的“交往焦虑”“敏感性”“考试焦虑”“敌对”等严重的情绪问题在情绪状况调查的八项指标中都排前列。[3]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教育失去了关心、关爱,缺失了人文情怀。
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教育不仅是为未来的幸福做准备,教育生活本身就是幸福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应该是幸福的。因此,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多样性的发展,这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回归教育的本质,关爱学生的心灵世界,追求美好生活是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3.“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打造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导航者,更应成为学生心灵的导航者,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伙伴。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积极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关爱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正确的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实现和增强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布贝尔曾说过:“具有教学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4]正因为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现在教育所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创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关怀;就是把学校建成一个能实现师生和谐相处,学校和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理想、稳定、融洽的团队。创建和谐校园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当代教师关爱学生、尊重人格、促进发展的师德要求。
4.“关爱学生”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内在要求
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质量,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变革的执行者,是提高全民教育质量的保证。教师的最具个性化的特点就是他们不仅教的是知识,还有自己以何种方式去教育人。然而,对学生的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的灵魂。可以说,教师的思想情操、职业道德比任何职业的人都显得重要。但是在目前的教师专业培训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对教育的专业态度,即对学生的爱的培养和关注不够,措施不力,效果不明显。因此,“关爱学生”是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内在要求。
三、教师关爱学生的几点建议
1.关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
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爱,而老师给他们的这种爱是无微不至的,也是不由自主的。另外,充分地信任学生,多为他们创造自我表现、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开启智慧的门,发掘他们潜在的能量,使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地学习和生活。
尊重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有尊重才能信任,信任是尊重的表现,教师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当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时,他们便涌起一种自豪感和喜悦,便会对老师产生更强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做到真正生动活泼地学习,主动积极地发展自己。这就是信任和尊重,这就是师爱。
2.关爱学生就要欣赏激励学生
其实,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教师来说,欣赏是实现教育的有效方法。因为,学生可以在欣赏中逐渐建立起自信,可以在欣赏中发扬优秀的品质。对于一个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言,欣赏学生,不仅要欣赏学生的进步、创造性,还要欣赏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见解。对于班上的后进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一旦他们身上表现出了某种长处和优点,就要紧紧抓住,并给以最多的表扬和鼓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努力使他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尽量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一旦学生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和关心,他们也会以同样的爱来回报,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19世纪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就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5]所以,教师要学会用爱从心灵深处去打动他们,只要尽心尽责地面对,就没有感动不了的学生,解决不了的难题。
3.关爱学生就要理解宽容学生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不仅交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们怎样做人。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有理解、宽容的心。该批评的就善意批评,该规劝的就好言相劝,该谅解的就诚心谅解,用真情去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学生的沟通,给学生以生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只要在爱的氛围里,在宽容和理解中,学生才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具备自主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全面健康的发展。比如说,众所周知的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果奖励打架学生,而苏霍姆林斯基让偷吃苹果的学生品尝果酱,麦克劳德被罚画狗的骨骼和血液循环图,这些无一不体现了优秀教师宽容学生错误行为,理解学生犯错动机,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真挚情怀和慈爱胸怀,彰显着快乐教育的睿智和引导学生自觉改正错误的绝招。
4.关爱学生就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即心理置换
心理置换也叫做位置互换,即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教师把自己当学生时的角色认识和过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体验,转化为今天的教育智慧,从而更深刻地诠释教育真谛,当在教学过程中遭遇困难或出现问题时,想一想当自己还是学生的时候,希望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处理自己能够很好地接受,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这样一来,就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来一种和谐、健康的气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
5.关爱学生就要关心、保护学生
学生在一天天长大,伴随着成长的烦恼,学习的烦恼,生活的烦恼和家庭的烦恼,教师应当多留意、多观察、多留心他们的各种困惑及烦恼,指导他们如何学会学习、学会休息、学会自强自立、学会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教师自主地关心学生之外,还应教导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关心自己,保护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安全隐患教师应当向学生着重强调,教导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简单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辨别劣质食物;如何遵守社会秩序;如何在火灾等意外中自救,教育学生在遭受不法分子的侵犯时如何自护等。
6.关爱学生就要严格要求学生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教育爱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爱要把握好一定的度。要做到“严慈相济”,既要有母爱的慈祥又要有父爱的威严,这就决定了师爱是一种“严爱”而非“溺爱”。原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曾在《和教师的谈话》中提到“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体现爱与严的结合,坚持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一是教师要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否则学生有时会很难接受,甚至会产生情感上的对立。二是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在学生遭受困扰时,积极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三是教师对学生不仅要做到爱得得体,也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理,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把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我要求。
总之,教师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而且应切实做到“关爱学生”这一道德规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爱满天下”,让学生心中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3]赵国柱,陈旭光编.师德新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经典读本[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
[4]布贝尔.品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3.
[5]斯宾塞.教育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24.
(作者单位:湖南省邵阳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