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传播·社会舆情·信息交流(四篇)

2015-05-30主持人:传馨

今传媒 2015年11期
关键词:群体性最大化民意

主持人:传馨

主持人语:框架的概念源自贝特森(Bateson,1955),1974年由高夫曼(Goffman)将此概念引入文化社会学。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传播学者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有的学者称之为“研究媒介与民意关系的新典范”。在互联网时代,运用框架理论研究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形成与发展,更有助于组织有效规范民意、引导舆论良性发展,实现组织传播效果最大化。新媒体信息传播快速、迅捷及高覆盖率的特点,为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民意表达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话语空间,但同时也为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增加了难度。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为组织实现更有效传播提出更高要求,新媒体日渐成为联系公众与政府有效沟通的重要传播平台。在框架理论支撑下,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论的发展及产生的影响,分析政治思想传播效果最大化的途径,探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议程设置主体在网络空间中的新变化,成为组织传播学亟需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期“组织传播”立足新媒体传播环境,以媒介框架理论为依托,着重探讨网络舆论的实践主体在群体性事件发展中的作用,从片面依靠传播技术的改进来提高政治思想传播效果这一理论误区出发,分析新媒体与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重要关系,对政府体育微博的传播特点及有效传播的建议进行阐述,并进一步探析日益复杂的新媒体语境下议程设置主体和议题的新要求,以期实现传播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群体性最大化民意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