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次不合时宜的对话背后

2015-05-30云传瑶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荣国府王夫人晴雯

云传瑶

《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前五回中重要的一回,也是众多版本的中学、职业学校教材中节选最多的一段。小说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详细地展示了荣国府各位主要人物和人物活动的主要环境,在体现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细心谨慎的同时,也将荣国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和繁琐的礼仪等都借林黛玉的一双俊眼传达了出来。

但很多读者只关注到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和华贵的陈设,却忽视了贾府繁琐的礼仪。礼仪应该说是像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深厚教养的反映,是家风积淀的体现,也是子女成长中的必修课。所以宝玉“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要被贾母责备;所以在长辈面前,迎探惜三姐妹要“敛声屏气,恭肃严整”;所以黛玉对座次才特别在意。但在迎接黛玉这样一个“外客”到来的场合,却有一次对话显得有些不符合礼仪的要求,和整个氛围有些格格不入。

这次对话是在王熙凤出场见过黛玉后,在王夫人和王熙凤之间进行的:

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吧,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小说的所有版本中都有这次对话,并且对话的内容在不同版本中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个别处的标点上略有差异。对话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月钱问题,一是缎子问题。这两个问题粗看都没有什么不妥,但细细想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月钱问题和黛玉无关,在迎接黛玉的时候,却当着黛玉的面讨论一个和黛玉无关的问题,显然有把黛玉撇到一边的嫌疑,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问题就不太恰当了。而缎子问题是和黛玉密切相关的,缎子就是要给黛玉做衣裳用的。但当着黛玉的面谈论要用什么缎子给黛玉做衣裳显然有些不太妥当。这两个问题都应该是王夫人和王熙凤私下讨论的问题,不应该放在迎接黛玉的时候这样一个公众的场合进行。但曹雪芹将小说开场后荣国府权力持有者和权力执行者之间的第一次对话的内容放在这两个问题上,可见在作者心目中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小说本回情节的前后发展中,这次对话完全是游离于迎接黛玉这个中心事件的,如果去掉这次对话,小说前后的情节会显得联系更加紧密。这就表明在作者看来,这次对话反映出的问题应该比这一回情节的连贯更为重要。

那么隐藏在这次对话背后的该是什么重要问题呢?

我们知道,曹雪芹在创作小说时采用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也就是在行文中巧妙地处理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微妙关系,而用不易被人发现的各种暗伏、遥应,来作一些暗示。这一点多位红学大师已作过解释。而这次对话中所涉及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月钱问题,王熙凤一出场王夫人就关心月钱问题,显示了月钱在王熙凤理家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暗示了王熙凤在月钱的发放上会做手脚。这一点在小说后面的情节中已经得到验证。

那么如果我们按照月钱问题的思路来分析,缎子问题该如何理解呢?

我认为:如果说月钱问题主要是针对王熙凤的话,缎子问题实际上主要是针对林黛玉的,是在暗示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

我们再认真来分析一下有关缎子的对话内容:

熙凤道:“……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王熙凤的问话中至少包含了这样三层含义:①解释自己来晚的原因;②暗示昨天王夫人曾吩咐过她拿某种缎子给黛玉做衣服;③向王夫人请示,没有指定的缎子了该怎么办。这三层含义中,第③层含义显然是王熙凤问话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表面上看很简单,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上文说了,这是小说开场后荣国府权力持有者和权力执行者之间的第一次对话。可以说这是王夫人和王熙凤这对姑妈和侄女组合的一次默契的配合,她们表面上是在讨论有没有某种缎子,实际上是在说该如何对待这位新来的贾母的“心肝儿肉”、王夫人的外甥女、王熙凤的表妹。因为用什么样的缎子给黛玉做衣服,体现出的是王夫人对黛玉的基本态度:王夫人如果喜欢黛玉,自然应该用上好的缎子;如果不喜欢,就无所谓了。

所以,王熙凤向王夫人请示没有指定的缎子了该怎么办,实际上反映出王熙凤并不知道该如何对待黛玉,或者说,不知道王夫人想如何对待林黛玉。因此王熙凤的潜台词实际上是问该如何对待这位新来的妹妹。

这时,如果王夫人是真的心疼、关心这位年幼丧母、体弱多病的外甥女的话,她要说的大致的意思应该是“没有那种缎子,那就挑上好的拿几匹出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千万不可慢待了她”。但王夫人并没有这样说。

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吧,可别忘了。”

王夫人的话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回答了王熙凤的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有没有,什么要紧”是非常关键一句话,实际上是说,有没有那样的缎子无所谓,没有说只能用指定的那样缎子。二是作出指示,“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外甥女来了,为了表示舅妈的关心,还是要做做样子的。“随手拿出两个”,没有必要认真去挑选,只要有,面子上能说的过去就行了。这样的言外之意,精灵聪慧的王熙凤当然一听就明白。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

既然可以“随手拿出两个”来敷衍对待,那对于已经在行使掌管荣国府权力的王熙凤来说自然是小事一桩了,随手拿出两个缎子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至于是否真的预备下了,那已经不重要了。当然说“先料着了”,也是顺便邀个功,自己已经猜测到王夫人对林黛玉的态度,提前作好了准备,体现自己和当家的王夫人心理想法是一致的,当然这个准备也是无法考证的。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王夫人这一笑,既有对王熙凤做法的默许,也有对她能立刻领会自己的意图的称赞,或许还有一丝看破王熙凤小聪明的嘲讽。总之,这一笑,意味深长。

所以,王夫人和王熙凤这一次不合时宜的对话,实际上暗示了后文的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王熙凤会在月钱上做手脚,二是王夫人不太喜欢林黛玉。

当然,按照“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法,王夫人不太喜欢林黛玉在小说后文应该是有所体现的。虽然小说中并没有明确的文字说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但在小说中,晴雯是和林黛玉长得很像的人,而王夫人很讨厌晴雯。

在第七十四回中,王夫人对王熙凤说“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媚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的”,这是王夫人直接说出晴雯长得像黛玉;看到晴雯后又说她“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而林黛玉在宝玉眼中就是病西施,“病如西子胜三分”;到七十八回结尾,小丫鬟看见黛玉,说是晴雯显魂了。这些都可以表明,黛玉和晴雯是很有几分相似的,所以也有人说晴雯是黛玉的影,黛玉是晴雯的魂。自然王夫人讨厌晴雯,也就不喜欢黛玉,这也正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写法的体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贾宝玉是不可能娶林黛玉的,因为王夫人不喜欢黛玉。

经典作品的每一个地方都值得我们去仔细推敲,细细咀嚼,或许这就是经典永恒的魅力。

猜你喜欢

荣国府王夫人晴雯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荣国府,开启正定旅游史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乐观豁达的智士能者
荣国府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