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达凝练气盛意深
2015-05-30张瑞田
张瑞田
十年前,我与常秀林一同步入中国人民大学的书法高研班。作为一名军人,常秀林的果敢、坚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始,我们愿意谈论社会现象,积极的与消极的,均在我们的聊天中缩小或放大。后来看到他的书法,我的眼睛亮起来,他写草书,胎息怀素、黄庭坚、王铎,笔墨裹挟着军人独特的气息,线条生动,功力深厚。
去年,我们又在中国人民大学见面了,缘分依旧是书法。他说,十年间在书法中出入,有创作的喜悦,也有学习的迷惑,因此,再一次回到“人大”,总结一下自己近期的学习感想,或许能有一个新的突破。他带来自己的书法作品,我们在一起交流,应该说,常秀林的从容与娴熟,已经展现了一名实力派书法家的存在。那一天,我认真拜读了常秀林的书法近作,我发现,常秀林开始向魏晋挺进,于“二王”处多有领悟。
言必称“二王”的书法氛围,自然有其道理。我不觉得“二王”以外的书法是“另类”,但我对“二王”书法保持长久的敬意。书法界通行复古主义,这样的论调是有传统的。不能说没有道理,只是一旦矫枉过正,就会导致形而上学。
从王铎到“二王”,常秀林经历过怎样的审美选择姑且不论。眼下,他的草书作品,的确与十年前拉开了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是明智的,是有眼光的。常秀林研习草书的目光落在魏晋,长期以往,得其真传,深受读者喜爱。我就是其中之一。竞技书法一方面会给书法家戴上精神的枷锁,一方面也会给书法家带来上进的激情。常秀林在竞技书法的严酷竞争中脱颖而出,其艺术实践再次证明:一个人的书法视角不管落到哪里,关键是书法在你心中的形态,在你审美感觉中的意义。
我是常秀林书法的拥趸者,不仅在他的笔墨运动中感受到,当代书法创作的继承与突破是在什么样的层面展开;同时,也为当代一名优秀书法家的超越而兴奋,为此,常秀林的意义是值得思考的。
对“二王”书法,我深为折服。在我的青年时代,他们的手札就是我案头的读物,拿起来,放下,放下,还又拿起来,翻来覆去,百读不厌。为什么如此迷恋“二王”,首先是他们奇崛的笔法、深刻的结字,还有他们手札中藏匿的往昔岁月,文人生活。我看碑帖,是不忽视内容的,我觉得碑帖的内容,与毛笔书写有血脉关联,仅仅看字学书,亏吃大了。可是这样的亏,许多人还在吃着,没完没了地吃,还煞有介事地说,书法就是笔法,与其它没有关系。
“二王”是崇高的,“二王”也是危险的,许多人就掉入了“二王”的陷阱。放眼书坛,那种扭捏作通达状的人比比皆是,也许他们被“五石散”迷住了,走路的姿势、写字的形式异常相像。我说过,这是主题先行、横向取法的结果。“二王”固然有其灵异之处,但,效仿者要考虑自身的条件。
显然,常秀林在魏晋中的笔墨之间迷恋日久,对他的滋养显著而深厚。然而,常秀林能够举一反三,不拘泥一点一线,可以在丰博的资源中找到落脚点,并恰到好处把自己的一招一式和生命语言展现出来。因此,当我们看到常秀林“扭碎”“二王”的“筋骨”,又智慧地、艺术地、形象地建立自己的书法语言系统,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从文字史来看,“二王”的书写精致而遒丽,它把汉字的物质结构带到了完美的阶段。从书法史来看,“二王”的书写充沛着人性的关怀,它升起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风帆。历时一千多年的岁月,权力话语对“二王”的神话,也使我们有了难言之隐。高度程式化和类型化,有可能给学习者带来超越的难度。不错,作为有中国书法的高峰,“二王”的精致和深度早已被人领教。没有办法,才高八斗的“二王”,没有妥协的可能。
那么,面对“二王”,我们可以有理解的可能、学习的可能,甚至是超越的可能。
为此,常秀林感同身受。在常秀林的书法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他与“二王”的“紧密相处”和“渐行渐远”的过程。常秀林当然知道“二王”的艺术风险,如果不能合理地处理“紧密相处”和“渐行渐远”的关系,我们的书法梦想很容易被“二王”毁了,就像“二王”毁了无数崇拜者一样。
居于对常秀林书法的分析,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三点。第一,以独特的目光审视书法史,以艺术的眼光判断书法作品。常秀林的艺术嗅觉,发现了魏晋书法别开生面的文化价值,自然产生了对“二王”书法的浓厚兴趣。因此,他在“二王”的面前停留下来,以虔诚的形态,开启了自己学习书法的新时期。在他看来,书法史上的任何高峰,都具备学习的价值,但最后,还是要回归经典。他从怀素、黄庭坚、米芾、王铎等,上溯“二王”就是证明。第二,驾驭笔墨的高超能力,使他在“二王”的书写之中,领略到属于自己的表达语言。轻重、明暗、腾挪、夸张,以及书写过程中细微的暗示与表达。第三,深厚的艺术修养,使常秀林的艺术目光能够合理地,有效地在“二王”的书法作品中参透艺术三味。
清代书法家赵之谦在一通手札中写道:凡事得快意尚可,求如意太难。去岁所以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譬也。降魔大道,止(只)有不动心法,任其千态万变,而我勇猛精进。
不错,常秀林就是以“任其千态万变,而我勇猛精进”的生命状态,超越自己,努力在书法的经典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中国作家书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当代作家、书法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