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青年画家史一墨

2015-05-30范为超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画作创作艺术

范为超

史一墨,自由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泰王国曼谷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理事、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被授予广东省十大青年艺术家称号;2008年被评为“全国百名最具收藏价值”青年艺术家;2011年其名收入《新中国美术家大典》。北京保利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中史一墨的《春山放牧》以人民币230000元成交;早年的作品《大山深处》以人民币287500元成交;广东保利2014夏季拍卖会中其作品《母亲》以人民币40250元成交,作品《得闲图》以人民币149500元成交。

长沙万达的47楼,有一间无敌江景房,是史一墨的工作室,站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湘江一览无余,顿时让人心生豪迈。屋内燃着淡淡的沉香,他的夫人文婕女士忙前忙后地接待着我们。史先生长得很粗犷,黝黑的皮肤,带着典型的山野气息,淳朴不善言辞,看着他搬出的一卷卷的画,加上周遭的陈列,其实无需太多言语,从画中就可以找出他的足迹。

史先生的画作题材很多,主要以国画为表达媒介,细看其实会发现他在国画原有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很多西画元素,对于墨色的探索、线条的研究,以及形式的考究,他不断地在改变,似乎在寻找一种传播方式,能诠释他心中的艺术。

墙上悬挂着一组鱼,线条细腻而流畅,虽无水的设色与构造,但依稀可见鱼儿穿梭流动的轻盈与矫健。史先生自小生活在洞庭湖畔,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抓鱼,所以对鱼的习性、鱼的种类、鱼的结构都非常了解。也许是儿时的生活经历,史一墨笔下的鱼有着一种特别的温润与清秀,相比于其他画作中惯用的憨拙之气,他似乎刻意地赋予了鱼一种轻灵的特质,让人不禁想起了江南水乡如水如雾的秀美,鱼或许是他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片记忆吧。

史一墨没有进过大学,未受过学院派的系统训练,于是从他的画作中可见亦步亦趋的摸索,那种不断尝试和探索的痕迹恰是很多画家所缺乏的,本着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慢慢地找寻着自己的艺术观,生活中,所有的细节都给予了他无穷的灵感与创作的动力。印象很深的是一组扇面中一张抱膝而眠的老汉,身边摆放着两筐土豆,簸箕与犁耙散落在侧,老人家双手抱着膝盖,侧向观众的面庞里满是沧桑与疲倦,身披一件略显褴褛的旧衫,头上裹着白汗巾,手中留着一支未尽燃的烟,就已酣然入梦,全因一天的辛劳。恍然间让人联想起了当年罗中立先生所创作的那幅巨作《我的父亲》,我曾有幸在省博物馆看到过原作,画中老人那张苦涩而充满坚毅的面容久久地留在我的心中,中国农民的无奈跃然纸上,却透着一种历经生活的艰辛磨砺却无法减灭的执着。翻开一卷《打谷图》,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以及动态线被刻意地使用黑粗笔触加以强调,顿挫的线条,眼神被戏剧化地夸大,似乎透露着一种麻木,大色块的铺设,近似木版画的表现方式。望着这张长卷,史先生说起了童年的经历,头顶烈日扬谷劳作的场景仿佛近在眼前,谷粒飞散出的毛絮沾染在皮肤上的那种奇痒难忍与日头下焦烤的汗流浃背让至今身处于舒适工作室中的史一墨记忆犹新,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记忆,他能敏锐地感触老一代农民的痛苦与辛酸,细节的呈现、笔触所塑的惟妙惟肖也只有亲历生活的人才能有所感动。有人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他的画中,农民形象被故意地夸张、变形。据史先生自己介绍,这样的形象统称有“八大”:眼睛大、鼻子大、嘴巴大、身子大、手大、脚大、头大、耳朵大。这种形象更有力量、更有冲击力。绘画作品最初来源于生活,通过作者的主观再创造从而将其内在的精神或情愫提炼并加以渲染。乡间的生活亦有苦中作乐的情趣,另一幅简洁的枯笔勾勒出的憨石、露出半边面容的红黑老汉,抚石的大手上还夹着半只烟卷,最吸引目光的是石后伸出的那只夹着狗尾巴草的大脚,草上,画家还略带戏谑地绘上了一只蚂蚱,让人看了忍俊不禁。诚然,生活是多变的,这样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是多么的生动,酸甜苦辣的五味杂陈才显真实。若说史先生的画作带给人最深的震撼,莫过于画面的真实,那些来源于生活的真切体验是难能可贵的,有时我们将艺术供上了神坛,却忽略了它原本就来自于生活,那些从生活中被剥离出来的艺术,即使再华贵也是索然无味的。

史先生从艺经历中并未有太多头顶光环的名师大家为其保驾护航,他近乎虔诚地秉持着对于艺术的热爱,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融化在了那一卷卷一页页的作品中,尝试着不同的绘画技巧,巧妙地借鉴了西画中的创作形式与技巧,将它与传统的绘画观相融合,呈现出了五彩斑斓的绘画题材与全新的视觉效果。史先生将它分成了若干个系列,细心来看不难发现,每个系列几乎都有自己独到的视觉语言与偶得的创作技巧。如人体系列,侧转身的裸体,省略了的面部表情,视线被自然而然地吸引到了人物的动态上,依稀可见的线条,与氤氲的设色好似完美的融合却又不失线条本身的流畅,史先生介绍,这种独特的技法也是他在创作之时的偶得。而色调幽暗甚至略带诡异的“殁系列”,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的尊敬与关爱,初看不知他笔下曾经那些灵动的鱼儿为何突然变得如此的痛苦与压抑,探究背后的创作动机才知,有一次,史一墨看到有人在洞庭湖里不择手段地用各种方式打鱼,湖面上泛起一大片白花花的鱼尸。看此场景,他非常痛心,给渔政部门等单位打电话投诉,都没有得到有效答复。于是,史一墨拿起了画笔,倾注心力创作了一系列作品《殁》。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一条条鱼儿被渔网、鱼钩困住,细细的丝网和锋利的鱼钩在黑夜中泛出白色的光,投射着鱼的无力与空洞。如此悉心的刻画,让观者顿生怜悯之心。在这一幅幅鱼儿画面的背后,饱含着画家对人文的关怀,他用手中的画笔呼吁人们要关注环境、爱护大自然。

从农民到打工者再到职业画家的蜕变,不难想象,他经历了多少高坐殿堂之上的学子所无法想象的困难,而又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的画作浓郁的人文气息。史先生用他手中的画笔,不断诠释着对生活的真诚与热爱。天道酬勤,正是这样的坚持与努力,史先生的画作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与喜爱。在未来的路上,他只是淡淡地表示,我只有尽量挖掘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题材,才能让我的创作为人们更加关注,我的艺术生涯也才更有生命力。

猜你喜欢

画作创作艺术
学生画作欣赏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